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10点左右,苏州市立医院新区两栋在建建筑之间发生钢结构连廊倒塌,造成3人受伤。伤者已及时送往医院。
下午3点半左右,更多现场视频和图片曝光,可见倒塌的是三、二楼的钢结构通廊。倒塌后,现场一片狼藉,空心砖、黄沙、袋装水泥、通廊钢梁散落一地,现场有施工抢修车辆,还有不少正在进行抢修的工人。
一名工作人员获悉
倒塌的两栋建筑均位于苏州市立医院新区。
(门急诊楼、儿童病房楼)
新建的
“它是最近才建的。”
苏州市立医院门急诊大楼尚未投入使用。
事发后,医院领导也到现场查看。
苏州市立医院新院区工程承包商,
就是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1月28日,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微博发布公告:
经初步调查,11月27日,市医院(新区)在建医技楼连廊局部倾斜脱落,系因施工单位集中堆放建筑材料(黄砂、水泥等)、荷载过大造成,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小编通过事故照片看到,住建局公布的事故直接原因基本合理:是由于建筑材料(黄砂、水泥等)集中堆放、载重量过大导致楼道局部倾斜坠落。
但从结构设计人员的角度来看,事故原因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因素。
1.钢走廊结构概述
从事故图片可以看出,楼道跨度约10米,倒塌范围楼道宽度约9米(门洞高度约2.1米,墙砖尺寸为1.2米*1.2米,楼道宽度方向共有8块墙砖,因此推算倒塌范围楼道宽度约9米)。
上图倒塌的楼道共有8块砖,宽约9米。
该连廊在10米长、9米宽的范围内仅有4处铰接支点(两座混凝土结构之间的钢连廊常规设计为铰接节点;若为刚性节点钢结构预埋件图片,当其被破坏时,钢梁端部将产生明显的屈曲变形)。事故发生时,三层连廊钢梁外侧首先脱落坍塌,压垮了二层连廊钢梁外侧。
上图是二楼和三楼的走廊。
从倒塌散落的钢梁可以看出,钢梁跨中及端部未发生明显变形,翼缘板及腹板未发生明显翘曲,钢梁结构本身未发生塑性变形,钢梁未达到承载极限。最可能的结构损坏为廊道钢梁与混凝土主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损坏。
上图为无明显变形的钢梁。
2. 事故可能结构原因分析
连廊倒塌可能是由于连廊钢梁与混凝土主体建筑结构连接节点损坏而引起,建筑材料局部荷载过大是外因,钢梁连接节点设计不合理、节点承载力不足是内因。
上图为钢梁与混凝土结构常见的连接节点。
接近此次事故的节点
对于此类节点,有四个位置可能发生损坏,如上图所示。
1#位置处,板与钢梁连接的坡口焊缝损坏,若无坡口焊缝,则无焊缝分担剪力钢结构预埋件图片,螺栓受力过大,可能造成螺栓断裂。
2#位置处,剪切螺栓损坏,常见的损坏形式如下图所示,根据螺栓连接板的尺寸、数量、厚度等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损坏状态。
3#位置处,连接板与预埋板之间的角焊缝损坏,角焊缝长度不足、焊脚尺寸不足、焊接缺陷均可能导致该位置角焊缝的损坏。
4#位置,预埋板锚杆受剪而损坏,或现场使用后埋钢筋的化学锚栓预埋件代替预埋锚杆预埋件,导致化学锚栓损坏。很多工程由于设计疏漏或设计变更,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将预埋件安装到位,最后不得不采用后埋化学锚栓预埋件来补救。
后埋式化学锚栓对现场施工要求较高,需进行相关检测验收,在受力较大的部位大面积使用容易出现问题,此类破坏在本次事故中最为常见。
后记:
将钢走廊支撑在混凝土结构上更可靠的方法,是从混凝土结构中直接延伸出若干个牛腿,将走廊钢梁直接连接在牛腿上。或者,使用钢牛腿或在钢梁下增加支撑板,也可以传递部分梁端剪力。
▲桥梁行业中承受重载的钢支架
▲钢梁下增加支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