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住宅项目规范》成为国家标准,其编号是 GB 55038 - 2025 。此规范自 2025 年 5 月 1 日开始实施。该规范属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所有条文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里的相关规定若与本规范不一致,应以本规范的规定作为依据。下列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废止。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中的第 4.0.1 条。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中的第 5.1.1 条、第 5.3.3 条、第 5.4.4 条、第 5.5.2 条、第 5.5.3 条、第 5.6.2 条、第 5.6.3 条、第 5.8.1 条、第 6.1.1 条、第 6.1.2 条、第 6.1.3 条、第 6.2.1 条、第 6.2.2 条、第 6.2.3 条、第 6.2.4 条、第 6.2.5 条、第 6.3.1 条、第 6.3.2 条、第 6.3.5 条、第 6.4.1 条、第 6.4.7 条、第 6.5.2 条、第 6.6.1 条、第 6.6.3 条、第 6.7.1 条、第 6.9.1 条、第 6.9.6 条、第 6.10.1 条、第 6.10.4 条、第 7.1.1 条、第 7.1.3 条、第 7.2.1 条、第 7.3.2 条、第 8.1.1 条、第 8.1.2 条、第 8.1.3 条、第 8.1.4 条(包含 1、3、4)、第 8.1.7 条、第 8.2.1 条、第 8.2.2 条、第 8.2.6 条、第 8.2.10 条、第 8.2.11 条、第 8.2.12 条、第 8.3.3 条、第 8.3.6 条、第 8.4.1 条、第 8.4.3 条、第 8.4.4 条、第 8.5.3 条、第 8.7.3 条、第 8.7.4 条、第 8.7.5 条、第 8.7.9 条这些条款。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包含第 4.2.1 条、第 4.2.2 条以及第 4.2.5 条。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 50327 - 2001 的第 3.1.3 条、第 3.1.7 条、第 3.2.2 条、第 4.1.1 条、第 4.3.4 条、第 4.3.6 条、第 4.3.7 条、第 10.1.6 条。
《住宅信报箱工程技术规范》GB 50631 - 2010 包含第 1.0.3 条和第 3.0.1 条。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 的第 4.3.2 条、第 8.4.3 条、第 10.1.1 条以及第 10.1.2 条。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规范》JGJ 367-2015 包含第 3.0.4 条和第 3.0.7 条。
《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 286-2013 包含第 4.1.1 条和第 4.2.1 条。
本规范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上公开,并且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进行出版发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25年3月13日
举办“新通规实施后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图审查中疑难问题剖析与案例分享”的培训,特此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建设工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工程师在工程设计时,若对很多问题不进行系统理解和认识,仅按习惯和前人经验照葫芦画瓢,就会影响工程质量。要提升工程设计水平,需将丰富的经验与理论相结合。我单位特邀专家,针对地基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中的设计及审查问题,结合案例展开全面讲解。同时,对目前工程中遭遇的一些规范未曾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各单位能够积极组织本单位以及下属单位的相关人员参与。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一)地基基础
1.独基零应力区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从 180kPa 变更为 300kPa ,然而软件输出的柱下独立基础计算结果并未发生改变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2025,独立基础的截面均为 2900x2900 。那么软件是否存在计算错误呢?
程序柱下独基参数中,对于“承载力计算时基础底面受拉面积/基础底面积”这一项,应如何填写呢?是填写 0 呢,还是填写 0.15 呢,亦或是填写 0.3 呢?
基底出现零应力区,且偏心距 e 大于 b/6 的独立基础该如何进行设计?
2.偏心荷载
(1)规范中“偏心荷载”如何定义?
是不是有风荷载或者地震作用才算是偏心荷载呢?如果只有恒载和活载这两种工况,就不存在偏心荷载吗?
对于“恒载+活载”这种工况,软件是按照偏心荷载来起作用的,然后通过公式来验算地基承载力以及桩基承载力,看它们是否不安全。
3.fak深度修正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什么可以进行深度修正?
在填方整平区,可从填土地面标高开始计算。对于这填土是否有时间方面的要求呢?也就是说,新近进行的填土是否算在内呢?
