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三号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及D馆空间

   日期:2024-05-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29    
核心提示:三号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及D馆空间,做为撬动整体改造的首批重要示范项目,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分镜头三高炉博物馆D馆空间分镜头

钢水从长廊另一端的功德柱缓缓流出,贯穿水下展厅与纪念空间的情感关系 © 夏至

感谢蘑菇云设计工作室分享好东西

如果“过去”被重新消解,“现实”还能存在于“未来”的场景中吗?

▼首钢3号高炉解剖图 © 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北京首钢工业园区始建于1919年,距今正好一百年,由民国北洋政府集资兴建。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在经历了国有化、大炼钢铁、改革开放、产业转型、2008年奥运会整体搬迁等一系列变化之后,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正式标志着首钢园区转型建设拉开序幕。

新首钢园区占地面积8.63平方公里,是全球目前在建的最大城市更新项目。园区内大量与炼铁工艺相关的工业遗迹,如原三号高炉、冷却塔、热电厂、精煤车间等工业构筑物,承载着大量当地集体记忆北京钢结构设计公司,它们的改造更新,标志着原园区由工业向城市的彻底转型。

三号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及D馆空间是撬动整体改造的首批重要示范项目,是最典型的代表。

三号高炉博物馆及D馆有着独特的工业荒地美学基因,作为多维度历史切片的集合,室内设计团队在充分尊重工业遗迹的同时,赋予其新的语境,在巨大的工业空间中,叙事性重构,营造出耳目一新却又熟悉的工业赛博旅行场景。

▼水下展厅地面入口©夏至

▼水下展厅及D馆平面图 © 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三号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

“穿越时空,钢铁与火的重生。” ——剧本大纲设定为穿越时空的场景,以炼钢、钢水奔腾的画面为背景。

水下展厅位于首钢园区展示池中央,隐于水下,室内中轴线由水下展厅、连廊、功德柱组成。

水下展厅主体为大型清水混凝土结构,中央为圆形天井,与通透的中庭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

▼水下展厅百年功业墙在巨大的水下环形长廊里,首钢百年历史一步步展开©夏志

▼从百年功德墙进入水下展厅,一条形似钢水的灯带贯穿整个参观路径©夏志

▼从连廊望向水下展厅,室内光线的冷暖变化呈现出强烈的戏剧张力 ©夏至

▼地下圆形天井内,钢水缓缓流入水池,光影与四季变幻,营造出一种近乎宗教仪式的空间体验 © 夏至

▼圆形天井位于展厅中央,天井下方为与地面齐平的水池,远处的高炉天际线形成一幅工业奇观图 © 夏至

▼水下展厅内,远处炼钢的景象成为展览空间的背景©夏至

▼水下展厅内部,采用清水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展现空间的纪念性与精神力量©夏志

▼钢水从长廊另一端的功德柱中缓缓流出,贯穿了水下展厅与纪念空间的情感关系©夏至

北京钢结构设计公司_北京钢结构公司名单_钢结构北京

▼功绩之柱象征并承载着首钢人的共同记忆,未来室内为环形LED屏幕,屏幕的变化响应不同的表达语境 ©夏至

▼功德柱内部的反射顶面,映射出完整的360度画面,模糊并穿透物理界限 ©夏至

▼钢水在空间中的流动,强烈的明暗对比,室内光线的多层次变化北京钢结构设计公司,共同呈现出连贯的视觉叙事 ©夏至

3号高炉博物馆D厅空间照

“想象一下自己是一块小矿石,正走向高炉内部。”

▼D厅平面图,钢楼梯模拟矿石进入高炉的路径 ©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D厅是进入三高炉主体前的序幕空间,建筑设计赋予了一系列工业风的立面钢结构和精准的节点。在这个连续上升的空间里,室内设计团队继续以接近钢材和原石的色彩与材质来增强整体的体积感。钢楼梯从地面错落有致地延伸至高炉底部的空间,路径蜿蜒曲折向上,营造出更强烈的时间递进感。

钢楼梯底部采用灯光与钢结构营造悬浮感,斜坡上铺满铁矿石,剧本的梗概就在这里定格——“如果你也是一颗被运往高炉的小矿石。”

▼D厅入口©夏至

▼D馆接待台,水泥槽板与钢板的运用©夏志

▼D馆钢梯,上坡时呈现低矮、蜿蜒的趋势©夏至

▼D馆小庭院,旧枕木、耐候钢板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夏志

▼D厅小庭院©夏至

▼D馆储藏室及转换空间保留了部分原有结构柱及通风口,形成新与旧的碰撞与并置©夏至

▼D馆储藏室,首钢版《银翼杀手》场景,内外温度的强烈反差©夏至

▼钢梯两侧为渐变光圈的金属穿孔板,背面采光,可根据场景调节明暗 © 夏至

▼钢梯末端进入高炉炉体©夏志

▼水下展厅及D馆平面图 © 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水下展厅、连廊及功德柱平面图 © 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北京钢结构设计公司_钢结构北京_北京钢结构公司名单

▼D馆平面图 © 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地下一层总平面图 © 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水下展厅通道立面©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设计公司: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地点: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

类型:城市更新、工业遗产改造

材料:耐候钢板、金属穿孔板、水泥漆、环氧水泥地枕木

面积:4532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9年8月

摄影师:夏至

室内规划及深度设计团队(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徐训军 杨雨晴 崔强松 陈儒炜 徐震

北京钢结构设计公司_钢结构北京_北京钢结构公司名单

室内设计施工图团队(北京青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于蕾、黄双秋、李鹏、刘晨、李玉晓、姚庆龙

室内照明(Yomi Lighting Design):

庞蕾、李昌、张俊

室内标识(硕设计):

张硕、王晓阳、陈雅安、梁培华

建筑设计(环境设计):

薄洪涛、刘鹏飞、姜科、范丹丹、康琪、王曾、周明旭、郑志学

景观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朱昱帆、姚玉君、田进、孙宇桐、余淼、卢晖、童思明、易文静

业主设计管理团队(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王世忠、刘华、金红利、李景元、徐艳、段若飞、周婷、柴德文、董全熙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