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期目录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李勇生、蒋利学和王卓琳进行了中外标准中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的对比分析。
张军朋和方先慧进行了关于循环荷载作用下 SFRC/RC 组合柱抗震性能的研究。
赵聪、陶忠、戴必辉以及高永林进行了适用于木结构加固的黏弹性阻尼器拟静力试验研究。
赵聪、陶忠、戴必辉、高永林、戴金沙进行了黏弹性阻尼器加固穿斗式木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该研究的编号为 20
李权平、李俊华、叶超、何思聪以及顾炬锋进行了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该研究的编号为 27
李泽泽、张炳焜、张明明对某工程地下室的上浮开裂损伤特征以及加固措施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成果为 32 。
朱张峰,管秀发,张成/混凝土点状爆裂修复方案研究/37
吴小立/历史建筑混凝土中钢筋锈蚀问题宏微观评估分析/41
朱震宇对某柱面网壳结构钢渣堆放棚的杆件变形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该评估涉及到 45 个相关方面。
胡昕、董建伟、侯建磊、王利中、尉开柘对北京地区某户外独立柱广告牌进行了安全性鉴定技术分析,该分析涉及到 50 个方面的内容。
魏伏佳、张兴杰、向渊明、唐逾、谭潜对地震多发区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疏散进行了研究,该研究编号为 54。
桥梁工程
董军、哈经纬、葛世超、李国华以及向学建共同进行了钢管混凝土独塔双索面斜拉桥的稳定性分析,该分析的相关内容为 60。
余家富、王腾飞、苏杨和杜亚楠对在碎裂岩层修建悬索桥隧道锚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该研究的编号为 65。
杨金龙、曾华新和韩珂进行了大跨度高净空盖梁支撑体系的比选与力学性能研究,该研究的编号为 70
杨金龙曾进行了相关施工技术的工作;韩珂也参与其中;曾华新在其中有着一定的作用;该施工技术是关于深水浅覆盖地层桥墩基础的 PLC 工法桩围堰施工技术;其编号为 75
杨金龙、曾华新以及赵林进行了大跨径多跨连续槽形钢梁顶推施工方案的比选与力学性能分析,该方案的跨度较大,涉及多跨连续结构,通过顶推施工的方式进行,最后得出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其编号为 80。
唐斌/浩吉铁路荆州长江公铁大桥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85
地下工程
崔景川、刘开之、彭文波以及蹇宜霖进行了天山胜利隧道穿越活动断裂抗断设防范围的研究,该研究编号为 88。
李洋溢、虞杨以及秦鲜卓进行了隧道下穿既有省道不稳定坡体微扰动施工技术的研究,该研究编号为 93。
王静悦、葛新生、商卓、吴萍、张俊对盾构施工过程中饱和砂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编号为 98。
SHI Jiangchuan 等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地下连续墙关键施工技术方面有相关研究[J],涉及到的人员有 LIU Weiwei、CHENG Peichun、NIE Yanxia、ZHU Haobo、XIE Zhicheng,相关文献编号为 106。
SHI Jiangchuan 参与了超大型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关键施工技术的工作;LIU Weiwei 参与了超大型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关键施工技术的工作;NIE Yanxia 参与了超大型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关键施工技术的工作;CHENG Peichun 参与了超大型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关键施工技术的工作。
安装工程
周锋、陈晓明、俞嫒妍、郑祥杰、蔡栋、申科伟、许勇参与了悬挂式幕墙支撑柱面网壳钢结构的逆向施工技术,该技术编号为 121。
汪虎、蔡尊瑞、张海方、蒋生文参与了华龙一号核电站汽轮机基座运转层的施工技术工作,该施工技术涉及到 126 相关内容。
汪虎、邹少俊和张海方参与了华龙一号核电站内层安全壳穹顶的施工技术工作,该技术编号为 130 。
试验研究
周南南/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受侵蚀离子破坏的影响研究/135
李珂等人进行了冷轧无缝钢管灌浆套筒力学性能的研究户外钢结构独立柱广告牌,参与研究的人员有陈雪祺、邹曜远、伍经纬、凌云翔、朱银红,该研究的编号为 139。
吴靖江、潘世起、陈小羊、张鹏、沈笑秋以及郑元勋进行了棕榈纤维加筋粉质黏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该研究编号为 142。
文/章/导/读(部分)
(点击题目链接即可下载)
