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
上一期我们主要介绍了钢结构相关政策回顾和钢结构未来市场空间预测两个部分。
从钢结构政策回顾中,我们了解到以下定量的关键信息:
基于以上信息,结合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和钢结构市场的发展情况,我们分别对装配式和钢结构的市场空间进行预测(相关假设和计算过程参考之前的报告)。 主要结论如下:
【本期内容】
继前两期内容之后,本期继续介绍装配式建筑子行业中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但同时介绍另一个子行业中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在住宅产业化领域(住宅领域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目标市场)钢结构住宅和混凝土结构住宅的比较,将对两者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为全面了解装配式建筑行业做好铺垫。
1. 共同点概述
目前,市场上最受推崇的住宅工业化建筑有两种建造方式:一种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又称:PC预制混凝土建筑),另一种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两者都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建筑的建造模式相比,都提倡装配式构件作为建筑的基本原件;
(2)以简化人工成本为目标,减少现场湿作业施工方式;
(3)构件均遵循标准化、模块化(统一构件尺寸的最小单位)原则,从而促进住宅标准化的发展。
2、综合对比分析
针对这两种住宅产业化发展方式,为了优化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路,我们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综合价格比较结果如下:
3. 个体风险点比较
(一)施工管理风险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目前,具有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的企业不多,也缺乏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而且,总承包现场配备的主要管理人员大多仍习惯于按照传统施工标准进行操作。 对于混凝土建筑来说,当管理要求、技术要求与传统习惯发生冲突时钢结构住宅和混凝土结构住宅的比较,人们往往不愿意按照新标准、新技术进行施工,理由是操作麻烦、标准要求高、措施成本高。 这很容易导致现浇件施工精度差,从而影响高精度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
(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钢结构建筑一直都是预制安装的。 因此,国内钢结构建筑行业的供应链已经比较完整,具有一定的基础。 施工管理人员既专业又专业。 因此,它不同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行业,是独立存在的。 ,发展方向明确,产业链完整。
(二)预制构件的质量风险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生产厂家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具有多年生产经验的企业,零部件产品良好,产品质量相对稳定。 但由于PC零部件行业壁垒不高,一些起步较晚的企业逐渐进入市场,有的则采取低价竞争策略。 恶性竞争使得这部分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
(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钢结构构件制造市场垄断较为严重,大部分股份掌握在大型国有企业手中。 由于管理比较程序化,部件生产也比较齐全。
(三)上下游产业支撑风险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目前,国内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行业尚未形成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因为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预制构件需求较少。 因此,上下游配套产业链还远未成熟。 满足装配式房屋需求的产品及构件(如钢连接套、防水条等)生产厂家相对较少,可供选择的产品范围也不大。
(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由于国内钢结构住宅行业拥有较为成熟的构件生产体系,因此急需解决的是钢结构建筑的外部维护体系。 因此,总结市场上的外部防护系统,保温复合板系列维护系统相对成熟,满足钢结构建筑发展的需要和基本要求。 预制率高,保温性能好,可回收利用,有利于未来。 钢结构建筑市场化发展。 相关企业对钢结构住宅的技术配套设施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整理了相关技术节点、施工节点等一整套管理体系。综上所述,重点是技术支持管理、管理支持管理、上游支持管理。与下游产业配套整合。 技术管理支持意味着成本和施工进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四、未来发展重点
(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由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混凝土生产高度依赖资源,严重破坏环境资源,政府逐渐采取了限制发展、限制产能过剩、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停产等趋势,这些都是该行业存在的问题。 重要信号。 其未来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物质方面
高强材料、装饰混凝土、轻质材料、再生混凝土。 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缺点是目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资源消耗、强度低、截面大、重量重、预制PC结构单调等。 因此,它是从材料方面进行开发,采用一些高性能、可回收的材料。 材料必须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技术方面
混凝土结构是一个传统而古老的领域。 我国在工业化特别是预制结构的工业化方面走了很多弯路。 主要原因是在地震中受损严重。 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国外的地震灾害表明,如果细节处理得好,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是非常好的。 最重要的是预制构件节点的连接。 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强节点连接技术,在国内进行开发和推广,以达到满意的安全水平。
(三)产业化
目前我国PC建筑水平在工业标准1.5左右。 无论是现场还是工厂,现浇还是预制,都严重依赖人力,效率低下。 因此,增加设备、减少劳动力、尽可能采用流水化作业,实现工业2.0、逼近工业3.0,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迈向国际化的重要方向。
(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发展钢结构建筑是未来政府发展和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 这从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政府政策发布就可以看出。 一方面是由于钢结构建筑的市场优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家水平。 尊重钢结构行业的发展。 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绿色建材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来看,可见政府鼓励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因此,钢结构建筑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 其未来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成本方面
钢结构成本高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可以开发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来控制成本。 原建设部决定“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住宅钢结构,但多年来推广进展缓慢。 根本原因是成本高。 根据成功案例,开发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替代部分纯钢结构可以降低成本。 的目标。
(二)技术方面
配备优质外墙,开发与钢结构配套的轻质高强外墙。 钢结构重量轻,相对柔韧,变形大,而围护结构一般由混凝土或砌块组成,刚度较高。 因此,如果两者采用刚性连接,围护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很容易损坏。 研究钢结构轻质高强外墙和柔性节点十分必要。 目前已经有企业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 与此同时,与钢结构相关的新型防水防腐材料的研发也成为影响钢结构发展的关键因素。
5. 总结
总之,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仍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从耐久性角度还是居民心理偏好来看,混凝土结构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大量的混凝土结构
使用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将受到限制。 随着我国大力推广绿色建筑,钢结构将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 然而,如何保持钢结构建筑的防水防腐、降低建筑成本、改变消费者对钢结构固有的偏见等现实生活问题,已成为制约结构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现阶段仍将两者结合使用。
本文引用说明:《浅谈混凝土建筑与钢结构建筑的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