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高正坤/北京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提交了《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的通知》建议。
钢铁行业与建筑业息息相关,在“双碳”目标下,各行业纷纷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我国建筑业规模大、发展快,也面临绿色转型的挑战和任务。
何文波认为:“钢结构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的发展,对实现建筑业工业化、推动智能化建造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钢铁材料将充分发挥其高效、循环、绿色的特点。钢铁行业与建筑业的无缝对接、绿色互动,对实现‘双碳’目标潜力巨大、前景无限。”
钢结构建筑绿色低碳,与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可减少12%的能耗、39%的用水量、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6%的氮氧化物排放量、32%的二氧化硫排放量、59%的粉尘排放量、51%的固体废物;通过智能化建造,综合建筑造价可降低20%以上;钢结构建筑寿命结束时,钢材可以回收利用,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的效果十分可观。钢结构建筑不仅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钢铁行业优化产品结构、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更是战略性储备钢铁资源的有效途径。
但目前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占总建筑量的40%以上,而我国钢结构建筑仅占5%-7%,钢结构住宅建筑仅占1%左右。
鉴于全社会对发展钢结构建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钢结构企业与钢结构研发、设计、制造、工程全产业链协同不力,导致钢结构建筑发展存在建设成本过高、钢材使用率偏低、供给方式受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政策,何文波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调整税费政策。对钢结构住宅试点项目、科研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在税收、资金、立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优惠,如要求保障性住房全部采用钢结构建设;拍卖商品房用地时,要求建设10%-15%的钢结构住宅;在审批建设项目时,根据建筑碳排放量确定税率;对钢结构加工的税率降至9%。
2、钢结构住宅按单位面积交付,鉴于钢结构材料强度高、构件体积小、使用面积占比高的特点,建议政府出台按单位面积交付钢结构住宅的政策,以充分体现钢结构建筑的优势。
3、取消钢结构建筑中的人防工程或降低迁建工程费用。考虑到人防工程建设会减缓钢结构房屋的建设进度,建议管理部门取消钢结构建筑中的人防工程或适当降低人防工程迁建工程费用。
4、调整建筑防火规范。考虑到建筑防火材料中混凝土在温度高于400℃时就会破坏,钢结构一般需要加热到800℃-1000℃才会熔化,建议调整建筑防火规范,采用钢结构防火规范。
5.推动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给予配套政策。全面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在鼓励装配式钢结构安置房应用的同时,出台允许装配式钢结构提前预售、拆除隔断、分阶段逐项验收等配套政策。
2、以标准化、智能化为抓手,完善以装配式钢结构为主体的智能化建筑体系
1、继续优化装配式钢结构设计规范。开展钢结构住宅建筑标准体系、材料体系、施工体系研究,建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集中组织开展钢结构制造、建筑节能材料、建筑标准体系研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政策,迅速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钢结构建筑标准体系和生产规范,形成产业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2、大力推进以钢结构为主体的数字化建造。在国家科技计划指导下,加强协同创新,通过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产品模型,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建造。
3、打造钢结构行业协同互联网平台。打造钢结构行业协同互联网平台,通过建筑产品定制化、建筑生产工业化,形成建筑行业新型生产模式,降低综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