李勇生、蒋利学和王卓琳在《中外标准中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对比分析》这篇文章里,对中国、美国、英国标准中的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展开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标准所规定的极限质量水平比较低,使得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比国外标准明显要低。这既不利于保障工程质量以及降低用户方的风险,也不利于和国际标准相衔接。中外多数标准的混凝土强度平均值接收准则与一次计数抽样检验理论不相符,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非统计方法与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在检验功效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同时设置平均值接收准则和最小值接收准则。美国标准的接收准则在平衡生产方风险和用户方风险方面表现较好,检验功效较为出色。它统一了标准差已知的统计方法和标准差未知的统计方法,并且非统计方法与统计方法都遵循了较为一致的数理统计原则。总体而言,其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是较为均衡且合理的。通过对比分析中外标准的结果,提出我国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的初步改进建议。其一,依据合理的生产方风险、用户方风险和极限质量水平,来确定标准差已知的抽样方案;其二,以贝叶斯理论作为依据,运用与标准差已知方案相同的分位值,从而确定标准差未知时的抽样方案;其三,当样本容量较小时,要改用非统计方法,或者基于贝叶斯理论把前一检验批与本次检验批的样本进行合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编号为 2017YFC0806100,该项目获得了基金支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科研计划编号为 19DZ1202400,此计划也获得了基金支持。
作者简介:李勇生,硕士,高级工程师,E-mail:
通信作者:蒋利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E-mail:
本文被引用:李勇生、蒋利学、王卓琳进行了中外标准中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的对比分析。该文发表于《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 年第 51 卷第 09 期,页码为 1 至 8 页。
张军朋和方先慧在《循环荷载作用下 SFRC/RC 组合柱抗震性能研究》这篇文章里,以现有的 RC 柱抗震试验当作原型,运用有限元软件 ABAQUS 构建起相应的计算模型,接着把这个模型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在柱底使用 SFRC 来代替普通混凝土,以此建立了 5 个 SFRC/RC 组合柱模型。同时建立了 RC 柱对比模型。通过这些模型,研究轴压比以及配箍率对 SFRC/RC 组合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并且对比分析 SFRC/RC 组合柱与 RC 柱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和 RC 柱相比,SFRC/RC 组合柱的位移延性系数以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都有所增大,其抗震性能得到了提高。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配箍率或者减小轴压比,都能够提升 SFRC/RC 组合柱的抗震性能,并且在减小轴压比的时候,抗震性能的提升更为明显。
基金项目有:2020 年的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其编号为 202003AC100001;还有昆明理工大学的分析测试基金项目,其编号为 2020M20192210048。
作者简介:张军朋,硕士研究生,E-mail:
本文被引用为:张军朋、方先慧所著的关于循环荷载作用下 SFRC/RC 组合柱抗震性能的研究。该研究发表于《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 年第 51 卷第 09 期,页码为 9 至 14 页。
在《钢管混凝土独塔双索面斜拉桥稳定性分析》这篇文章里,董军、哈经纬、葛世超、李国华、向学建以钢管混凝土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息县淮河大桥作为工程背景。他们运用 ABAQUS 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假设桥墩以及 0 号块是刚体,斜拉索是刚度极高的实心钢材。索塔底部与桥墩及 0 号块固结,索塔底部在 x 向、y 向、z 向都不会产生位移和转动。接着建立了钢管混凝土索塔的有限元模型。对斜拉索安装过程中索塔的应力和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且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以此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索塔底部的钢管以及核心混凝土的应力都比较大,这意味着应力集中的区域是索塔底部的固结区域;在斜拉索索力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索塔发生了偏移变形,然而这种偏移变形并未对整个桥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的索塔应力以及塔顶位移的变化规律,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较为接近,由此可以得知模拟结果是可靠且可信的。为保证施工质量及结构安全,需在应力集中区域埋设应力传感器。
基金项目包括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其编号为 8142012;还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编号是 IRT_17R06;以及北京建筑大学教研项目,项目号为 201802。
作者简介:董军,博士,教授,E-mail:
