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宝科技推荐您
今日精彩内容
作者:金刚幕墙集团有限公司 王 生、古铁山、温爱萍、梁少宁
一、建筑设计介绍
1、地理位置
杭州湾跨海大桥位于浙江省境内,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南部。其北邻上海,南接宁波市,西靠杭州市,东临舟山群岛。本工程是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改造项目的平台部分,该项目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航道桥以南约 1.7km 下游 150m 处,通过匝道桥与大桥主线相连接。
2、建设单位: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
3、建筑设计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4、建筑概况及设计构思
本工程主要由海中平台及观光塔两大部分组成。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是一个新型的海上商业综合体,具备购物、餐饮、住宿、休闲观光等功能。杭州湾大桥海中平台的观光塔分布着室外观光区、瞭望厅和露台等。人们可以在这些不同的区域,分别在不同的高度欣赏跨海大桥的独特风姿,同时也能一览壮阔的杭州湾。
海中平台整体建筑的主调为白色和蓝绿色,展现出了海天一体的宏大情怀。主体建筑呈三角形,造型像是“大鹏展翅腾飞”,它与中轴线上的观光塔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从形状上看,它像展翅的雄鹰衔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像一双巨手托起耀眼的珍珠。这既象征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高速发展、蒸蒸日上的态势,也寓意着杭州湾两岸的经济如大鹏展翅般,越飞越高。
海中平台主体建筑的高度为 58.37 米,它一共有六层。该建筑采用钢结构体系,这样做是为了减轻荷载并且满足抵抗台风的要求。其建筑外立面采用大分格的明框式玻璃幕墙系统,这使得视野变得通透且广阔。部分幕墙使用铝材装饰线,不但呈现出交错变化的动感造型,还表现出跨海大桥的主题内涵,从而让空间环境成为流动的展览。三万六千余平方米的空间内设有六个中心,分别是游览观光中心、商务洽谈中心、餐饮购物中心、海事救援管理中心、通信中心、大桥监控管理中心。三层设立了敞开式的户外观景区,置身其中能饱览跨海大桥与杭州湾的秀丽景色。中庭从三层开始通顶,自然光透过玻璃幕墙直接照射进来,为大堂提供了极好的通风条件和采光效果,让整栋建筑视线开阔,布局结构宽敞明亮。
观光塔耸立在平台的东面,它又被称为珍珠塔。这座塔的高度是 145.6 米,并且通过栈桥与平台相连接。整个建筑群在设计伊始就将景观照明的需求纳入考量。其外立面配备了夜景照明系统。在塔楼上的露天平台处,精心设计了三个圆形装饰金属球。这些装饰圆球在夜晚会齐齐射出明丽的光芒,尽显出如蓝宝石镶珍珠钻石般的奢华魅力,从而成为整个跨海大桥绚丽夺目的中心标志。在平台主体的共同携手下,营造出了海天中的人间仙境,就像“大鹏掠翼、昂首问天”一样。(如图 1.1~1.4)
图1.1杭州湾平台日间效果图
图1.2杭州湾平台晚上效果图
图1.3杭州湾大桥
图1.4杭州湾跨海平台实景
二、幕墙设计介绍
1.平台部分
