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车展前瞻:新势力造车面临祛魅时刻,车市残酷程度超预期

   日期:2025-04-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71    
核心提示:“当活着成为主旋律,笼罩在它们身上的光环该褪去了。”

“今年车市的残酷程度,远远超出了预期。”

文章开篇的这句话绝非杜撰,而是实实在在来自于我与某位主机厂高管交谈之时,他所给出的反馈。

是呀,经历了 4 个多月的洗礼。无论是主机厂的员工,还是报道该行业的媒体,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感到身心俱疲了。

但还是要告诉大家,即便如此,还是要无情趣地说——又一届上海车展已经到来了。

这场上半程的盛会是整个中国车市最为重要的。这场盛会注定会将每一位参与者仅剩不多的精力彻底榨干。作为其中的一员,已经做好了透支精力的准备。

汇总而言,“干就完了。”

本次上海车展前夕,和往届一样接到了一篇选题,其中心思想是“祛魅时刻”,论述的主角是时常占据头版头条的新势力造车。

它们被视为整个大盘的风向标志,是电动化转型浪潮所催生出来的。许多后来者都拼命想被归入到这个阵营里,他们认为只要能拥有这个名称,就意味着是转型的先锋。

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大浪淘沙,不断地进行淘汰和洗牌,试问在经历这些之后,还能留在赌桌上继续参与的品牌有几家呢?

注意,我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纯粹的初代选手,他们没有传统主机厂的支持,也不是科技巨头进行降维打击所产生的产物。

复盘下来,好似只有蔚来、小鹏、理想、零跑……

基于这样的背景,有人试图抛出一段应景的观点,即:“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四家新势力造车身上的光环应该褪去了。”

从蔚来来看,它并非毋庸置疑的领跑者;从小鹏来看,它也并非毋庸置疑的领跑者;从理想来看,它同样并非毋庸置疑的领跑者;包括零跑在内,它们都并非毋庸置疑的领跑者,反而都成为了陷入鏖战的一份子。

曾经,都带着巨大的期许和美好的愿景而来,蜂拥而至。然而,到头来却发现,终究要面对的是汽车行业一直不变的生存法则,即追求规模效应,全力达成盈利,驶入正向循环。

每一环,都不允许出现偏差。

带着这样的衡量标准,继续将四家新势力造车聚集在一起。借着上海车展的这个机会,接下来的篇幅更希望能够分别对它们的处境进行展开和聊聊。

首先,便是蔚来。

_专接本上的学校是2本还是3本_韶关学院是本a还是本b

从理性和客观的角度来看,一季度处于沉寂状态,甚至可以说是遭遇了“滑铁卢”。这无疑使它再次陷入到了舆论的漩涡当中,并且还有诸多刺耳的声音在不断地涌现出来。

根本原因方面,乐道 L60 从去年 9 月上市之后表现未达预期,这肯定在其中占很大比重。失去这个支点的助推后,再加上 NIO 本品牌在售车型的竞争力降低,二者共同导致了当前的困境。

不过,在我心中,情况虽然棘手,但积极的信号已经显现。

整个蔚来近期进行了连续的高管调整。其中尤其聚焦于乐道这一领域,艾铁成离开了,而沈斐接任了他的职位,这些情况又让人们看到了积极的信号。

譬如,NIO 本品牌正在销售的车型开展了新一轮的促销活动,其冲量的效果十分显著,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只要有足够的诚意,蔚来在消费者的心中依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譬如,在上海车展前夕,全新的精品纯电小车萤火虫以 11.98 万元的价格参与其中。并且与之前相比,它的风评有了极为显著的提升。

反正,这家新势力造车手中能打的牌并不算少。

本届上海车展,NIO 与萤火虫有联合展台。乐道展台继推出 L60 后,其第二款新车 L90 也亮相了。这无疑会吸引大量的关注度。

李斌身为掌舵者,在多个场合屡次强调,今年四季度盈利的目标保持不变。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由此反观成功拿下了一季度“新势力造车销冠”的小鹏。

老实说,表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具体来看,MONA M03 和 P7+这两款纯电轿车相辅相成。它们无疑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前者,其单月交付量一举突破了 1.5 万辆,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随着 2025 款 G6 到来,2025 款 G9 也一同到来,还有 X9 也来了,同时 G7 即将补位,另外 P7 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换代车型……