引用本文时需注明:董军、哈经纬、葛世超、李国华、向学建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该研究涉及钢管混凝土独塔双索面斜拉桥的稳定性分析,相关内容刊载于《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 年第 51 卷第 09 期,页码为 60 - 64 页及 69 页。
崔景川、刘开之、彭文波和蹇宜霖在《天山胜利隧道穿越活动断裂抗断设防范围研究》这篇文章中表明,天山胜利隧道的全长达到 22.1 千米,一共穿越了 16 条断裂。在这些断裂当中,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属于区域性活动断裂,必须要考虑隧道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所带来的影响。对于深埋的隧道而言,来自活动断裂的威胁主要就是断裂的错动。针对天山胜利隧道穿越活动断裂这一情况,要计算不同设防水准下的断裂错动量。同时要研究断层倾角、断裂错动量、破碎带宽度、岩体模量、断层面摩擦系数以及断层面错动位置对隧道结构响应的影响。还要确定不同抗断设防性能目标下的设防范围。这样做是为了给隧道结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00 年超越概率为 63%时,对应的断裂错动量是 0.056m;100 年超越概率为 10%时,对应的断裂错动量是 0.481m;100 年超越概率为 3%时,对应的断裂错动量是 1.609m;100 年超越概率为 2%时,对应的断裂错动量是 2.219m。在断裂错动的作用下,隧道结构纵向会产生弯曲变形,活动盘的仰拱以及固定盘的拱顶靠近断层面的地方,都出现了一定范围的脱空区。建议天山胜利隧道穿越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时,按照发生 100 年超越概率 10%的断裂错动来进行设计,这种断裂错动的走滑水平位错量为 0.481m。隧道结构需要满足“控制应力”的性能目标,其抗断设防宽度应取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的核心段宽度,也就是破碎带宽度,以及断层面两侧沿隧道纵向各 18m 的范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一项重大科技专项,其项目编号为 2020A03003,该专项属于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崔景川,高级工程师,E-mail:
本文被引用为:崔景川、刘开之、彭文波、蹇宜霖所著的《天山胜利隧道穿越活动断裂抗断设防范围研究》发表于《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 年第 51 卷第 09 期,该期内容为 88 至 92 页。
周锋等人在《悬挂式幕墙支撑柱面网壳钢结构逆向施工技术》一文中表明,上海长滩观光塔呈现圆柱形且为高耸结构,其主体结构由钢筋混凝土筒体与悬挑桁架(梁)构成,外圈则是分区悬挂的幕墙支撑钢结构(悬挂式幕墙支撑柱面网壳钢结构)体系。幕墙支撑钢结构的上端是固定铰节点,下端使用滑动支座,这样能释放竖向变形。为了降低施工的难度,并且保证现场拼装的质量,采用了地面逆向拼装以及整体提升就位的工艺,从上面到下面分区来安装幕墙支撑钢结构,把大部分在高空进行的安装作业转变为低位作业。运用同步提升控制和高程自动测量技术,确保提升点之间的同步性,提升就位安装的精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有一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其项目编号为 19DZ2252200 。
作者简介:周锋,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E-mail:
引用本文为:周锋等人对悬挂式幕墙支撑柱面网壳钢结构进行了逆向施工技术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 年第 51 卷第 09 期,页码为 121 - 125 。
在《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受侵蚀离子破坏的影响研究》这篇文章里,周南南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受侵蚀离子破坏所产生的影响,设计了 3 个侵蚀环境,运用半浸泡侵蚀的方式,展开了侵蚀试验。此试验一共持续了 720 天,分别在侵蚀到 360 天、540 天、720 天时,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对混凝土的劣化情况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会产生影响。混凝土在受硫酸盐侵蚀时,表观破坏较为严重。试件在侵蚀溶液表面以下的部分是溶液侵蚀,在侵蚀溶液表面以上的部分是结晶侵蚀,并且结晶侵蚀的范围在不断增大。溶液侵蚀主要是钙矾石侵蚀,结晶侵蚀主要是无水硫酸钠晶体侵蚀,这两种侵蚀都使得混凝土强度明显降低。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与宏观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是一致的,从微观到宏观都证实了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受侵蚀离子破坏的影响较为明显。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F0602000)
作者简介:周南南,高级工程师,E-mail:
本文被引用为:周南南所著。关于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受侵蚀离子破坏产生影响的研究。此研究成果发表于《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 年第 51 卷第 09 期,页码为 135 至 138 页。
更多精彩文章详见《施工技术》2022年第9期杂志
10期目录
绿色低碳
HUANG Zhenhua 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减排政策进行了批判性回顾。