对于地下室而言,若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基础埋置深度是从室外地面标高开始计算的;而若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为何要从地下室室内地面标高开始计算呢?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 2011 第 5.2.4 条的条文说明表明,当下建筑工程中有很多主裙楼一体的结构。对于主体结构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方面,最好把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当作基础两侧的超载来考虑。要是超载宽度比基础宽度的两倍还大时,能够把超载折算成土层厚度当作基础埋深。并且,当基础两侧超载不一样时,就取小值。为什么?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存在哪些区别呢?通过试验得到的地基承载力是否都能够进行深度修正呢?
4.筏板基础偏心距
主裙楼筏板基础连为一体时,是否需要达到规范偏心距的要求?
(2)高层建筑塔楼与裙房厚筏板反力及变形特征。
(3)偏心距e≤0.1W/A的理论基础。
5.地基变形计算
(1)地基变形为什么比地基承载力更重要?
布辛奈斯克解和明德林解存在哪些区别?
地基变形计算不准的原因有哪些呢?压缩模量该如何取值?沉降经验系数又该如何取值?GB 50007-2011 实体深基础计算出的桩基沉降与 GB 50007-2011 明德林计算出的桩基沉降差距很大,JGJ 94-2008 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桩基沉降与 JGJ 94-2008 明德林计算出的桩基沉降差距也很大。
(4)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越大,地基变形的计算值居然变小?
6.桩基刚度
为什么桩筏需要将桩基刚度进行输入呢?而柱下独立桩承台却不需要对桩基刚度进行输入。
(2)软件如何根据输入的地勘报告计算桩基刚度?
如何依据试桩检测报告中的 Q-S 曲线来确定桩基的刚度呢?对于不同试桩的 Q-S 曲线离散性很大这种情况该如何进行处理呢?
如何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中的附录 C 来计算桩基的刚度?
(5)桩基刚度如何影响桩反力、承台筏板配筋?
7.基床反力系数
柱及墙下筏板基础为何需要输入基床反力系数呢?或者根据地勘报告计算出筏板沉降后反推基床反力系数。而柱下独立基础为何不需要输入基床反力系数呢?
(2)为什么不同的参考资料,基床反力系数差距很大?
静载试验法得到的 K 值能否直接用于设计?太沙基修正具体指的是什么?
(4)基床反力系数如何确定最科学?
8.挡土墙计算
挡土墙计算是否可以采用主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的区别是什么?
土压力和水压力,在何种情况下应该合算?在何种情况下应该分算?水土合算与水土分算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区别?
(3)挡土墙的水平分布筋,是放在竖向筋的内侧还是外侧?
(4)挡土墙钢筋锚入基础有什么规定?
(5)挡土墙下条形基础能否用地基梁模拟?
9.抗拔桩设计
(1)抗拔桩是否需要配置全高通长钢筋?
(2)抗拔桩、抗压桩的摩阻力、轴力分布曲线有什么不同?
(3)抗拔桩钢筋分段配置,如何设计?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2019 有这样的规定:当保护层厚度大于 30mm 时,需按照 30mm 来计算裂缝。那么,在抗拔桩裂缝计算时,是否可以执行这条规定呢?
10.冲切计算时基底净反力取值
冲切计算时基底净反力,是按照平均反力(上部总荷载除以基底面积)呢?还是取有限元的地基反力?
平均反力和有限元的地基反力有何区别?这种区别对冲切计算结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框架-核心筒结构,软件计算得出核心筒下基底反力比框架柱下基底反力要大。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核心筒与框架柱下的基底反力实测值却基本是一致的,这是为什么呢?
采用 YJK 软件对柱下独立基础进行受冲切承载力验算,经检验,按照柱下独立基础受冲切承载力公式,冲切是满足要求的;然而,按照平板式筏基柱下冲切验算公式,冲切却不满足要求。这是不是因为柱下独立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公式未考虑不平衡弯矩的影响,而平板式筏基柱下冲切验算公式考虑了不平衡弯矩的影响呢?
11.独立基础抗剪
独立基础受剪计算时,在柱与基础交界处以及距基础边缘 h0/2 处,剪力设计值该如何取?
PKPM、YJK 软件的受剪公式“Vs≤0.7βhsftA0”里,为什么 0.7 这个系数能够被修改呢?
