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侯国政/金荣生/刘家伟
核心提示
在这个滚石上坡、翻越险阻的关键时期,增长动力从何而来?鞍山市领导认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是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核心任务。
鞍山市设立了以兴业大道、通海大道为纽带,以鞍山高新区等8个沿线发展园区为重要节点的鞍海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拉开了鞍山老工业基地全面转型升级的大幕。全市传统主导产业加速转型,以激光器、高端阀门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突飞猛进,以专业市场集群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新产业、新业态、新集群,成为新常态下鞍山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传统支柱产业提质升级
以钢铁、装备制造、镁质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传统主导产业加快转型,与2010年相比,钢铁、镁质深加工率分别提高了10个百分点,装备制造比重提高了6个百分点。
1月18日,在广州举办的2016鞍钢集团广州及珠三角合作暨产品(不锈钢)推介会上,鞍钢不锈钢、汽车用钢、特殊钢等产品悉数亮相。此次推介会不仅是鞍钢集团品牌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是鞍钢产品全面推向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
鞍山因钢而兴,重工业特征明显。近年来,虽然鞍山本土工业逐步壮大,但钢铁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0%以上下降到30%以下,形成了钢铁、镁质材料、装备制造、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鞍山以重工业为主的总体产业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鞍钢的支柱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尽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因钢兴衰的产业情结仍然根深蒂固。
“靠钢而不依附”成为新时期鞍山市最明确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思路,但这并不意味着鞍山市对鞍钢的期待和支持力度都下降了,相反支持力度反而加大了,鞍山市专门制定出台了《支持鞍钢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与此同时,鞍钢本身也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十二五”期间,鞍钢集团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工作成效显著,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154项,一批战略性产品开发取得突破,铁路用钢、军工用钢销量居全国第一,汽车用钢、核电用钢、石油石化用钢、家电用钢、集装箱用钢、电工用钢、特殊钢、不锈钢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名牌。鞍钢集团船板、铁路钢轨新品种研发和钢轨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鞍钢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新产品比重已达1/4。
除钢铁外,鞍山将自己的工业发展定位为“世界一流”,这主要得益于鞍山独特的镁矿资源,目前,鞍山钢铁、镁矿两大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1.1%。
鞍山市借力海城建设世界级镁质新材料产业基地之机,推动镁质产业由初级产品、原料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向镁质耐火材料、镁合金、镁化工、镁质建材等高端领域发展,涌现出海城厚英集团、北京利尔集团、京华矿产、华宇集团等一批规模企业,瞄准打造千亿元镁质产业集群。
谈及鞍山的工业,很少提及装备制造业。但经过多年的积累,鞍山的装备制造业并不差,占全市工业的近20%,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过350家。
确实,鞍山装备缺少像我国核电、火电、高端机床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重大产品。但鞍山巨龙、慈固、华冶、紫竹等民营企业,将自己定位在大产业的产业链中,以“专精特新”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其中,鞍山巨龙集团专注银行智能设备制造10余年,纸币清分机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
鞍山市围绕产业升级,把创新与改革开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十二五”期间,全市已成立1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中省级以上联盟11个,企业研发机构101家,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翻番,7项专利获国家专利优秀奖,6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至119家,比2010年底增长一倍。鞍山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5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的城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升级
以激光、高端阀门、精细化工、健康制造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5.2%,高出传统产业2个百分点。
第一台光纤激光器、第一台激光切割机、第一台激光复合加工中心、第一架无人机、第一颗LED显示屏封装灯珠……创新是灵魂,辽宁激光技术产业园产品创造了鞍山乃至东北地区50多项第一。目前,鞍山激光产业基本实现园区内产品配套,上中下游产品成链、协同发展,激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成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谁抓住了新兴产业,谁就赢得未来。激光技术、高端阀门、精细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鞍山经济攀升的亮点。
鞍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重工业城市,当前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鞍山市确立了在改造提升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发展以激光为代表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方针,这是鞍山市应对经济新常态、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选择,更是一条出路。
鞍山市在新兴产业发展上下了很大功夫,市政府先后制定了《激光产业发展规划》《高端阀门产业发展规划》《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规划,确定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我市规划建设功能鲜明、各具特色的园区,推动新兴产业向园区集聚。以高新区为主要承载区,建设全国首个激光特色产业园区——辽宁激光技术产业园;以经开区为主要承载区,建设国内最大的高端阀门产业基地;依托经开区、海城市西牧新城、腾澳经开区、泰安工业园区、汤岗子新城工业园区,分别建设国家级煤焦油深加工、镁化工、工程塑料(尼龙)产业基地、高端涂料及健康制造生产基地;以铁西工业经济区为主要承载区辽宁省海城市钢结构,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
鞍山市出台设立专项发展资金、扶持企业技术创新、为高端科技人才提供住房补贴等高值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不断做大新兴产业规模和实力。
新兴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激光产业。短短四年时间,从无到有,截至2015年底,辽宁激光技术产业园入驻企业240家,投产企业190家,获批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8家,累计产值达40亿元,骏达、创新成为国内首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激光企业。
“8.7%”是目前鞍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鞍山市领导认为,新兴产业规模虽然还小,但势头迅猛,只要我们有耐心、有决心,一定能把蓝图画到最后,总有一天会担负起经济重任。
现代服务业升级
以西流、大道湾等专业市场集群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088.1亿元,增长4.5%,高出全市GDP10个百分点
鞍山始终坚持把服务业作为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出台8项重点行业扶持政策,优先发展金融、中介、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西流、大道湾等专业市场集聚区,培育壮大电子商务、城市综合体等新兴服务业态,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温泉旅游产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为推动服务业发展,鞍山不仅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有具体的保障措施。一是完善发展规划,引领服务业转型升级。鞍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编制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各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业的服务业发展规划,各县(市)、区、开发区负责编制本区域的服务业发展规划。
注重载体建设,承接服务业转型升级。鞍山把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重点规划建设铁东中央商务区、大道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汤岗子旅游休闲集聚区、海城西流至南台专业市场集聚区等一批省级服务业集群和市级服务业集群。
聚焦重点领域,带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鞍钢、省属大型工业企业为重点,鼓励将仓储物流、研发设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等非主营业务从工业企业主辅业务中分离出来,注册成立独立服务业法人企业。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重点推进千山国际文化产业园、港中旅温泉旅游综合体、泰安辽河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建设。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设立1.2亿元服务业转型升级专项扶持资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引进、现代物流发展、电子金融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企业发展中介服务、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实施旅游“引游鞍山”、发展会展业和“夜经济”给予奖励或补贴,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效应。
“十二五”期间辽宁省海城市钢结构,鞍山14个服务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088亿元,增长4.5%,高出全市GDP1个百分点,占比达到47.3%,成为拉动鞍山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辽宁激光技术产业园鞍山新光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完成订单。□李景川 摄辽宁海龙重工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组装工程机械。
□摄影: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