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日照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2024版)》
排名第一的电气专业人士
(1)墙体安装的单个配电箱标高不准确,成排安装的配电箱标高不一致,同一房间、同一墙面的接线箱标高不一致;配电箱与线槽箱接口处未安装橡胶护罩,管道进线箱与线槽箱无锁紧螺母防护,电缆明敷设时未采用金属导管保护,箱门、柜基础缺少接地保护。
安装配电箱、电线箱时,以建筑物标高线为基准,提前布放电线,安装电线箱、面板时用水平仪校准标高。电缆进出配电箱的开孔应采用机械开孔,严禁电焊。箱(柜)进出孔应加装橡胶护罩。进入箱、线槽箱的管道应加装防松螺母防护罩。电缆明敷设应采用金属导管。室内干燥场所的导管壁厚不小于1.5mm;室内潮湿场所的导管壁厚不小于2.0mm,并应采取防潮、防腐措施。箱门带控制机构的,应设接地(软线)跳线,柜体基础必须接地。
(2)金属软管材质差,铺设过长,固定不牢固。
金属软管的质量应符合《建筑电气用可弯曲金属导管》JG/T526的规定。施工前应明确管材的长度,准确下料。金属软管只能用于刚性导管、线槽与电器设备、器具的端头连接,其长度在电力工程中不宜超过0.8m,在照明工程中不宜超过1.2m,在消防电气工程中不宜超过1.5m。管夹与端头、弯头中点的距离应小于300mm。
(三)强弱电合用线槽箱,电缆线槽箱太小,非镀锌线槽箱连接处无跳线,线槽箱防火密封不到位,线槽箱内电缆布放杂乱。
强、弱电电缆分别布置在强、弱电专用线槽箱内,并做好标志。线槽箱的始端和末端均需接地,当线槽箱超过30m时,应每隔20-30m与地面扁钢连接。导管和电缆线槽箱内的配电电线总截面积不应超过导管或电缆线槽箱截面积的40%,电缆数量不宜超过30根;电缆线槽箱内的控制、信号电缆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电缆线槽箱截面积的50%。非镀锌线槽箱的连接采用多芯软铜线,端子截面积不小于4mm2。 线槽箱穿过楼面、防火隔墙处均应进行防火封堵,施工前应逐一检查防火封堵材料的适用性、质量及相关检测报告或证明。防火封堵工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及《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标准》GB/T51410施工,不得随意更改。隐蔽防火封堵工程应经监理单位检查验收,并填写相应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电缆在线槽箱内排列应整齐、顺直,起止处应设置电缆标识牌。
(四)开关、插座不符合使用功能要求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
潮湿场所应使用带防溅电气附件的电源插座。露天阳台安装的电源插座不应靠近阳台外侧,应安装防溅盒。住宅建筑内1.8m及以下安装的电源插座应使用安全插座。电线颜色应按规范分开,多股电线压入针孔接线端子和线鼻时应镀锡。开关、插座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应现场取样试验,要求如下:
(5)配电箱没有电气系统图,配电柜(箱)接线混乱,使用和维护不便。
根据设计图纸,在箱门内侧张贴系统图,导线应按相数正确着色,并固定牢固,横平竖直,空气开关应清楚标明控制回路名称。
(六)弱电模块放置于配电箱内,不是集中放置。
各报警区域的模块应相对集中在该报警区域内的金属模块盒内,严禁将模块安装在配电(控制)柜(箱)内。
(七)消防控制室接地端子箱接地混乱,不符合要求。
消防控制室内电气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道、线槽等均应连接到同一电位。消防控制室接地板至每台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电线,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2给水、排水和采暖专业
1、水管漏水。
给水管运抵现场时应对品种、规格、外观进行检查验收,并按要求进行抽检和复检。来料包装应完好,管材、管件表面不得有因外力撞击而产生的划痕和损伤。冬季塑料管材、管件运输、装卸、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抛掷、跌落。给水管道系统的管材、管件必须配套使用,不同系统的管材、管件不得混用。沟槽(卡箍、套圈)连接的给水钢管相邻两接口之间必须设置支架,避免沟槽管件卡箍连接处产生应力。管道排列整齐、横平竖直,标记清晰,支架设置正确。金属管材、管件安装前应按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塑料管热熔时不得有偏心,焊接应牢固; 镀锌管不应采用焊接连接。压力管道应根据不同的材质、设计压力等进行水压试验。在浇筑楼面混凝土时,应对埋地给水管道进行加压,浇筑完成后检查压力降。工程竣工前,应再次对给水系统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后应将管内水排净。室外埋地给水管道应敷设在分层回填夯实的土层上,埋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时应避免块状等尖锐物体直接接触管道,回填应分层夯实。毛坯房交付时,应对暗埋管道进行划线,并提供相应的管线敷设图,避免装修、改造施工时对暗埋管道造成损坏。