受剪和冲切有哪些区别呢?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受剪进行验算?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冲切进行验算?
12.柱墩计算
(1)满足柱对柱墩冲切,为什么上柱墩比下柱墩更经济?
(2)相同尺寸的柱墩,上柱墩能满足冲切要求,下柱墩不满足?
(3)软件中,刚性柱墩与柔性柱墩有什么区别?
(4)有柱墩的筏板,只需要验算柱对柱墩的冲切就够了吗?
(5)柔性上柱墩,加大柱墩平面尺寸是否有用?
(6)柔性下柱墩,能否将下柱墩做到比母筏板厚很多?
柱墩的顶部是否需要配置钢筋呢?钢筋的配筋率是多少呀?是否需要达到 0.15%的配筋率呢?
筏板和下柱墩这种方案,与独立基础加防水板这种方案相比,到底哪一种更经济呢?
(9)筏板基础混凝土标号,C35还是C40?
(二)钢筋混凝土
1.构件受扭设计
混凝土梁剪扭截面超限该如何进行调整呢?为何加大梁高后,剪扭超限的情况会变得更加严重呢?
(2)受扭箍筋、纵筋如何设置?
(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衡扭转和协调扭转有什么区别?
(4)有楼板的梁,扭矩折减系数都是0.4吗?
(5)梁上柱,不能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
(6)型钢混凝土梁受扭如何设计?
(7)地震工况出现扭矩,如何设计?
2.钢筋混凝土柱设计
(1)钢筋混凝土柱,是否需要限制长细比?
(2)钢筋混凝土柱计算时是否需要考虑P-Δ效应?
(3)钢筋混凝土柱是否有类似钢结构柱的二阶或者直接设计法?
(4)钢筋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是用来干嘛的?
(5)什么是模型柱法?
YJK 软件的柱配筋结果和手算结果不一致吗?什么叫做钢筋的包兴格效应呢?
3.剪力墙设计
改变墙身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为何剪力墙暗柱的纵筋会发生变化?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 2010 的第 7.2.8 条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 2010(2015 版)的第 6.2.19 条,关于剪力墙暗柱纵筋的计算方法有何不同?
(3)开洞剪力墙洞口边,如何配置边缘构件?
剪力墙连梁的对称配筋计算与非对称配筋计算,其结果为何不同?剪力墙连梁究竟应按对称配筋计算还是按非对称配筋计算?
(三)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型钢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脚,《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YB 9082-2006 计算出的埋深远大于《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 的原因是什么?
一根型钢混凝土梁,按照《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YB 9082 - 2006 计算出的梁配筋情况,是依据《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 - 2016 计算出的梁配筋的 2.4 倍。对于型钢混凝土梁,我们究竟该选用哪一本规范来进行计算呢?
型钢混凝土转换桁架,YJK 计算出来的裂缝正确吗?PKPM 计算出来的裂缝正确吗?
圆钢管混凝土柱,在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 2010 进行计算时,承载力未超限;依据《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 - 2014 第 6 章进行计算时,承载力未超限;依据《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 - 2016 进行计算时,承载力未超限。然而,当依据《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 - 2014 第 5 章进行计算时,承载力却超限了?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依据《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 和《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2014 进行计算时不超限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2025,而依据《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2004 进行计算时超限。那么,对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我们究竟该选用哪本规范来进行计算呢?
软件提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存在“强柱弱梁”超限的情况。然而,如果取消矩形钢管柱内的混凝土,将柱改为纯钢柱,软件就不会再提示钢柱“强柱弱梁”超限了吗?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比为 0.73,软件给出了轴压比超限的提示;圆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比超过了 1.0,然而软件却没有提示轴压比超限。
软件提示圆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偏心率超限。若取消圆钢管柱内的混凝土,将柱改为纯钢柱,软件是否就不提示轴压偏心率超限呢?
(四)钢结构
1.钢结构构件计算与设计
(1)如何选取钢梁截面?
(2)钢框架柱的“强柱弱梁”是否一定需要验算?
(3)钢框架柱需要限制轴压比吗?