今年小鹏在推新方面表现出色,完全可以用游刃有余来形容。它的稳态月销正在朝着 4 万辆甚至更高的台阶快速冲刺。

本届上海车展,目前获悉的消息是,不会有太多重要动作。不会发布 P7+加推的旗舰版本,也不会释放 AI 领域的种种进展。

略显平淡之下,总感觉在酝酿更大的“阳谋”。

当然,通过极致性价比策略达到量变之后,如何化解这种量变给品牌层面带来的严重反噬,将是一个对何小鹏以及这家新势力造车来说颇为关键的问题,这会成为另一道考题。

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纵向上限在哪。

理想在四位初代选手中处于发展势头最好的地位。从“自我造血”能力方面来看,它已经与全年处于亏损状态的蔚来、小鹏、零跑不在同一水平层次。

本届上海车展,理想 MEGA Home 家庭特别版再次归来。它希望通过此次车展,再次为自己正名,这将是它的一战。

这辆家族旗舰自诞生起就充满十足争议,不可否认,它让这家一直顺风顺水的新势力造车狠狠地摔了一跤。

但变相来看,“慢下来”不妨是一件好事。

理想,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好好思考纯电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问界在发起猛攻,诸多竞争对手也纷纷来袭,这使得增程板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已经不可逆转,情况还在不断变得更加棘手。

因此,能否借助理想 MEGA Home 家庭特别版,其中包含箭在弦上的 i8 来开辟第二阵地,逐渐成为这家新势力造车至关重要的一战。

另外,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一同入场的理想 L6 智驾焕新版,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理想今年 70 万辆的目标最终能否达成,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贡献,都要由这款产品来决定。

大胆猜测,在销量策略方面,“加量不加价”这种做法,仅仅只是开始疯狂收割的第一步。

与“蔚小理”相比较而言,在四位初代选手中,最后的零跑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非常像“小透明”。甚至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它还处于濒临危险的悬崖边缘。

可结果却是,这家新势力造车用行动上演了一出触底反弹。

爬出泥潭背后的原因,只能说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国家政策给予了助力,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得到了提升,产品自身走了极致性价比的路线,在营销层面也没有犯太大的错误,这些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今年,零跑把销量层面的目标放大到了很夸张的 50 万辆。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来讲,对比今年整个大环境的竞争强度,要完成这个目标的难度不是很小。

顺势的话,就需要在 C10、C11、C16 的基础之上,去找到更多更有力量的“帮手”。

本月,B10 起售价为 9.98 万元,其激光雷达版本最低只需 11.98 万元,这便是它给出的一个答案。

至于另一个,则是本届上海车展全球首发亮相的B01。

如果你对零跑很熟悉,仅仅听名字就能知道它是一款轿车。从定位上来看,它很有可能比 B10 更像是“价格屠夫”。零跑的这两款车型组成的产品矩阵,再加上 C 系列正在销售的三款 SUV,它们共同构成了零跑最为关键的“基本盘”。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读者好奇,如此方式真的能赚钱吗?

朱江明在之前的专访中曾回答说:“我们卷得很开心。”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家新势力造车企业目前拥有最大的长板,其长板主要集中在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以及生产制造成本的管控方面。

旗下产品零部件通用率不断提升,规模效应也有正向加持作用,这使得它在定价上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拼刺刀。

不过,小鹏遇到的问题与之有些类似,品牌向上渐渐变成了一个“伪命题”。随之引发的连锁反应还有,单车的毛利很难有质的改变。

最近,有一位行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蔚小理都无法留存下来,它们最后能够独立存在的可能性为零,应该尽快进行兼并重组合作。”

年产量达不到 200 万辆的,估计难以存活。因为体量太小,研发费用又过高。所以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去进行合作合资。

顺势而为,尝试去理解其核心思想。当前中国车市的环境仍在持续恶化,然而新势力造车却尚未迎来足够大且可观的规模效应,因此一直无法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

道理,其实没错,也和今天文章提及的“祛魅时刻”不谋而合。

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太过决然。以理想为例,去年仅 50 万辆的销量,就能够获得 80 亿元的净利润。从本质上来说,存活下去的办法总是比面临的困难要多,关键在于如何去行动。

自身的光环逐渐消退,牌桌上仅剩下四位初代选手。他们无疑都来到了一个重要的时刻,这个时刻关乎着他们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就如同站在了十字路口一般。

本届上海车展,又是一个极佳的观察锚点……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