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球不锈钢与镍铁生产领军企业,业务涵盖新能源材料研发

   日期:2025-03-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02    
核心提示: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民营企业500中排行第15位。1992年共同创办浙江丰业集团(后发展为青山控股),成为国内首家民营钢铁企业。青山控股从温州一家小型门窗厂发展为全球不锈钢和镍产业巨头,得益于创始人项光达、张积敏的战略眼光与技术革新。

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民营企业500中排行第15位。

1. 公司概况

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 1992 年成立,其总部在浙江温州。它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和镍铁生产商之一,业务范畴包括不锈钢冶炼、镍矿开采以及新能源材料研发和储能系统等。在 2024 年,该公司凭借 3821 亿元的销售额,在《财富》世界 500 强中位列第 265 位,员工规模已突破 18.5 万人。

2. 核心业务与产业链

不锈钢产业方面,青山控股构建了从镍矿开采开始,一直到镍铁冶炼,再到不锈钢生产以及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在 2023 年,其不锈钢粗钢产量达到了 1628 万吨,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约占 21%。

2017 年开始进军新能源领域。凭借镍资源的优势,生产三元锂电池的原材料,像硫酸镍以及氢氧化镍钴等。并且成立了瑞浦兰钧能源公司,该公司在 2023 年于港交所上市,以此来拓展动力电池和储能业务。

3. 全球生产基地

公司在印尼设有工业园区,其规模尤为突出;公司在美国设有工业园区;公司在印度设有工业园区;公司在津巴布韦设有工业园区。其中,印尼的四大园区(IMIP、IWIP、IKIP、KIBI)规模尤为突出。

印尼 IMIP 园区拥有全球最长的不锈钢产业链。该园区每年能生产 420 万吨镍铁,还能生产 400 万吨不锈钢。同时,园区还配套有发电厂、码头等设施。

印尼 IWIP 园区聚焦于新能源材料。该园区规划年产 480 万吨镍铁,同时规划年产 7 万吨湿法镍金属。其目标是成为全球首个能够对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绿色园区。

4. 技术创新与行业地位

2010 年首次创立了 RKEF - AOD 一体化工艺。通过这一工艺,不锈钢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800 元/吨。此工艺奠定了行业的竞争力。

2022 年“妖镍事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青山控股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持有 20 万吨镍空单,以此来对冲风险。然而,它遭遇了国际资本的逼仓。最终,LME 暂停了交易并修改了规则,使得青山控股避免了巨额亏损。这一事件凸显了青山控股的行业影响力。

创始人项光达

早期创业时,项光达与亲戚张积敏在 1988 年开始合作经营不锈钢门窗制造,由此积累了第一桶金。1992 年,他们共同创办了浙江丰业集团(之后发展为青山控股),并成为国内首家民营钢铁企业。

2008 年处于金融危机期间,进行了战略扩张行动,斥资收购了印尼 4.7 万公顷的红土镍矿,由此奠定了在全球镍资源领域的主导地位;2017 年推动了新能源的转型,并且布局了三元锂电池的产业链。

管理风格方面,注重“以法治厂”。设立了反腐委员会,明确禁止管理层与亲属进行商业往来。在投资理念上主张长期投资,像印尼项目就需要 7 年时间才能盈利。

张积敏:联合创始人及董事长

张积敏与项光达有亲属关系,在早期一同经营不锈钢业务。他曾担任青山控股的董事长。现今,他担任公司董事长以及浙江青山钢铁的董事长,在技术研发与生产管理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它的管理理念把重点放在技术引进上,曾经邀请太原钢铁厂的专家来提升工艺水平中国钢结构公司,以此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转变为高端材料的生产。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项光达直接持股比例为 22.3%,同时控股上海鼎信 71.5%以及浙江青山企业管理公司 80%,由此成为青山控股的实际控制人。该公司的股权分散在 17 位自然人手中,其中项氏家族占据 4 个席位。

青山控股从一家位于温州的小型门窗厂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不锈钢和镍产业的巨头中国钢结构公司,这得益于创始人项光达以及张积敏所具备的战略眼光和技术革新能力。青山控股的全产业链布局以及国际化扩张,尤其是在印尼对资源的掌控,是其核心优势所在。同时,新能源的转型为青山控股开辟了第二条增长曲线。公司未上市且行事低调,然而借助“妖镍事件”以及瑞浦兰钧的上市,它已进入到了公众的视野之中。未来在绿色能源领域的表现,是值得大家去关注的。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