海中平台包含四大部分,分别是明框玻璃幕墙、单元式幕墙、翅膀檐口铝板幕墙以及金属屋面。平台有 6 层,其中一二层采用的是明框玻璃幕墙,三至六层用的都是单元式幕墙。檐口部分是装饰铝板,屋面则是带有装饰铝板的金属屋面。该建筑的总高度为 58.370 米。一二层的尺寸约为 147×81 米,其幕墙为椭圆形框架式明框幕墙。在不影响建筑外观的情况下钢结构方管檩条规格,由于幕墙弧度小且加工安装方便,此位置的玻璃板块都被做成折线拼接的形式。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能加快安装的效率。(如图 2.1)
图2.1海中平台幕墙实景
(1)标准大面单元式幕墙的设计
三至六层的单元式幕墙采用明框单元板块,单元板块尺寸为 2×3.9 米。大分格的设计使得室内光线充足,视野通透广阔。然而,因其建筑造型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阴阳转角板块,所以给施工与设计带来了不少难度。
杭州湾跨海平台处于海中央且常年多雨,这是其特殊地理位置。在本系统设计中,采用了外排水形式的单元式结构,这样能保证进入单元体内的雨水迅速排出且有效及时。立柱采用闭腔结构设计,以满足大板块的受力要求,能提高立柱的整体抗风压性能。单元幕墙结构体系在设计上采用 EPDM 干式密封,可避免吸附灰尘,采用等压原理防水,能有效地防止渗入的少量渗漏水进入室内。单元板块插后形成两个空腔,外腔与室外相连通,内腔是气密的且从外向内。第一道胶条没有气密作用,外腔压力和室外压力基本相同,此胶条能起到雨屏和防尘的作用,可阻挡大量雨水和灰尘渗入等压腔内。由于第一道胶条的作用,风压已减弱很多,进入第二道腔的水已不多。所以第二道胶条主要起水密和气密作用。第三道胶条起气密作用,通过层层减压消气来确保气密及等压室腔的形成。对于单元式幕墙十字接头位置的处理,使用了此类幕墙常用的铝合金 U 型插芯。同时,还使用了防水胶皮以及海绵块,以此来确保其气密性能和水密性能。(如图 2.2~2.4)
图2.2单元幕墙横剖节点
图2.3单元幕墙纵剖节点
图2.4单元式幕墙十字交接位置图片
(2)单元式幕墙转角的设计
本工程的幕墙板块尺寸较大,整体的转角板块设计不太适用。所以在转角板块的处理方面分成了两种情况。阳角板块是由单独的两个单元板块以 45 度角相互插接。阴角板块则是通过单独的立挺将两个板块对插在一起,并且设置了独立的立挺来作为两块阴角板块的对接。在每层的层间位置,这些板块是断开的,通过铝芯套连接,同时在芯套位置涂抹密封胶。单独立挺层间断开的位置位于单元板块层间对插位置的上方,这样就能很好地实现板块顶横料与单独立挺的封堵防水。(如图2.5~2.8)
图2.5单元幕墙阳角节点
图2.6单元幕墙阳角图片
图2.7单元幕墙阴角节点
图2.8单元幕墙阴角图片
(3)单元式幕墙顶部设计
顶部位置与金属屋面相连接。金属屋面在外荷载作用下,其三维方向的位移较大。为了保护立面幕墙板块不被损坏,在设计时,对立面幕墙与屋面的连接处进行了柔性处理。做了一个滴水线,并且采用风琴板进行柔性连接。这样既不影响建筑外观,也不影响使用功能。(如图 2.9)
图2.9单元式幕墙顶部节点
(4)檐口铝板幕墙设计
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金属铝板翅膀。(如图 2.10~2.11)
图2.10檐口铝板幕墙剖面
图2.11檐口铝板幕墙立面
