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月1日起,今年7月1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公布的13项全文强制性规范将开始实施。 其中工程建设通用规范有7个:《工程结构通用规范》、《建筑及市政基础通用规范》、《建筑及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钢结构通用规范》 、《木结构通用规范》、《组合结构通用规范》和《砌体结构通用规范》。 各通用规范均为强制性施工规范,各项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的相关强制性规定同时废止。
注:现行工程建设标准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规定为准。
图1 强制性规范全文发布通知
PKPM结构软件2021规范V1.1及后续版本已配合规范编制团队进行了新规范的试制设计,并全面落实了通用规范的相关修订条款。 在上部结构、钢结构、预应力、砌体、基础等模块中,已支持通用规范6项要求的相关内容。 目前实施的通用规范是: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
《建筑和市政基础通用规范》
《建筑及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
《钢结构通用规范》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
《砌体结构通用规范》
此前,我们曾发表文章介绍软件对通用规范规定的实施情况最新钢结构设计规范最新钢结构设计规范,帮助设计者系统地掌握多个通用规范规定的变化。
设计师更感兴趣的是通用规范中涉及的强条变化的详细介绍及其对设计的影响。 我们非常详细地为大家整理了这些细节变化,以便设计者可以提前掌握通用规格的具体变化以及对结构的各种影响,避免因采用而导致部件损坏通用规范实施后的现行设计规范。 配筋的增加甚至可能引起结构方案的调整,影响结构设计的效率。 这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安全地使用PKPM软件进行通用规范下的结构设计。
一般规范重力荷载分项系数改为1.3,地震作用分项系数改为1.4,对结构设计影响最大。 会导致结构梁、柱、墙等用钢总量增加; 楼板抗剪承载力为 的比率变化; 柱、墙构件的轴压比、剪压比变大; 可能是由于轴压比和剪压比增大,导致轴压比和剪压比超过现行规范的设计要求。 断面调整或结构方案调整。 具体分项系数对结构设计的影响将在下文详细介绍。
点击查看:对设计影响最大:通用规范荷载分量系数的变化,采用2021通用规范与现行规范的设计结果对比
2、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作用在地板上的局部荷载。
通用规范中对楼板局部荷载的要求均以强筋的形式提出。 如果设计者设计局部荷载较大的楼层,则必须按照软件中提供的局部荷载方法输入。 必须输入后续的梁、柱、墙和板。 设计必须考虑局部荷载的准确影响。 与目前的设计相比,一些设计者以均匀分布的方式处理局部荷载,这会对结构设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设计者注意。
同时,设计者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节点法施加集中荷载时,在设计整体结构梁、柱、墙时可以考虑对结构的影响。 然而,在楼层设计中,如果遵循正常的静态手动算法,则计算是基于分段楼板的。 楼板设计时不能考虑此类节点荷载。
关于地板局部荷载的正确处理及其对结构设计的影响,下面的文章提供了详细的介绍。
点击查看:非强力钢筋升级为通用规格强力钢筋。 注意地板局部荷载对设计的影响。
3、地板最小活荷载0.5kN/平方米
通用规范是控制底线要求。 人无法触及的屋顶的最小活荷载为0.5kN/m2。 其他设计规范低于通用规范的,应以通用规范为主。 例如,对于不在屋顶上的轻钢结构,在确定屋顶活荷载值时,无论如何不应小于0.5kN/m2。
随着活荷载最小值变大,将对结构设计,特别是轻钢结构的设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活荷载的增加将导致门式结构用钢量大幅增加。
下面文章详细介绍楼板最小活荷载0.5kN/m2对轻钢门式刚架结构设计的影响以及钢材消耗的增加。
点击查看:将桅杆活载降低至0.3将成为过去。 让我向您展示通用代码桅杆设计的影响。 通过计算示例的比较,您将了解一般代码负载为 0.5 对桅杆设计的影响有多大。
4、地下室顶板活荷载值为5.0kN/m2,成为坚固的筋材。
一般规范提出了地下室屋顶的建筑活荷载值作为一个重点。 在结构设计时,设计者至少必须按照通用规范中5.0kN/m2的底线来确定建筑活荷载的值。 当然,也可以根据相关地标和技术确定建筑活荷载值。 措施要求地下室顶板建筑活荷载值高于通用规范,但不能按现行荷载规范4.0kN/m2确定。
同时,设计阶段应考虑施工活荷载,施工阶段应进行校核和考虑。 梁、柱、墙、板应按最不利的方法进行加固,或者当施工活荷载过大而围护结构设计不愿意时,应采用可靠的方法。 施工阶段应采取设置临时支撑等措施确保安全,并在设计说明书中作出特别说明。 施工和维护是建筑建造和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况。 考虑其荷载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而如果楼板局部存在较大的施工荷载,或者存在堆荷载,结构设计也应按局部荷载法输入。 梁、柱、墙、板的设计必须考虑当地施工荷载的准确影响。 有必要引起设计师的注意。
关于地下室顶板施工中的活荷载值对结构设计的影响,下面文章进行详细介绍。
点击查看:非强杠升级为强杠。 地下室顶板施工活荷载对设计有何影响?