(2)排水管堵塞、漏水。
无压排水管的坡度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严禁无坡、反坡。水平排水主管应以最短路径与室外检查井连接,以尽量减少使用弯头为原则。室内排水系统及室外雨水、污水管网标高应严格按规范、设计施工,不得随意调整。室外景观标高调整时,应复核室外雨水、污水管网标高。为防止排水管堵塞造成污水倒流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24,应在排水立管上的适当位置安装堵塞应急溢流管(可安装在首层顶板底部标高、首层地面标高附近等,由溢流管将溢流排至室外管网或地下室污水井)。溢流管安装在室外回填土中时,应敷设在管沟内(防止回填土沉降损坏溢流管)。 溢流管应在室外方便位置安装透明观察箱(可在离地面1米的外壁安装钢化玻璃等透明易清洁的材料,并设置永久性提醒标志,提醒如有溢流,应尽快疏通排水主管线并清理观察箱)。观察箱下方的排水管应伸入观察箱50-100mm,以便及时检查发现溢流,疏通堵塞的管段。溢流管与排水立管直接连接的管道水平段应安装反坡,以实现排水管堵塞后溢流管的作用。具体做法可由给排水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设计。
沿街有商业建筑的住宅楼排水溢流管示意图(安装于首层屋面下)
住宅排水溢流管设在地上储藏室水平面(安装在一楼天花板下)示意图
住宅无地上储水层的排水溢流管示意图(安装于一楼吊顶下)
无地上蓄水层的高层住宅排水溢流管示意图(安装在首层屋面下)
溢流观测箱设置示意图
排水立管与排水管端部连接宜采用两个45°弯头、一个弯曲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弯头或90°变径弯头;排水支管、排水立管与水平主管连接时,在水平主管顶端或两侧45°以内宜采用45°斜三通,水平支管与水平主管的变径管宜在管顶平接。高层住宅排水管立管地下转弯处的弯头宜采用金属弯头或其他耐冲击弯头。当雨水管在楼层处设套管,立管底部采用悬空时,应在立管底部设墩或其他固定措施。地下室水平管转弯处也应设墩或固定措施。 管道穿过变形缝时,应采用柔性连接,不得随意用波纹补偿器代替柔性连接。管道外壳或保温层上下应预留不小于150mm的间隙。不同材质的管道用钢带连接时,外径应严格一致,避免因管径稍有差别而造成密封性不良、渗漏。埋在回填土层内的排水管应采用柔性管,接口应严密。U-PVC排水管接口应采用粘接,不得采用橡胶圈密封接口;铸铁排水管应采用法兰承插接口,不得采用卡箍式柔性接口。安装卫生洁具前,排水管必须密封,防止杂物进入。排水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对主竖管、水平干管进行充分试验。当管道水压、温度发生变化时,管道将产生一定的轴向力和位移。 当变化超过一定限度时,极易造成接口松动或泄漏。施工时应提高管道滚槽质量,在水平管接头两侧不大于500mm处设置支吊架。除支撑管道重量外,主要是限制管道轴向力和位移。
(3)台下盆容易掉落。
台下盆下方应设置支架,支架应牢固。台下盆与台面应采用结构胶粘接固定,确保经久耐用。
(四)下水管道排水噪音大。
卧室内卫生间的排水管应采用吸音管或做隔音处理。厨房、卫生间内的管道、设备不应安装在厨房、卫生间与卧室之间的隔断墙上。卧室外的排水立管不应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否则应采用吸音管或做隔音处理。
(五)管道支架不规范。
应按设计、规范要求安装固定支架、滑动支架、防摇支架,并按要求采用抗震支架。支架焊缝焊接应规范,并做好防腐处理。支架固定膨胀螺栓的规格不得随意减小。空调水管、空调风管应加装滑轨,防止形成冷桥。
(6)电梯底坑渗水或外界水侵入,造成电梯故障、损坏。
所有电梯井四周均设集水井及污水泵(见消防电梯做法)。相邻电梯井可连通,共用一套污水泵。电梯门应设2%反坡,防止水进入梯井。消防电梯通廊与消防电梯间设置挡水设施时,可设40-50mm的坡度,减少进入消防电梯的水量。
(七)穿墙管道布置混乱、套管未密封。
套管与管道在穿墙处同心,环缝均匀,并用柔性防火材料严密密封。支架固定可靠,管道排列均匀,油漆涂刷到位。
#3 通风与空调专业人士
(1)风管支吊架间距太大。
