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庆坊二期将于月底开放 陈田村变身宜居宜业优质城区
最具广州特色的旧南海县社区,老旧小区微改造已经基本完工,不仅街巷换新颜,还引来了手游、酒吧、甜品等时髦小店;
在西关,永庆坊二期的示范段将于月底向公众开放,业态更加多元、岭南韵味更加浓郁;
芳村珠江边的广钢旧厂房,现在有了一个新名字——岭南v谷,变身广州国际智能科技园;
白云新城北侧的陈田村,原来是全国知名的汽配城,现在超过42万平方米的集体物业已经清拆完毕,未来的定位是白云山麓的宜居宜业优质城区……
广州正在全面加速推动“三旧”改造,一个个改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幅幅令人期待的美好图景正在逐渐展现!
旧南海县社区:老街区有了手游店 微改造带动有机更新
位于中山六路附近的旧南海县社区可谓具有“最广州”特色的社区,因曾为明清南海县衙所在地而得名。社区分布了1处文物、72处民国时期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是广州近代集合住宅的典型代表,也是最具规模、保存最好的民国初期建成的优秀建筑群。
和众多老旧小区一样,旧南海县社区也遇到了空间杂乱、设施陈旧、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历史风貌湮没于杂乱街区中。为此,广州市委、市政府以居民实际需求及城市发展规划为立足点,以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为着力点,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活力街区为目标,启动旧南海县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
目前,旧南海县社区的微改造项目已经基本完工。走在社区内,一栋栋民国特色的洋楼焕然一新,大公报旧址对面有了供居民活动的小广场,就连街道两旁的配电箱也由广美的学生们绘上了活泼的图画……在社区住了十余年的李姨告诉记者:“微改造后环境变好了,生活更加舒适。最满意的就是‘三线’下地,过去电线乱拉,还有人在上面晾衣服,很不美观。现在没有乱拉的电线电缆了,居民的素质也提高了,整个街区整齐多了。”
不仅如此,社区内的惠吉西街是老城区里难得的、宽度达到8米的内街内巷,现在不少年轻人喜爱的店铺开在了这里——手游、酒吧、甜品等各具特色。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党委书记叶露雅告诉记者:“社区本身的商业氛围就比较浓厚,微改造后吸引了更多的商铺落户,将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带动老城复兴也是微改造希望达到的效果之一。”
微改造项目主要对房屋的外立面和小区公共部分进行改造,同时也带动了私房的有机更新。在惠吉西街上,一栋破旧的三层高洋楼正在修葺中,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一栋私房,微改造后社区环境变好了,业主看到了房屋的价值,主动进行修整。”
永庆坊二期:更岭南更好玩 大半天逛不够
永庆坊活化提升项目(二期)(以下简称永庆坊二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青砖红窗的特色小屋、垂须的古榕树旁搭建着供游客休憩的平台、立面的满洲窗、楼额、立柱、山花等岭南特色元素,为了让整个恩宁路建筑更加统一,沿路的民居骑楼也正在进行修缮……在施工现场,不少建筑正进入修复的尾声,露出鲜亮的面容,永庆坊二期神秘的面纱正渐渐褪去。
永庆坊二期工程总面积13.7万平方米,包含8个施工工段。记者了解到,9月30号前永庆坊二期中的示范段和骑楼段将向公众开放;预计在今年年底,还将陆续开放滨河段、粤博东、粤博西。值得期待的是,永庆坊二期的业态会更加多样化,不仅会引入地道的西关美食店、创意餐饮、主题酒店、“三雕一彩一绣”的文化体验店、演艺空间、大师工作室、文化创意店等等;还将重建金声电影院旧钢构,不仅能看电影、还要打造文化演艺中心。用万科恩宁路项目副总经理陈嘉健的话说:“这里包含了更多、更好玩的业态,一期可能15分钟左右就逛完了,在二期里,走走逛逛,可以度过大半天的休闲娱乐时光。”
从永庆坊一期到二期,陈嘉健投身永庆坊项目已经4年了,在他看来,与永庆坊一期相比,二期更复杂、难度更大——除了面积大,含有大量私人房屋,在改造过程中,需要跟居民沟通外,施工面临的情况也更加复杂,“二期建筑中,高度最高为4层的金声电影院,高21.5米,层数最高为一家5层的酒店。”据陈嘉健介绍,一期大多数建筑只有两层,做一下高强混凝土加固可基本满足需要,但是对于二期中三层以上的建筑,要做钢结构加固和地基加固,让房子更加稳固。
陈嘉健表示,为将永庆坊二期打造为岭南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中国城市微改造的标杆,在永庆坊二期的整体规划上,保持了原来街巷的肌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点突出了一街一涌一馆一院四个大的空间节点,即骑楼街、荔枝湾涌、粤剧博物馆、金声电影院,并规划了三横五纵的空间格局,其中,三横为荔枝湾涌、商业主轴、恩宁路骑楼街,五纵为5条麻石街巷,通过四个重要空间节点和三横五纵的空间骨架,从规划上形成了具有特色岭南风情的空间序列。
此外,在设计时也非常注重恢复原来的岭南空间特色,建筑的开间和体量跟原来的骑楼建筑相似,“开间在3米半到4米半之间,一栋一栋的拼在一起,而且屋顶以坡面为主,穿插几个平面,恢复原来的传统岭南民居的特色。”陈嘉健介绍道。
