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幕,科学大咖讲述作答时代故事

   日期:2025-05-2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180    
核心提示:评论丨成都科学大讲堂,“问答”城市新动能,钱学森,成都市,成都科学大讲堂

这张自开篇便闪耀着光芒的科普名片,正以其璀璨的“星”辉,激发着无数孩童对科学的向往,同时为城市的创新之路提供了指引。

以城市之名,致敬科学,叩问未来。

5月24日,正值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拉开帷幕之时,成都迎来了一场盛大的“科学大讲堂·我们的答案”全民科普互动宣传活动。钱学森的儿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馆长钱永刚,以及其他6位科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他们从科研的起点——“提出未知”出发,不仅分享了最前沿、最核心的科学知识,还分享了他们在“解答时代难题”过程中的故事。

评论丨成都科学大讲堂,“问答”城市新动能_评论丨成都科学大讲堂,“问答”城市新动能_

“问”与“答”的互动,不仅限于科学讲座的场合。自古以来,这种问答模式一直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正是通过不断地探索与追问,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

存在疑问,随之而来的是解答。自两千多年前屈原仰望天空提出“天问”,至改革开放前关于国家命运的“中国人球籍之问”,再到关于人才培养的“钱学森之问”,以及关于城市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之问”……正是在这一系列的追问中,我们探寻未知,迈向未来。

如今,全球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演变,同时,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在不断深入。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增强科学文化修养,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前提,也是参与国际竞争不可或缺的支撑。

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国家层面,它关乎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社会层面,它影响着民众对科技的态度以及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个人层面,它关系到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社会,都迫切需要培育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

在科学领域的金字塔结构中,科学家与高科技居于顶端,而公民的科学素养则是构成其稳固基础的基石。缺乏这一坚实基础,便无法构建起一支庞大的高素质创新队伍,同样也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

审视现状,我们仍需跋涉漫长的道路。根据权威的统计资料,2010年,我国民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仅占3.27%,而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15.37%。尽管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小,但若要实现2035年设定的25%的科学素养目标,我们还需不遗余力地持续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水平。

如何破局?城市作答。

_评论丨成都科学大讲堂,“问答”城市新动能_评论丨成都科学大讲堂,“问答”城市新动能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构成了推动创新发展的双翼,只有这两翼共同翱翔,才能确保航程的稳定与长远。对于一座致力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一座GDP突破2万亿的创新型城市,尤为关键的是构建一个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成都,作为“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城市,将科技创新视为其肩负的使命,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政府需积极作为,社会需形成合力。成都市已颁布科学技术奖励措施,并设立了成都市科学技术奖,旨在激发科研创新和技术革新,且在四川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选中,成都始终扮演着“主力军”和“大户”的角色。

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致力于揭开银河系宇宙线起源的奥秘,为这一研究贡献了成都的智慧;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将氮化镓材料应用于量子光源芯片;"贡嘎一号"和"天行者一号"等成都制造的人形机器人纷纷加入竞争;"飞行汽车"eVTOL实现了首次公开试飞……在这些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就中,科学工作者们展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

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向农民传授农业知识;科普专家踏入校园,点燃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网络上的科学家、医生、教师等科普讲解视频广受欢迎……在去年,成都举办的科普活动数量高达1.8万场,位居全国城市之首。科普人员以科学知识为纽带,将城市与市民紧密相连。

在“科学大讲堂”这一平台上,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馆长钱永刚,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授迈克尔·莱维特,神舟十八号的航天员、来自成都的航天员叶光富等人,共同展现了他们对科学的坚定追求,不仅思考深入,行动坚定,还分享了他们在科研探索中的疑问与解答,从而在成都传播科学精神,点燃了创新的热情。讲堂内的科普故事,讲堂外的城市创新,共鸣着,合奏着。

成都“科学大讲堂”盛况空前,众多行业精英齐聚一堂,规格之高令人瞩目。这里提供的科普内容质量上乘,恰好迎合了社会对高品质科普的渴求。这张一亮相便备受瞩目的科普品牌,正以其璀璨的“星”光,激发着无数孩子们的科学热情,为城市的创新发展之路指引方向。

叩问未来,行动作答。

评论丨成都科学大讲堂,“问答”城市新动能__评论丨成都科学大讲堂,“问答”城市新动能

成都依托“科幻之都”的文化底蕴,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同时,凭借“创新之城”的产业优势,将其转化为城市整体实力的核心竞争力。

远眺四周,城市中创新活力涌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等人工智能算力平台的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成都科创生态岛等科技园区也在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领域的转化。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城市中充满了产业生机——3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在茁壮成长,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52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超过1.45万家。成都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

未来会如何?在问答形式的“科学大讲堂”中,成都市民正积极探讨对未来的疑问。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