5、与现行荷载规格相比,通用规格取消了基本风压的放大。
与现行荷载规范和高层建筑规范相比,虽然对风荷载敏感的高层建筑通用规范并未要求设计时放大基本风压。 但通用规范实施后,设计者在设计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其他对风荷载敏感的结构时,应适当提高基本风压值。
如果没有其他可靠依据,承载力设计时的风压可按照现行高等级规范和高等级钢规范乘以1.1,变形控制仍可按基本风压控制。 设计中还应注意,对于高层建筑(一般考虑60m以上),风压放大1.1,还需要考虑风与地震的同时结合。
还应特别注意的是,门架结构也是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建筑。 设计门架结构时,基础风压也应放大1.1。 目前的龙门规范已经在主机架设计上做到了这一点。 考虑。
设计时如何正确确定结构的基本风压,下文将详细介绍。
点击查看:通用规范实施后,基础风压还需要“适当”提高吗? 、PKPM软件在标准化基本风压调节中的应用
6、根据通用规范,必须考虑脉动风对主体结构设计的影响
根据一般规范要求,所有结构在计算风荷载时都必须考虑脉动风效应,这与现行荷载规范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 按照通用规范计算风荷载必须考虑基本风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体形系数、地形修正系数和风向影响系数。 同时还必须考虑脉动风荷载,相应放大结构风荷载。
通用规范通过后,其他现行规范中的强制性规定将失效。 但荷载规范、通用规范等相关规定也建议在一般情况下执行。 例如,对于脉动风对结构顺风风振的影响,应根据荷载规范中给出的公式计算风振系数。 对于风振载荷作用被放大。
通用规范实施后,提出脉动风的计算作为强制性规定,计算时必须考虑脉动风。 但根据荷载规范公式计算风振时,一般对于高层建筑、钢框架结构等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计算得到的楼层风振系数远大于计算得出的楼层风振系数。一般代码要求的底线值为1.2。 顶部某些楼层的风振系数甚至可能接近2。这将导致采用通用规范。 对于钢结构等较易受脉动风影响的结构,其风荷载较现行设计规范会变大,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也将同比增大。 同时,也会导致钢结构用钢量不同程度的增加。
如果高层结构同时控制风和地震,也会造成配筋量的增加,这一点需要设计者在设计时注意。 同时,对于轻钢门式结构,考虑到脉动风会直接导致风荷载增加至少20%,对其设计影响较大。 门架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门架结构脉动风荷载放大系数1.2。 如果还考虑门架结构是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物,还必须考虑放大系数1.1。 放大倍数必须至少为1.1 *1.2=1.32。
设计中,按照通用规范,脉动风荷载对结构设计的影响,下文将详细介绍。
点击查看:非强杠升级为强杠。 脉动风对钢结构设计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非强棒升级为强棒。 新增顺风风振对钢结构设计的影响。 非强棒升级为强棒。 对龙门结构设计的影响
7、根据一般规范,必须考虑脉动风,这对轻钢维护结构影响很大。
对于维护结构的设计,现行荷载规范在计算风荷载时也考虑了脉动风的放大。 载荷规格以阵风系数反映,桅杆规定以放大系数1.5反映。 但根据通用规范的要求,维持系统的脉动风荷载放大有一个底线值要求,这个最小值与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有关。
对于钢框架等维护结构的设计,由于根据荷载规范计算的阵风系数一般大于通用规范计算的底线值,因此对此类结构维护构件的设计影响不大。
对于低矮门架结构,按通用规范计算的维护结构脉动风放大系数大于门架规范要求的系数1.5。 轻钢门架结构的维护结构设计应按较大值进行。
设计中按照通用规范考虑脉动风荷载对维护结构设计的影响。 下面的文章详细介绍一下。
点击查看:脉动风作为强杆,对轻钢结构维护系统的设计影响很大
8、通用规范对竖向抗震计算的要求变强
有两种通用规范都对竖向地震效应的计算提出了要求,抗震通用规范和混凝土通用规范对竖向地震效应的具体计算要求不同。 设计时可以严格按照这两个规范进行控制。 对于大跨度、大悬臂结构,设防烈度大于7度0.15g时计算竖向地震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高轨和反轨规范还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竖向地震计算方法。 不同的方法可能会导致计算结果存在很大差异。 设计者必须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结构设计。 垂直地震效应分析。 建议设计中采用反应谱法分析竖向地震作用。 同时,结构振型有效质量系数必须达到90%,竖向地震底线必须按照规范要求控制。 如果达不到,垂直地震的底线也要同样控制。 通过调整地震作用的剪重比来调节和放大竖向地震作用。
结合某工程实例,设计中采用了不同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下面详细介绍比较结果以及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点击查看:混凝土通用规范与抗震通用规范不一致。 设计时应考虑什么?
9.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自动设计
通用规范中增加了新的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要求该结构体系考虑钢支撑损坏退出工作后内力重新分布的影响,相当于考虑应力钢支撑退出工作后的框架结构,并添加到PKPM软件中,可以识别此类结构体系,并通过简单的参数指定即可进行此类结构的自动围护结构设计。
图2 通用规范中新增的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
图3 软件中混凝土框架-钢支撑结构的自动围护结构设计
需要指出的是,与现行设计规范相比,通用规范有很多新的增强。 本文不一一列举。 只是列出了一些对设计影响较大的条款和详细解释。 设计师正在使用通用规格版本进行设计。 还应注意软件。
通用规范中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分项系数的改进,进一步直接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和灵魂,对工程整体质量和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要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