角钢法兰风管水平安装时,当直径或长边尺寸小于400mm时,支架间距不应大于4m;当大于或等于400mm时,支架间距不应大于3m;垂直安装时,支架间距不应大于4m,每根垂直管道不得少于2个固定件。室外保温风管支吊架间距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螺旋风管支吊架间距可取一般水平风管支吊架间距的1.25倍,组合法兰风管间距为2~3m。硬质聚氯乙烯、无机玻璃纤维风管、防火风管等特殊风管的支吊架间距可适当减小,或取一般风管的0.7倍。每根送、回风管不得少于1个固定支架; 当管道长度大于40m时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24,固定支架间距不应大于20m,并应根据需要设置抗震支架。
(二)连接通风、空调设备的柔性短管采用易燃、吸水材质;安装时短管发生扭曲。
排烟正压送风系统、空调系统用柔性短管应采用密闭性三防布(防火、防水、防霉)或树脂玻璃布等材料制作。用于消防用途的柔性短管必须有防火检测报告。空气净化系统所用的柔性管应采用内壁光滑、不易产尘的材料制作。安装时四角应平直,松紧度适宜,高低一致。柔性短管长度以150-250mm为宜,其接头应严密牢固,不得用作变径管。
(三)通风管道采用法兰(或无法兰)连接时,未按规范要求施工。
风管与法兰铆接时,法兰宽度不应小于6mm,法兰应平整、宽度均匀,并应将接缝重叠部分去掉。法兰四角不得有缝隙、孔洞,以防漏风。无法兰或镶件风管下料尺寸应严格控制,宜采用机械成型。应加强各工序间的检查验收工作,确保加工质量。
(四)防火阀距离防火隔墙太远,排烟系统的送风阀、排烟阀、排烟防火阀等阀门未接入模块,在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上无法显示其开启、关闭状态。
防火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墙面不应大于200mm,排烟系统的送风阀、排烟阀、排烟防火阀等阀门应接入模块,并在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中显示其开启、关闭状态。
(五)风管穿过墙体、楼面的套管不符合要求。
风管钢套管内径应以能穿过风管的法兰和保温层为准,间隙不宜过大。钢套管预埋于墙体,套管两端应与墙面平齐,不得凸出墙面或凹入墙面。预埋于楼板的套管上端应高出楼面50mm以上,防止楼面水进入套管内而发生渗漏。钢套管的壁厚应根据套管的截面积确定,一般套管壁厚不宜小于1.6mm。为使套管牢固地固定在建筑结构中,在钢套管外设置加强架。钢套管预埋前外表面不应涂漆,但应除去表面铁锈、油污。
(6)吊顶排风口与风管连接不合理。
风口与风管连接应严密,连接管不得缺失。确定吊顶标高水平,准确测量柔性短管的长度,柔性短管长度以150-300mm为宜,不宜过长。连接管应根据风口颈尺寸制作,风口与吊顶短管连接螺栓或铆钉间距不宜超过60mm。
(七)风管耐火极限不符合要求。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的设置与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垂直送风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井内。确有困难时,未设置在管井内或与其他管道共用管井的送风管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水平送风管道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未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排烟管道的设置与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排烟管道及其连接件应能在280℃、连续30min的温度下保证其结构完整。垂直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管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水平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风管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设置在走道顶棚内的排烟管道和跨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但设备间、车库内的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可不低于0.50h。送风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送风管道跨越防火分区时,风管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4 消防专业
1、防火距离不够。
建筑周围未在防火设计文件中体现的临时设施应予以拆除。建筑间的防火距离应按相邻建筑外墙最近的水平距离计算,当外墙上有凸出的可燃或难燃构件时,应从凸出部分的外边缘计算。
(2)消防车道及消防攀爬区与建筑物之间应设置障碍物。
消防车道与建筑物之间不应有树木、架空管线或其他可能妨碍消防车运行的障碍物。消防攀爬区与建筑物之间不应有树木、架空管线或其他可能妨碍消防车运行的障碍物,此范围内的裙房及雨棚深度不应超过4m。
