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度科学技术奖荣誉表彰第七十期:超大枢纽机场工程钢结构建造技术

   日期:2024-06-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10    
核心提示:超大枢纽机场工程钢结构建造技术超大双曲屋盖网架分级累积提升施工关键技术

2022年科学技术奖

荣誉

第70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38个)

项目简介

获奖项目名称

超大型枢纽机场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

中建第三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尹光建,张明杰,方远,石攀,王希和,王亚乔,吴斌,李大炯,杜月索,陆文

项目背景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2航站楼为超大双曲钢结构屋面,主楼屋面网架最大跨度90m,高度39.65m,底部四根斜撑最大间距45m×54m。主楼屋面网架造型独特,超大双曲屋面曲面复杂,对安装精度和建筑美观度要求较高。网架下方为蛋壳型可翻转鱼鳞吊顶,以自身对角线为轴沿屋面旋转,保证室外光线均匀进入。吊顶跨度之大、造型之独特,在国内尚属首例。

郑州新郑机场实景图

创新

部分。

7.9万平方米的网架吊顶采用分段拼装方式,创新施工技术,采用四叉钢斜撑和混凝土斜柱组成的竖向承重抗侧力体系,屋面结构采用分段拼装、分级累积提升施工技术。

网格块分类累计改进图

部分。

项目主楼10万平方米吊顶为蛋壳型双曲面,网格下方为蛋壳型翻转鱼鳞吊顶,以自身对角线为轴沿屋面旋转。创新使用渐变间隔翻转叶板吊顶体系,造型交错上海钢结构网架工程,解决了采光、通风、排烟等技术难题,避免了室内眩光。同时应用数字模型重构,形成了翻转叶板吊顶的空间测量、定位、安装技术。

主楼大厅设有可翻转的鱼鳞天花板

推广应用

部分。

超大型双曲屋面网架分次累积提升施工关键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超大跨度、超大面积、超重、超高精度的建筑屋面网架应用越来越广泛。超大双曲屋面网架多单元分块施工技术、超大双曲屋面网架分层液压提升施工技术、超大双曲屋面网架支撑结构体系转换技术、超大双曲屋面网架线形控制技术,在网架提升方面独辟蹊径,施工控制精准,科技创新意义重大。不仅提升了同类工程建设技术的社会价值,更是绿色环保技术成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部分。

超大空间蛋壳型渐变间隔翻板叶片板吊顶施工技术

该技术操作简便,可有效减少大空间结构吊顶与地面交叉施工对工期的影响。吊顶效果气势磅礴,形成独特的建筑肌理上海钢结构网架工程,提高了室外光线的均匀度。不同穿孔率的铝板组合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模拟阳光在丛林中的光效,营造贴近自然的空间体验。目前国内大空间、异形结构的大型公共建筑较多,在类似项目后期施工过程中,我们会提前与业主、设计单位沟通类似的吊顶做法,打造节能环保、装配式的项目,该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2022年科学技术奖

荣誉

第42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10个)

项目简介

获奖项目名称

复杂受限施工环境大型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中冶(上海)钢结构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黄伟、徐武、刘聪、常华、唐春林、丁凤耀、宋忠强、刘光帅、白海、石平志

项目背景

此项成果依托于2019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龙岩大道高架桥项目。全桥为独塔双向斜拉桥,长340m,主跨190m,次跨150m,主梁为钢箱梁。项目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中心区,大桥横跨市政主干道、市河、高铁运营线,且毗邻人口密集居住区,环境条件十分复杂。

创新

1.大型钢箱梁桥体工厂化分块加工、现场拼装、高空吊装落地成套关键技术

宽36.3m的桥梁节段在工厂阶段沿桥梁宽度方向分段分成11个节段,在工厂内采用3+1模块制作整桥节段,节段分块发运。进场后根据现场狭长区域特点进行1/2桥梁节段拼装,再通过自主设计的6向可调运输小车实现桥梁节段的运输和精准自主对接。拼装好的大桥节段通过自主设计的大吨位吊装站从地面转入高空再转入滑道,最终解决了地面拼装和狭长区域拼装,无需吊车,实现从地面到高空的纵横运输作业。

桥梁节段地面运输

桥梁分段顶升

2.高空弧形爬坡滑行技术

通过在桥节端部设置两台履带及水平限位器、在桥节底部设置四组滑履带,通过履带的异步推进和水平限位器的强制位移限制,实现桥体在高空曲线轨道上的转动和移动。

桥梁节段高空弧爬坡滑行

3.桥梁段高空自主精准对接技术

高空对接位置设置了2辆自主设计的六向调整小车,300吨重的桥梁节段通过调整小车进行上吊,每辆调整小车由2个小升降平台组成,每个小平台由一个水平千斤顶和一个垂直千斤顶组成,利用千斤顶实现水平和垂直运动,从而实现桥梁节段的空间位置调整,有效解决了临铁大型起重机无法使用的难题。

4.钢箱梁生产、运输、安装、检测全过程协同施工控制技术、步履式顶进单机群计算机同步控制技术

从桥梁段分段切分入手,通过BIM建模,结合过程中的三维扫描和数字化预拼装技术,对扫描后的桥梁段三维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与BIM模型进行比对、修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个环节的精度调整与控制,实现从细节到整体的精度管控;在助行器累计滑移阶段,通过设置自主研发的可调垫块和20个助行器对助行器高度方向进行调整,实现了助行器竖向弧段累计滑移量的突破。

高空累积滑移

推广应用

该技术于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龙岩大道高架桥项目中成功运用,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主桥钢结构施工任务。

该成果关键技术已申请专利7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4项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已受理;形成企业工作方法1个,发表论文1篇,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际完成的作业场景

竣工并投入运营的夜景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