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海绿色图形影像新材料生产线项目办公区装修完毕、中科瑞金医用钛合金材料生产项目开工……12月6日,威海市环翠区魏桥(威海)铝深加工产业园一片繁忙。这是威海重点项目加速开工建设的一个缩影。截至11月底,威海今年确定的724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1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1.9%。
是什么支撑省、市重点项目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目标?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离不开一线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各级、各部门的有力保障。”负责潍柴(威海)铝深加工产业园运营的环翠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项目服务部部长王庆宇说。
今年以来威海钢结构,威海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问题,把项目摆在发展第一要务的位置,树立坚持“一盘棋”思维,一切围绕项目、抓项目,为项目推进破解难题、破瓶颈。
把理念落到实处,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今年以来,威海市全面推行市级项目管理服务平台,以项目代码作为项目唯一“身份证”威海钢结构,建立“一网管理、一平台协同”机制。目前,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实行一体化调度、一体化推进。
统一调度,将市级重大项目分解到18个市级部门和单位,全市成立“市政府分管领导+行业主管部门+项目所在设区市”项目建设“联合组”,市级一体化调度推进,设立红黄灯预警提醒,通过大数据分析主动发现问题,亮起警灯,每周调度一次,督促问题快速解决。
土地、资金等要素也在各部门努力下加速集聚。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印发《全市闲置未配置土地资源手册》,为项目建设用地提供“直选方案”;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梳理市内外各类资金担保信息,为重点项目提供融资助力……威海全面建立“要素供需联动”机制,助力在建项目消除发展后顾之忧。
落实好人,关键在人。威海市确定了117名“项目经理”,严密监控项目建设前、中、后每一个环节,全程提供无忧服务,加速项目推进。
成果有目共睹:在文登区,威海先进材料研究院项目开工一个月后,四个车间钢结构主梁全部吊装、厂房框架完工;开工90天后,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在高新区,富瑞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制造项目同日领六证,实现“拿地即开工”,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市新批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76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87个。仅11月份,新批项目447个,总投资额是去年同期的367.3%。
岁末之际,在高质量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威海正抓紧抓实明年项目布局。“我们正在抓紧对已储备上报、计划明年开工的项目进行布局生成,预核实项目实施的土地规划、节能环保等条件,牵头组织各设区市、相关部门编制2022年土地供应计划、能耗指标、资金安排等,充分考虑重点储备项目需求,力争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见效。”威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一盘棋”谋划,“手把手”行动
“一盘棋”谋篇布局,需要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在今年项目推进实践中,我市下定决心“一路走来”,形成了市领导“带头”、各区市各部门统筹推进的集体共识,充分利用全市项目管理服务平台,推进项目建设“全过程服务”,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目前,距离年底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市在做好最后冲刺准备的同时,正积极谋划明年市级重点项目,形成涵盖制造业、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十大重点领域、“横向到部门、纵向到区市”的清单,制定了各区市各部门联手推进项目建设的“路线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拿出把“一张蓝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毅力,“扛起来”落实推进,加强各环节协调配合,确保项目推进无缝衔接;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找准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以项目建设实效促招商稳增长,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嗨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猛 通讯员 谭天宇/文 朱春晓/图片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