(三)消防登高场地设置的绿化带、管沟等不符合消防车承重能力要求。
消防登高场地内不得设置绿化带,消防登高场地内的管道、涵洞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对于举升高度为112m、车长为19m、支腿展开跨度为8m、车重为75t的消防车,场地承载力不应小于10kg/cm2。
(四)消防救援口设置不合理。
消防救援口净高、净宽不应小于1.0m,当采用门时,净宽不应小于0.8m,消防救援口应便于从室内外开启或打破,当采用玻璃窗时,应采用安全玻璃。
(五)防火门、窗安装不规范。
防火门的安装应当符合下列规定:除管道井检查门、住宅门外,单扇防火门应当装闭门器,双扇防火门应当装闭门器和顺序器。防火窗的安装应当符合下列规定:安装在防火墙、防火隔墙上的防火窗应当采用不可开启的窗扇或者具有火灾时自动关闭的功能。
(六)防火卷帘安装不当。
除中庭外,当防火分隔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帘宽度不宜大于10m;当防火分隔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帘宽度不应大于该部分宽度的1/3,且不宜大于20m。防火帘应具备防烟性能,楼面、梁、墙、柱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密封。
(七)防火墙设置不理想。
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建筑物的基础或框架、梁等承重结构上。框架、梁等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防火墙的耐火极限。防火墙的构造应保证当防火墙两侧的屋架、梁、楼板等发生火灾时,防火墙不会倒塌。
(8)疏散门净宽、净高不足。
疏散门的净宽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且不应小于0.8米。疏散门净宽度计算方法:对于单扇门,门的净宽度为该门扇开启90°时,门框内边缘至门面的水平距离;对于双扇门,为两扇门同时开启90°时,两扇门相对表面间的水平距离:当门扇用手动插销固定在门框或地面上时,该门扇的宽度不计入疏散宽度,此时需保证其它门扇开启后的门的净宽度不小于规定值,即另一门扇开启90°后,固定的门扇边缘至门内表面的水平距离; 门把手等附件,当突出门面不大于80mm时,其对疏散的影响可忽略。疏散门的净高不宜小于2100mm。
(九)消防电梯安装不规范。
消防电梯应能停靠在服务区的每一层。消防电梯的电源、控制电缆与控制板连接处及控制板外壳的防水性能等级不应低于IPX5。消防电梯首层出入口处应有明显的消防救援人员标志和操作按钮。消防电梯轿厢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消防电梯轿厢内应安装专用的消防对讲电话及视频监控系统终端设备。
(10)作为消防水源时,市政给水进水管不符合要求。
采用两路市政供水直接向消防给水系统供水时,工程开工前应向供水部门提出分质供水的书面申请,并按设计文件要求施工。工程投入运行后,应对进水管的供水能力(流量、压力等)进行试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建设方应向供水部门书面说明情况并协商解决,或重新委托设计人员出具变更图,经审查同意后,按变更后施工。
(11)湿式消防给水管道保温措施不符合要求。
安装在室外的充水消防管道应设有电加热措施,其控制开关应有明显的固定标志。
(十二)消防排水措施不符合要求。
There are debris in the drainage area. After the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d, the debris should be cleaned up in time to prevent the pipe from being blocked. The drainage pipe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DN75, and the drainage volume of the floor drain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the water output of the terminal water test device (determined by the water output pressure, about 1.6L/s). The special drainage pipe for fire drainage is not set up, and the construction party should clarify the responsible party for fire drainage construction.