钢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该如何取值呢?《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 第 7.3.2 条规定,在支撑框架中,当支撑构件应力比满足ρ≤1-3θi 时,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取 1.0 或者按无侧移来考虑是否合理?框架 - 支撑结构的二阶效应系数该如何计算呢?钢框架结构,采用加假想水平力的二阶设计方法并取计算长度系数为 1.0 ,这样做是否安全?一阶弹性分析法、二阶 P - Δ 弹性分析法以及直接分析设计法之间有哪些区别?进行具体算例的比较。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以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 这三本规范,“强节点弱构件”的验算存在哪些区别?
钢梁与钢柱刚性连接时,需计算腹板螺栓。以梁翼缘的塑性截面模量占梁全截面塑性截面模量的 70%为界限。若大于 70%,则梁腹板不承担弯矩;若小于 70%,梁腹板按照梁腹板惯性矩占全截面惯性矩的比例承担弯矩。此方式是否合理?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为何不推荐在工厂把短悬臂与柱进行焊接,而在现场将梁与短悬臂进行拼接?
高层钢结构楼板舒适度设计中,简化计算法与有限元分析法存在哪些区别?
(9)钢梁抗扭如何设计?型钢混凝土梁抗扭?
(10)钢柱计算长度系数大于2.0合理吗?
采用直接分析设计方法来设计框架 - 支撑结构时,对于铰接的支撑而言,为什么它除了会有轴力之外还会有弯矩呢?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的第 5.5.1 条规定,若采用直接分析设计法,就无需按照计算长度法来对构件的受压稳定承载力进行验算。然而,该标准的第 5.5.7 条又规定,当构件有可能出现侧向失稳的情况时,需要按照公式来对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进行验算。为什么直接分析设计法还需要考虑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顶部无楼板的钢框架梁进行整体稳定验算时超限了。在加上钢次梁之后,钢框架梁的整体稳定验算得以通过。那么,钢次梁可以被认为是钢框架梁的侧向支撑吗?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有规定,在第 6.2.5 条中,当简支梁只是腹板与相邻构件相连接时,在进行钢梁稳定性计算时,侧向支承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取实际距离的 1.2 倍。《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 的第 7.1.2 条规定,若梁在端部仅通过腹板与柱(或主梁)相连接,对于整体稳定系数(当该系数大于 0.6 时),需乘以降低系数 0.85。在设计顶部无楼板的简支钢次梁时,我们需要选用哪一本规范来进行稳定性设计呢?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与《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相比,为何《钢结构设计标准》增加了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 S1 至 S5 ?
某 H 型钢框架梁,其抗震等级为二级。在施工完成之后,人们发现腹板板件的宽厚比超出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 版)所规定的限值。那么,是否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呢?
钢框架柱承载力满足要求,然而长细比超限该如何处理呢?为何柱壁厚加厚后,长细比超限的情况会更严重呢?在一阶分析设计法里,纯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是依据有侧移屈曲的模式来选取的,此值大于 1。而在二阶分析设计法中,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取 1,甚至还可以按照无侧移屈曲模式来确定其值。如此一来,便导致不同的分析方法产生了不同的长细比。在钢结构设计里,存在长细比验算的需求。究竟该采用哪一个长细比呢?某钢结构厂房,其局部设置了办公夹层。当结构体系选择“多层钢结构厂房”时,钢框架柱的长细比不会超限;而当结构体系选择“钢框架结构”时,钢框架柱的长细比会超限。那么该如何处理呢?
1994 年美国加州北岭发生地震,梁和柱都遭到了破坏;1995 年日本阪神发生地震,只有梁受到了破坏。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设计钢结构的梁和柱节点呢?
YJK 软件是否勾选了“按钢规 6.2.7 验算梁下翼缘稳定”这个选项?
2.钢结构的构造
高层钢结构选用钢材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钢材的延性需要满足什么要求?如何选用钢材质量等级 A、B、C、D、E 呢?《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第 4.3.3、4.3.4 条的条文说明表明,结构工作环境温度可以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2001 年版)的最低日平均气温来采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 - 87(2001 年版)这本规范历史较为久远,并且已经失去效力。规范当中的最低日平均气温的气象资料也已陈旧。在设计过程中,怎样确定最低日平均气温呢?钢材 Z 向性能又该如何进行指定呢?