建筑造型依据整体三维建模分析。此处需用双曲面聚氨酯复合铝板来构成造型。每一块双曲面铝板的四点不处于同一平面。点与点之间的高低差最大约为 8mm。然而,实际上这种形状的铝板加工起来很困难。并且还是要进行大批量生产。从工期和加工难度方面来看,都难以完成。如果做成折线形状,高低差会累积并叠加。这样会使这双巨大的金属翅膀看上去像有锯齿。并且在从中心往后渐变的过程中,建筑外形的线条会偏离轨迹,无法做出原建筑要求的外观效果。为解决这一难题,我方将所有双曲板块都建成了实体。经过不断尝试后发现,双曲面的曲率变化不大,其高低差最多为 8mm。把双曲铝板的形状改为对角线折弯铝板后,外观改变得不大。同时,这样做可以让整块铝板四点共面,从而达到建筑外观的需要。这样既不会影响建筑外观,又能够节省时间和降低加工难度。(如图 2.12~2.14)
图2.12铝板对角折弯示意图
图2.13铝板对角折三维图
图2.14平台檐口双曲面板实际效果
(5)金属屋面的设计
金属屋面板是平台房外装饰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覆盖了整个平台房,面积超过 15000 平方米。金属屋面板的整体造型像是展翅翱翔的雄鹰,显得宏伟壮观,其外形需要借助许多三维空间异型的几何形状来达成。(如图 2.15 至 2.16 所示)。金属屋面造型在平面投影方面,关于 H 轴呈现完全对称的状态。在建筑标高上,纵向是从 A 轴、Q 轴向 H 轴逐步降低的;横向则是从 27 轴向 1 轴逐渐降低的。以上高度方向的降低没有规律可循。我方仅能依据设计院提供的建筑、结构三维模型来进行设计。同时,业主和设计院要求金属屋面板部分的外装饰面板,不但需具备良好的防水、保温性能,而且要拥有光滑平整的外观。这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我司鉴于此种情况,在设计时运用了双层金属屋面系统。其中,以直立锁边铝镁锰屋面系统当作防水和保温层,同时用聚氨酯复合铝板作为屋面的装饰层,这样就较好地达成了建筑效果。以下对屋面系统的设计展开详细介绍:
图2.15金属屋面实景
图2.16金属屋面平面图
①金属屋面系统支承结构设计方案的确定
设计院提供了主体网架结构三维模型线条图(如图2.17)
图2.17主体网架结构三维模型线条图
我方在原有基础之上,依据实际尺寸构建了节点球的模型。在这个模型里,所有处于最外层的节点球,它们就是金属屋面结构支撑的支座。(如图 2.18)
图2.18主体网架结构外层节点球平面图
②金属屋面系统支承结构的布置及定位设计(如图2.19)
图2.19金属屋面系统支承结构局部布置图
金属屋面系统的支承结构支座确定下来之后,就能够在这个支座体系之上布置金属屋面的支承结构。
本工程金属屋面支承结构的横纵向龙骨均采用钢方管。在 1 至 27 轴方向,每个节点球处布置纵向主龙骨,其规格为 250X150X8 的钢方管,水平投影间距大多为 3 米。在 A 至 Q 轴方向,每个板块分格处布置横向次龙骨,规格为 120X80X5 的钢方管,板块分格的原则是把相邻两节点球的距离进行 4 等分。(如图 2.20 至 2.21)
图2.20金属屋面系统支承结构剖面图
图2.21金属屋面龙骨安装图片
为准确确定主次龙骨的位置,第一步要依据设计院提供的建筑三维模型来确定次龙骨的位置。接着,把所有通过节点球球心且与次龙骨中心线垂直相交的点当作定位点并进行编号。然后,绘制所有主龙骨的纵向剖面图,同时给出所有定位点相对于原点的三维坐标。而原点是由设计院给出的,也就是 H 轴与 14 轴的交点。
为了能便捷地调整钢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误差,主次龙骨在相互之间的连接以及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方面,采用了三维可调的支座设计。(如图 2.22 至 2.23 所示)
图2.22金属屋面系统支承结构支座连接详图
图2.23金属屋面系统支承结构图片