(XIII)消防水箱的大小及其相关管道配件的安装不符合设计文档的要求。
如果需要更换火水箱的大小,则应根据火灾储罐的大小进行定制,设计师应在施工之前发出详细的更改图。
(xiv)当洒水装置安装在障碍物上方,例如通风管,排水管和桥架框架时,障碍物的相对位置和洒水装置不符合标准要求,从而影响洒水装置的效果。
如果在额外的洒水机头上方有间隙,则应安装其他洒水装置,应安装水板,其平面面积不应小于0.12㎡。
(xv)安装在空气管下方的洒水管道,宽度大于12m,或者固定不符合要求。
空气管下的洒水头应设置在空气导管下的洒水支架的长度与空气管道的宽度一致,并且应将支撑支架设置在空气管道的两侧。
(16)洒水管的安装不当可能导致水进入电缆槽盒,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设置管道时,应将其与电缆槽盒保持一定距离,并且在水管下不应将电缆槽盒放置。
(17)户外消防供水设施的位置不符合要求。
应根据审查和批准的消防设计文件来构建户外消防供应设施的位置。
(18)安装火灾警报探测器确认灯不容易看到,并且探测器距离空气插座水平低于150万;
When installing the base of the fire alarm detector, make sure that the installation direction of the light should be towards a position that is easy to observe.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from the point detector to the air outlet of the air conditioner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1.5m, and it should be installed close to the return air outlet.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from the detector to the multi-hole air supply ceiling hole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0.5m. The fire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cable should use shielded wire to ensure the call quality.
(19)使用TN-CS系统时,笔芯接线不正确,构成了安全危险。
使用TN-CS系统时,应首先将笔芯连接到PE栏,并且应正确处理N栏和PE栏之间的接线问题。
(xx)功率负载水平不足。
当电源负载水平为一两个,当市政条件无法满足负载水平的要求时,建筑单元应以书面形式验证市政电源条件。
(21)使用自然通风的封闭的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开放式窗户或开放区域不足,而最高的部分没有可打开的窗户或开口1平方米。
对于使用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当建筑物高度大于10 m时,应安装不少于1.0 m2的区域的开放式窗户或开口,应安装不少于2.0 m2的窗户,不应在阶段每5楼的楼壁上安装不少于2.0 m2。
(xxii)对于使用自然通风的横室,外部窗户可能会打开,或者开放区域可能不足。
前庭中采用自然通风时,独立前庭和消防电梯前庭的可开放外部窗户或开口面积不应小于2.0平方米,在共享前庭和组合前庭中,不应小于3.0平方米。
(xxiii)在使用自然通风的楼梯间和横室中,位于高处且不方便的直接打开的外部窗户不配备手动打开设备。
可直接打开的外部窗户,用于安装在高处的可打开的外部窗户,并不容易直接打开,手动打开设备应以1.3m-1.5m的高度安装在地面上。
(24)在使用天然烟气排气的地方,天然烟气排气窗(开口)的有效开口区不足。
除了中庭,在采用天然烟气的地方,建筑物的净高度小于或等于6m,自然烟气排气窗的有效面积(开放)不小于该地区的建筑物区域的2%。
(25)在使用天然烟气排气的地方,位于高处且不方便的直接打开的天然烟气排气窗(开口)不配备手动开放设备。
天然的排气窗(开口)应配备手动开口设备。设施。手动打开装置可以使用机械操作机制,例如拉杆和按钮,电动操作机构和气动操作机构,可以通过与烟雾和温度检测设备的联系开始。
(xxvi)配备机械加压空气供应系统的楼梯间顶部没有通常封闭的紧急烟气排气窗。
对于带有机械加压的空气供应系统的封闭式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并且位于外墙或直接进入屋顶的情况下,通常应安装在楼梯间的顶部或最高楼层的外墙上,正常闭合的紧急烟气排气窗,紧急烟气排气窗口应具有手动和链接的打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