《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钢管》JG/T 178 中的型钢主要用于哪些构件?《建筑结构用冷成型焊接圆钢管》JG/T 381 中的型钢主要用于哪些构件?《热轧 H 型钢和剖分 T 型钢》GB/T 11263 中的热轧 H 型钢在选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焊条电弧焊的焊接材料如何选用?埋弧焊焊剂-焊丝的焊接材料如何选用?实芯焊丝气体保护焊的焊接材料如何选用?焊接材料型号代码 E4303 代表什么意思?焊接材料型号代码 F4A2-H08A 代表什么意思?焊接材料型号代码 ER50-2 代表什么意思?
大六角头型高强度螺栓与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有何区别?设计图纸上是否需要指定?摩擦型高强度螺栓与承压型高强度螺栓有何区别?怎样选用?高强度螺栓型号代码(10.9S、8.8S)意味着什么?次梁与主梁连接时,腹板螺栓计算能否采用承压型高强螺栓?高强度螺栓的摩擦型和承压型有何区别?抗震连接时,能否用高强度螺栓承压型来代替摩擦型连接,从而减少高强度螺栓的数量呢?
钢结构除锈有哪些方式呢?除锈的等级怎样去确定呢?又该如何选用防腐涂料呢?
如何确定焊缝质量等级?坡口全熔透焊缝,其焊缝质量等级一定要求是一级吗?不同焊缝质量等级分别有哪些检测要求?哪些焊缝需要采用全熔透焊缝?在焊缝表面检测方面,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有何区别?对于焊缝内部缺欠的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有什么不同?“对于厚度小于 8mm 钢材的对接焊缝不得采用超声波探伤”这句话正确吗?
顶层钢柱与钢框架梁连接时,钢柱是否需要突出钢梁表面?钢箱形截面梁与钢柱刚接的构造方式是怎样的?钢结构隅撑应如何设置?钢柱脚锚栓的构造是怎样的?电渣焊的构造是什么样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 的第 8.4.2 条有规定,箱形柱的组装焊缝厚度需满足不应小于板厚的 1/3 ,同时也不应小于 16mm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还不应小于板厚的 1/2 。如果组装焊缝厚度不应小于 16mm ,那么焊接箱形柱的壁板厚度是否要大于 16mm 呢?
3.钢结构防火设计
钢结构防火材料怎样进行选用呢?非膨胀型(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与膨胀型(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存在哪些区别?在哪些情况下防火涂料和钢构件之间需要设置钢丝网?防火涂料与防腐涂料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钢结构为何要按结构耐火承载力极限状态来进行耐火验算与防火设计呢?是否能够直接依据耐火极限,去查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附录,从而确定防火涂料涂层厚度呢?
钢结构楼梯的踏步花纹钢板底面是否需要涂抹防火涂料呢?钢楼梯的柱,其耐火极限是与柱相同呢,还是与楼梯相同呢?
基于整体结构耐火验算的防火设计方法与基于构件耐火验算的防火设计方法有哪些区别呢?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又是什么?
钢结构防火设计计算有实例。为何箱形截面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比 H 型钢截面更节省?PKPM 软件在计算钢框架柱防火涂料涂层厚度时是否存在错误?PKPM 与 YJK 分别用何种方法计算钢结构防火?是临界温度法还是承载力法?PKPM 进行防火设计,YJK 进行防火验算?软件中已定义了耐火等级及涂料类型,但为何有些构件仍未进行防火设计?膨胀型防火涂料,PKPM 软件的 SATWE 模块不输出保护层厚度,而只输出等效热阻,那该怎么办呢?(关于压型钢板组合楼盖耐火验算与防火保护设计方面)。
荷载比很小的钢柱,为何 H 型钢柱的防火涂层厚度要远大于箱形钢柱呢?
二、报名方法:
各单位确定好人员之后,将传真或者邮件发送至我单位。欢迎各单位以集体组织的形式参加。
2、咨询电话: 13918635063王老师(同微信)
电子邮箱:
更多线上课程,你可以通过扫码来关注下方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对应的公众号是“博奥设计师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