③金属屋面系统面板节点的设计
业主和设计院有要求,金属屋面系统的外装饰面板需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并且还要有光滑平整的外观。本工程设计采用双层金属屋面系统。底层是铝镁锰板直立锁边屋面系统,施工完毕后,用专用铝合金夹具夹紧铝镁锰板咬合边当作支座,接着安装聚氨酯铝板面板,该面板采用开缝式构造,相邻面板之间的缝隙不打密封胶,而是用铝合金装饰盖进行遮挡。利用直立锁边屋面系统良好的防水性能,同时结合聚氨酯铝板面板光滑平整的外观,很好地解决了金属屋面系统面板的设计,就如同图 2.24 所展示的那样。
图2.24金属屋面系统面板节点构造三维图
④可调角度聚氨酯面板系统的设计
金属屋面系统的最外层面板选用的是 60mm 厚的聚氨酯铝板。直立锁边屋面系统具备良好的防水和保温性能。因此,60mm 厚聚氨酯铝板只是作为金属屋面系统的装饰面板,以满足外表面平整光滑的需求。
金属屋面系统的造型宏伟壮观,最终要靠最外层的面板来拼接完成。从设计院提供的建筑三维模型来看,通过电脑建模放样得知,聚氨酯铝板面层板块与相邻的各个板块之间的夹角都不一样,普通的铝板副框固定方式不能满足角度调整的需求。因此,我方设计了可调角度聚氨酯铝板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调角度聚氨酯铝板系统对传统铝板副框进行了改进设计。其将铝板副框的底端设计为圆柱形通长的槽。接着,与顶端为圆柱形的铝合金连接件插接配合。之后,便可自由旋转调整连接的角度。(如图 2.25)
图2.25可调角度聚氨酯面板系统原理示意图
可调角度铝单板面板系统安装时,第一步是将铝合金专用夹具底座固定在直立锁边屋面系统的咬合边上。接着,把安装好副框、铝合金连接件、铝合金连接角码的聚氨酯面板安装到夹具底座上。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借助副框和连接角码来调整面板的角度和高低。调整完毕后,拧紧螺栓,安装工作就完成了。(如图 2.26)
图2.26可调角度铝单板系统节点详图)
2.观光塔部分
观光塔部分主要包含铝板幕墙。(如图 2.27)
图2.27观光塔立面图及观光塔实景
(1)菱角球形玻璃幕墙的设计
球状玻璃幕墙为满足建筑造型及采光需求,从上部至下部进行大分格大板块处理。其中最大的玻璃是 2×4.5 米的等腰三角形板块。幕墙分割采用多菱角的“宝石”形状,从球顶到球底分成了四分格。每一处的分格都具有不同角度,最大玻璃夹角度为 166 度,中间角度最小仅 123 度。在日照之下,它晶莹剔透,塔身线条流畅且明快,在海天之中格外醒目。(如图2.28)
图2.28菱角球形玻璃幕墙
球状玻璃幕墙的支撑结构属于空间结构。每一块玻璃板块以及每一根龙骨都需通过三维建模,进而给出三维空间坐标。施工与设计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节点构造需要具备强大的三维空间调节能力。所以在设计时,采用了钢铝结合结构,将铝龙骨固定在钢龙骨上,借助转接构件来实现可调平玻璃的平整度,以消除安装与加工的误差。(如图 2.29)
图2.29菱角球形玻璃幕墙龙骨系统图片
另一个难点在于每六块三角形板块的拼接位置需安装水晶浮头灯。这需要考虑安装的便利性,同时也要考虑防水以及后续的检修。在设计该位置时,利用了直径 299×16 的钢管作为六根钢龙骨的连接支点。钢管的内腔侧用于安装灯座,并且与室内相通。钢管的外圈用铝板进行装饰并打胶密封。当水晶灯安装完毕后,此位置刚好完成封口。这样既不会影响建筑外观,又能够达到本身的功能。(如图2.30~2.33)
图2.30菱角球形玻璃幕墙龙骨系统图片
