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程结构设计标准及抗震设防参数解析

   日期:2024-06-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23    
核心提示:9.外露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挂板、栏板、檐口等构件,当其水平直线长度超过12m时,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不大于12m,缝宽20mm,伸缩缝处水平钢筋应断开;表4(3)当填充墙顶部为自由端时,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3m。(6)砌体女儿墙、带形窗下墙构造柱间距应≤2.5米应设置。

1. 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1.2施工地点:

1.3 设计高程相对于绝对高程的正负零点

2.结构设计标准

2.1.1 设计基准年限为50年。在正常使用与维护、正常施工和正常环境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1.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2级

2.1.3 基础(或建筑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2.1.4 建筑防火类别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2.1.5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

2.2 抗震相关参数

2.2.1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2.2 场地类别:III类

2.2.5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别,按7级进行抗震计算,并按7级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2.2.6 结构的计算嵌入端为基础顶面。

2.2.7结构抗震等级:剪力墙三级。

3.主要结构材料

3.1 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3.1.1 混凝土强度等级见表1。(图中注明的除外)

注:1.本文中的地下室外墙均包含与外墙相连的柱。

2、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制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高于设计要求0.2MPa。

3 单侧与覆盖土接触的结构构件,其混凝土设计抗水等级应为P6。

3.2 钢筋

3.3 砌体

4.地基、地下室及地下室

4.1 基本形式

钢结构的伸缩缝距离_多层钢结构伸缩缝间距_多层钢框架伸缩缝间距

4.2 基坑开挖、沟槽检测及回填

4.2.1采用机械开挖时严禁扰动基底持力层。施工时应保留不小于300mm厚的土层,然后人工开挖至槽底标高。如已扰动基底持力层,应通知勘察、设计、监理、业主等相关单位协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处理措施。

4.2.2 基槽(坑)开挖后,应通知勘察、设计、监理、业主等相关单位,共同进行基槽(坑)检查。基槽检查可采用探测或其他方法进行。当发现与勘察报告、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基槽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4.2.3 地下不同位置回填土要求见表2,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本工程地下室外墙周边回填工作需在地面以上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建筑防水施工完成后完成。

及时进行外墙回填工作。

2)基础或基座与地下室外墙、基坑边墙之间的缝隙回填前,应排干积水,清除松散土体及建筑垃圾多层钢结构伸缩缝间距,并按表2的要求选取填料,分层对称压实。

表2 回填土要求

5、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如下:

1 基础筏板:下部钢筋50;上部钢筋及侧板25,梁35。

3 地下室、地面厨房、卫生间室内构件:墙与板20,梁、柱25。

4 其他楼面、楼梯、混凝土墙:15;其他梁、柱20。

钢结构的伸缩缝距离_多层钢框架伸缩缝间距_多层钢结构伸缩缝间距

5 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6 构造柱及现浇过梁厚度为25。

7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上述保护层厚度值宜增加5。

8 耐火等级为一级的现浇整体楼板,当板厚为80时,保护层厚度为20。

6.钢筋连接

当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18时,钢筋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性能等级宜为Ⅱ级。

7、隔墙位置应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不得随意搭建。如隔墙下无梁,当墙长小于跨度70%时,墙下附加钢筋可加长此根钢筋La,见表3

8.现浇板分布钢筋,表4

9、外露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挂板、栏杆、檐口等构件,当水平直缝长度超过12m时多层钢结构伸缩缝间距,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不宜超过12m,缝宽宜为20mm,伸缩缝处水平钢筋宜断开;表4

10. 领带夹

多层钢框架伸缩缝间距_钢结构的伸缩缝距离_多层钢结构伸缩缝间距

1)后砌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剪力墙或构造柱全高设置2c6根(墙厚大于240mm时为3c6根)拉结筋,间距不大于500~600mm,并应在主体施工时预留传力杆,墙体拉结筋应与预留筋搭接;

2)后筑填充墙与框架柱(或剪力墙)的拉杆也可采用预埋件连接,预埋件与拉杆焊接连接;

11. 结构柱

1)构造柱的平面布置在建筑图纸中详述,如建筑图纸中未标明,可参考国家标准图集12G614-1第18至20页,并按下列位置设置:

(1)填补墙面交叉处、转角处。

(2)当墙长超过5m或楼面高度的2倍时,应设置在填充墙的中间位置。

(3)当填充墙顶端为自由端时,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3m。

(4)当填充墙端部无主体结构或垂直墙体连接时,应设置端部。

(5)门窗洞口宽度不小于2.1m(6、7度)和1.5m(8度)时,洞口两侧应设置护栏。

(6)砌体女儿墙的构造柱与条形窗下墙的间距宜≤2.5米。

(7)外墙所有带雨篷的门洞两侧均应设置通高构造柱,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壁厚X300,纵筋宜采用4c14,箍筋宜采用c6@100/200,并与雨篷梁可靠拉绑。

(8)当电梯井采用砖石砌筑时,应设置电梯井四个转角。

2)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小于壁厚X200,纵筋为4c12,箍筋为c6@100/200。楼板上下600

多层钢结构伸缩缝间距_多层钢框架伸缩缝间距_钢结构的伸缩缝距离

纵向钢筋搭接范围内箍筋间距为100,主筋应锚固500进入上下支撑。

3)构造柱纵向钢筋的上下端宜与主体结构梁、板或基础内预留的插入钢筋搭接或焊接;

12. 门楣

13、楼梯间及人行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面层,焊接钢丝网一般采用镀锌处理。

电焊网,规格为DNW1.8X50.8X50.8。

14.沉降观测

14.1本工程在施工和使用阶段均应开展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布置详见基础平面图,观测点布点方式如图6所示。

14.2 沉降观测要求在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后开始第一次观测,并在底板上设置与上部观测点相对应的临时观测点。

要点要求施工期间每层应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内观测四次,以后每年观测两次。

直至下沉稳定。施工单位应全力配合此项工作,负责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和保护工作。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