岭南V谷:低效旧厂房变身高科技园区
荔湾区花地大道南的岭南V谷项目占地超过20万平方米,紧邻东平水道,是广佛一体化的核心区域。原先这里是述复二手钢结构下属的广钢开发区,建有石灰厂、耐材厂、粒铁厂的旧厂房及仓库等,主要为低效的工业用地。
改造项目2015年9月正式启动,2018年12月项目一期20万平方米物业全面封顶,进入预销售阶段。现在岭南V谷的招商中心颇为火爆,靓丽的写字楼和公寓矗立在东平水道旁,做工业设计的大业设计集团就买了一整层的写字楼,该集团联合创始人瞿上告诉记者:“岭南v谷的地理位置很好,三江汇流之地,拥有稀缺的生态景观。此外,与不少楼盘只是卖房子不同,这里是想通过产业互动引领整个区域的升级和发展,我们看中的正是这一点。”
岭南V谷的管理述复二手钢结构总经理张海彬告诉记者,岭南V谷要打造中国首个以科技为主题的RBD(休闲商务区),以产业导入为龙头,配套商业、酒店、公寓等商务和生活物业;产业定位为以“互联网技术及应用”产业和“智能装置”“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国际智能科技园,通过产业龙头企业引领,集聚集群科技企业形成产业生态链。张海彬说:“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有11家,预计年底将达到20家;未来3~5年将完成全部二期的建设,最终整个园区预计将引入企业500家,总产值将超过150亿元,预计将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
旧厂房的改造不仅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也完善了周边的配套设施。该项目规划新建配套公交站场2532平方米、排水泵站一座、110kv变电站一座,规划新建市政道路面积5.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2.9万平方米、公共交通设施用地面积2531平方米,水域面积1149平方米等非经营性市政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并无偿移交政府。此外,改造后新增绿化等开敞空间10万平方米,综合绿地率超30%。
陈田村:昔日汽配城 未来宜居宜业优质城区
白云区陈田村位于白云新城北侧、白云山西麓,曾以汽车配件闻名全国,这里曾有湛隆、兴隆两个汽配城,汇集了全国最多的拆车件,有上千家汽配商户。不过,众多的汽配商户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陈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萧炳均告诉记者:“不少小商户属于‘散乱污’企业,随着白云新城的建设和发展,陈田村已经成为广州北部地区的门户,改造2009年已经提上日程。”
2015年11月陈田村改造方案获批;2017年3月项目改造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3月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选定富力地产作为合作企业;2019年6月启动一期改造范围清拆。目前,已完成约1500家商户动迁,涉及人员约2.5万人,与超90%的租户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拆除面积逾46万平方米。
萧炳均表示:“在市、区、街道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入合作企业后,陈田村改造的步伐明显加快,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几乎就拆除了一期范围内的全部集体物业,面积超过33万平方米。”村民对改造的热情也很高,一期集体物业拆除时同意率超过98%。在陈田村土生土长的李伯告诉记者:“一直盼着改造,这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赢的大好事。改造后城市面貌会提升,我们村民的收入也会在增加啊。”
陈田村全面改造项目定位为“云山西麓旧钢构,宜居宜业优质城区”,用地功能以居住和商业休闲为主,利用江夏地铁站的带动作用,推动低端产业向商业服务业转型升级。项目总建设量200万平方米;复建区建设量约112万平方米;融资区建设量约88万平方米。项目预计总投资105亿元,规划分为两期实施,一期优先实施学校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白云大道两侧的城市风貌;二期将实现全部村民回迁安置,预计复建区全部建成时间为2024年12月。萧炳均还透露,陈田村改造项目将配套一所45班的9年一贯制学校和一所36班的完全中学,以及3所幼儿园,大大提升周边教育设施配套。
陈田村改造以旧村改造为突破口和重要载体,及时拆除违法建设,清退“散乱污”企业,促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同步落实白云山还绿于民工作部署,多管齐下。改造完成后,陈田村的产业将实现转型升级,萧炳均表示:“肯定不会再搞汽配城了,将根据白云区对这一地区的发展定位,通过区投资促进局面向全球招商,希望发展总部经济、创意办公等新兴产业。”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杜娟、王楚涵 通讯员 穗建、穗规资宣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庄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