图2.31菱角球形玻璃幕水晶灯安装后图片
图2.32球型幕墙水晶灯安装节点图
图2.33球型幕墙安装节点图
(2)不锈钢装饰网
不锈钢装饰网主要是用于观光塔核心筒的外装饰,造型也很独特。
不锈钢网图片
不锈钢装饰网是采用不锈钢片编织而成的。其结构系统设计采用了钢结构支撑系统,该钢结构由 120X80X4mm 钢管和φ60x4mm 钢管组成支撑框架,并且通过铰接的方式固定在主体钢结构上。不锈钢装饰网借助转接件以及箍圈与钢龙骨相连接,这样便能消除温度应力带来的影响,从而形成连续且无断面的装饰网,它具备良好的装饰性,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时间段里以及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来看,其视觉效果都十分丰富。(如图 2.34~2.35)
图2.34不锈钢网图片
图2.35不锈钢网安装节点图
(3)不锈钢球设计
观光塔的顶部安装了大型不锈钢球,球状幕墙下部也安装了大型不锈钢球。其中最大的不锈钢球直径为 3 米,其面板是 3mm 不锈钢板,内部龙骨采用不同类型的不锈钢管。装饰球的上下接口用环形 L 封口板点焊并打密封胶,底部开有泄水孔,这样能让渗漏水排到球外。球的安装存在难点,主要是在观光塔上无法搭接脚手架。因此,先将不锈钢球安装在桅杆上,然后再整体吊装桅杆。(如图 2.36~2.37)
图2.36不锈钢球图片
图2.37不锈钢球节点图
三、幕墙施工
1.单元式幕墙垂直运输及吊装方案
(1)单元件放置
在不同施工段,根据进度在相应楼层安装一台卷扬机,其最大吊运重量为 5 吨。在卷扬机固定位置的四角预先设置预埋件,然后用螺栓将卷扬机固定在预埋件上,同时用φ16 钢丝绳栓在结构上作为保险备用。卷扬机主要是用来将架承载单元件从首层吊运至相应楼层。
在吊运层与地面之间拉两条钢丝导索,这些导索是用来控制吊运过程中的单元架的。这样做可以避免单元架在吊运过程中因刮风或其他原因而碰到楼层结构。导索距离结构边缘 1 米,并且下部用 1 吨手拉葫芦进行固定和收紧。
在吊运层安装一个 3T 手拉葫芦。手拉葫芦借助滑轮拉吊绳,以此来控制单元运输架进入相关各层。进货时,首先松开一根导索,接着用手动葫芦让运输架转入室内,然后再松开另一根导索。
单元架被架到相关楼层之后,接着把单元架上的两个 1T 手拉葫芦的拉链放长,这样单元件的后端就能进入楼层。然后逐渐放松吊绳,同时顺势把单元运输架拉入楼内。当距离边缘大于 2m 时,才可以松下吊绳,并且将单元运到对应安装区域。(如图 3.1)
图3.1单元板块垂直运输图
(2)单元件吊装
吊车边框方通内装有安全活动支撑钢管。
图3.2单元板块垂吊车示意图
单元件被拖出,直至离开楼面并保持垂直状态。控制电动葫芦的铁链使其向下运动,当单元件上的铝挂码对准 N 层结构上相应位置的连接件时,接着逐渐放松铁链,凭借单元件自身的重量向下插入连接件的槽口,从而完成吊装。
2.金属屋面的施工
1.施工流程
放线定位之后进行主檩的安装;主檩安装完成后接着安装次檩;次檩安装完毕开始底板及保温棉的安装;底板及保温棉安装完后进行天沟的安装;天沟安装好后开始固定座的安装;固定座安装完毕开始金属屋面板的安装;最后进行聚氨酯复合铝板的安装
2.屋面板施工
2.1测量定位
依据施工图纸,也就是屋面系统次檩条的布置图,同时结合总包钢结构的现场数据,借助经纬仪把轴线引测到主体钢结构之上,以此作为固定安装连接件的控制线。接着对照图纸进行多次复核,最终明确了连接件在主体结构上的定位点。
2.2次檩条的安装
以钢结构的主檩条作为依托,重点测量各个标高不同的屋脊部位,确保其与建筑标高一致,同时吸收钢结构主檩条的偏差位置。
以屋面施工段的划分为依据,每个轴间距为 12800mm(其中最边上两个分格是 12 米),将其作为一个施工小组。首先,根据整体情况把连接件与主檩条焊接固定。然后,依据定位分格线来调整连接件的位置。
预先根据分格下好钢檩条,然后将钢檩条的背部与连接件栓接固定。
2.3内层穿孔压型板的安装
2.3.1底板就位
底板安装之前,以纵横轴线作为基准来确定第一块底板的定位线,以此保证底板的起始位置准确无误。每安装完一块底板,都需要复核它是否出现较大的误差,倘若有误差,就用反误差来进行消除。底板就位之后,要对准它的极端控制线,同时调整板与板之间的搭接,并进行临时固定。
2.3.2底板的固定
底板逆水流方向安装。
底板通过自攻螺丝与檩条相连接。自攻螺丝被固定在波谷里,其数量需按照最终设计图的要求来确定。螺丝的固定顺序先是固定板的搭接边,接着固定板的自由边,最后固定板的中部,如此便可避免板出现宽度误差。底板的搭接长度要大于或等于 150mm,标高较高的底板搭接端置于标高较低的底板搭接端之上。(如图 3.3)
图3.3屋面板底板安装节点及现场图片
2.4T型支座固定
依据施工图纸,以铝镁锰板的宽度(400mm)为间距来确定位置并进行固定。固定时,首先把塑料隔热垫放置在 C 型钢次檩条上部的画线位置,接着将 T 型支座卡进塑料槽内,然后对准安装孔位,最后钻钉固定。(如图 3.4)
图3.4屋面板T型支座安装节点及现场图片
2.5防潮、吸音层铺设
在安装防潮、吸音层之前,需先把不锈钢丝网依据分格,用自攻钉固定在 C 型钢次檩上。当不锈钢板安装完毕后,便可以铺设 95mm 厚的吸音棉,这里面包含底层的 1mm 厚防潮层。施工人员在进行安装铺设时钢结构方管檩条规格,不可踩在落空的位置,以防踩坏防潮、吸音层。(如图 3.5)
图3.5屋面防潮、吸音层安装实景
放线工作如下:使用经纬仪把轴线引测到檩条上,以此作为固定器安装的纵向控制线。对于第一列固定座的位置,需要多次进行复核。而在那之后,固定座的位置间距则要根据屋面板的宽度尺寸,在弹线之后进行精确布置支座。
固定座沿板长方向的位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设于屋面板槽口位置,另一种是保证在檩条顶面中心。固定座的数量由设计计算来确定,而固定座的数量决定着屋面板的抗风能力。
从采光顶开始,通常把面板超出天沟的距离当作板端部的定位线,接着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铺设控制间线,并且放置第一个固定器。支座通过四颗自攻螺钉固定在檩条上,要确保螺钉垂直地钻入连接件表面,需要保证安装是平直的,自攻螺钉既不能过紧也不能欠紧。如下图所示。
2.5.4板伸入天沟的长度以略大于设计为宜,以便于剪裁。
第一块板固定好之后,其余的板按照间线进行铺置。在铺置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检查,以防止发生偏离的情况。同时,一定要预留出屋面板热胀冷缩所需要的空间。
2.5.6每条控制线必须平直并平行于首条控制间线。
2.5.7 能够制作铝片母板,让其宽度与屋面板组件的宽度相契合,这样能使铺设固定器控制间线的效率变得更高。在制作弧形屋面的时候,用母板来铺设并控制间线是比较常用的做法。
在铺设过程中发现了轻微偏差,这些轻微偏差可以在其余铺置的板中逐一进行微调纠正。
2.6铝合金直立锁边板安装
根据屋面板边大样,首先将首块屋面板放置在固定器上,情况如图所示。接着,把肋条上的卷缝紧紧扣在固定器的头部上,如图 3.6 所示。
图3.6直立锁边板安装示意图
第二块屋面板的公肋扣在首块屋面板的母肋之上。当面板位置调整完毕后,安装端部面板下方的泡沫塑。
料封条,然后进行咬边。(如图3.7~3.9)
图3.7直立锁边板咬边安装示意图
图3.8直立锁边板屋面板咬边施工
图3.9安装中的直立锁边板屋面
2.6.3 规定咬过的边要连续且平整,不能有扭曲和裂口。在咬边机前进时,要在其前方 1M 范围内用力让搭接边紧密接合。这样一来,第一个卷缝接合就初步完成了。
2.6.4各板块的铺设顺序如下图所示。
所有铝合金板在铺设妥当后,必须立即紧密卷合。这样做是为了确保能够实时抵抗风荷载,避免遭受破坏。在这个时候,工作人员是不被允许在未接合好的板上行走的。
2.6.6铝合金板严禁站立于波峰上,否则会导致板的损坏。
3.屋面60mm聚氨酯铝板安装
先确定基准轴线和基准点。接着使用全站仪进行立体放线,把各个控制安装点放出来。借助各个控制点,把铝板安装基准线确定好。为了确保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放完线之后,用水平仪进行检测和调准。所有的测量数据都必须经过复核,要是超过了允许误差,就应该查找原因并及时纠正。如果在误差范围内,那就予以确认,接着进行下一步连线工作龙骨安装。龙骨安装完毕后,开始对整个铝板进行安装工作。接着重新弹设铝板安装中心定位线,所弹墨线的几何尺寸要符合要求,并且墨线必须清晰。按照编号图的位置,进行 60mm 聚氨酯铝板的安装,把 60mm 聚氨酯铝板挂在铝合金型材上,利用限位铝片进行限位,以防止面板滑动或脱落。(如图 3.10)
图3.10安装中的聚氨酯铝板屋面
3.观光塔球形幕墙施工
观光塔是高耸建筑,其施工现场在海中平台。球体处于建筑物的最高处,而海中风力较大。这些不利因素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对于球体施工,需根据当地天气预报监测海中风力大小,必须抓住时机进行测量、运输、安装等一系列工作。
利用测量仪器来测量球轴、球心与球冠的圆心。球体幕墙的纵向龙骨在加工厂进行加工和拼装,之后通过塔吊成捆运输到球体位置。球体幕墙的龙骨加工和安装要以理论计算值为依据,以防止偏差的累积。首先在球体分格桩部位安装纵龙骨,在加工厂按照理论计算值加工成成品,然后在现场利用室内材料货梯运输到球体部位的楼层,再利用已经安装完成的纵向钢龙骨进行横向钢龙骨的现场拼装,相贯线使用数控切割设备。玻璃组件在加工厂进行加工组装,养护后封箱,接着运输到现场。利用塔吊将其运输到球体位置的接料平台。玻璃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安装,首先安装用于加固玻璃的管箍并做好定位。然后进行玻璃板块的安装。在玻璃安装过程中,运输利用电动葫芦、手动葫芦和吸盘,安装人员采取里外配合的方式来安装玻璃。在特殊的环境下,一边进行玻璃的安装,一边进行打胶密封,同时还进行脚手架的拆除。(如图 3.11~3.12)
图3.11施工中的观光塔球形幕墙
图3.12观光塔球形幕墙脚手架搭设示意图
结束语
本工程已接近竣工。观光塔和平台建筑不仅具备大桥监控维护、抢险救生的服务保障功能,而且相信它会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景点。既能观赏到珍珠塔那婀娜多姿且透着几分灵动的模样,又能从平台建筑以及弧形匝道那优美的造型里领悟到“大鹏展翅,扶摇九霄”的气壮山河之感;当放眼向远处眺望时,海上长虹般的 S 形跨海大桥以及高耸入云的南、北主航道斜拉桥都能尽收眼底,在波涛万顷的景象中能够领略到文人骚客笔下“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那样的诗意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