模板与脚手架
张景辉/基于雅森理论的双板预制剪力墙模板侧压力试验研究/7
张恒和郭艳进行了超高模板支架稳定性和承载力施工应用的监测分析,该监测分析的编号为 13。
王玮、李健强、杨勋、谭江蜀、王帅、单宏亮参与了施工电梯滚动附着系统在武汉长江中心项目中的应用,该应用的相关内容为 17
伍勇军、王磊、李健强、杨勋、滕洪园、沈仁菊、李涛进行了内爬塔式起重机及轻量化集成平台附着件承载力试验研究,该研究的编号为 21
李健强参与了武汉长江中心轻量化集成平台的设计;杨勋参与了武汉长江中心轻量化集成平台的设计;王帅参与了武汉长江中心轻量化集成平台的设计;滕洪园参与了武汉长江中心轻量化集成平台的设计;沈仁菊参与了武汉长江中心轻量化集成平台的设计。该平台的设计工作已完成,进度为 25。
地下工程
张磊、李帆、张秉鹤、张文萃、朱瑶宏进行了机械法联络通道主隧道特殊管片结构安全性的数值分析,该分析结果为 29。
张鹏、徐桃、姚争、张亚敏、王涛、郑元勋参与了软弱富水地层地铁车站的新管幕法施工技术,该技术涉及到 35 个方面。
刘常利、王发民、张浩、张占胜、杨振兴进行了多刀盘矩形顶管土仓渣土流动的数值模拟分析,该分析的编号为 40
马红录/盖挖逆作地铁车站钢管柱施工技术/46
余大龙、舒东利和廖余对华阳的填方高度对明洞衬砌运营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该研究的编号为 50。
李戈/盾构下穿锚固地层滚刀-锚杆力学行为研究/54
地基与基础
高莉、吕连勋、钱明以及张衍林进行了深大基坑基底隆起变形性状及规律的分析,该分析的相关内容为 60。
王晓华、杨光、贾文彪、林成和张凤鸣都在考虑土体水平变形情况下的基坑降水所诱发的地面沉降的简化计算,这个计算的相关内容在 65 处。
王晓华、贾文彪、刘林以及张凤鸣进行了关于基坑卸荷引起下卧既有地铁隧道竖向变形规律的研究,该研究编号为 72。
葛世超、董军、丁克良以及李国华户外钢结构独立柱广告牌,他们所研究的三维可视化控制技术在基坑支护方面得到了应用,具体应用情况为 78。
道路与桥梁
徐宏、周敉、王亚美、杨倩、许瑞龙进行了大跨缆索起重机索塔静力学性能分析,该分析的编号为 82。
周林刚,李良军/桥梁拆除施工安全技术/87
张磊、罗英、尹东亚以及韩鹏鹏参与了常泰长江大桥主塔沉井出坞浮运施工关键技术的相关工作,该技术编号为 92。
田飞、曹利景、郑和晖、王敏对预制 T 梁张拉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且研究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该研究编号为 97。
谢军、房格莉以及魏振国研究了建筑垃圾粗骨料含量对路用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工程应用,该研究编号为 101。
杨栋、曹长伟、夏京亮、周永祥、王伟、关青锋对白色硅酸盐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该研究编号为 107
建筑工业化
王梦童、陈敏、张军以及李振兴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的研究,他们所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是 112。
王建刚、张清、李智军、刘媛莹、张心玥、梅源进行了预制装配式电子厂房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的相关工作,该工作涉及到 117 相关内容。
段振兴、朱强强、穆洪星、魏重阳、孙浩开展了集成打包箱式房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研究,该研究编号为 121。
安装工程
崔晓龙参与了榆林市体育场清水混凝土预制看台的施工技术工作,姜斌也参与其中,高伟参与了,万岳峰参与了,王蓉参与了,梅源也参与了,该施工技术为 126。
茹佳伟、于淼、李鑫睿、郭墨晗以及惠思博,他们所运用的是大跨度内庭钢结构连廊滑移施工技术,跨度达到了 130。
王强强、苏英强、赵切、孟玲霄、贾尚瑞开展了基于结构仿真分析与三维激光扫描的钢结构数字化预拼装技术,该技术的相关内容为 135。
文/章/导/读(部分)
(点击题目链接即可下载)
张景辉在《基于雅森理论的双板预制剪力墙模板侧压力试验研究》这篇文中,目的是要解决双板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模板空间狭长以及内部钢筋桁架致使现浇普通混凝土无法振捣的问题。他基于 Janssen 理论构建了自密实混凝土模板侧压力的计算模型,并且推导出了侧压力的计算公式。研究自密实混凝土与模板间的摩擦系数以及侧压力折减系数在浇筑过程中的时变效应,这是通过设计的试验装置来进行的,并且还对推导公式进行了参数修正。以双板预制混凝土剪力墙自密实混凝土模板侧压力的实测数据作为验证的对象,将修正公式的计算误差进行验证对比。研究表明,把时变效应考虑进去的自密实混凝土模板侧压力修正公式,能够相对准确地对预制剪力墙模板侧压力进行预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比较小。修正公式可以当作规范公式的辅助参考,以此来合理且安全地设计模板施工方案。
基金项目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同时也是教委科技重点项目,项目编号为 KZ213918635063
作者简介:张景辉,高级工程师,E-mail:
本文被引用为:张景辉所著的《基于雅森理论的双板预制剪力墙模板侧压力试验研究》发表于《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 年第 51 卷第 10 期,其页码范围为 7 至 12 页。
张磊、李帆、张秉鹤、张文萃、朱瑶宏在《机械法联络通道主隧道特殊管片结构安全性数值分析》这篇文章中,为了研究机械法联络通道主隧道特殊位置处管片的受力及变形情况,以宁波地铁某标段的机械法联络通道作为背景,构建了主隧道特殊管片的匀质圆环模型,并且通过惯用法来计算管片断面的内力。为解决惯用法无法进行差别分析这一问题,我们采用 ANSYS 软件来建立盾构主隧道特殊环管片的数值模型。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并分析在不同工况下,普通混凝土管片以及钢环二衬复合管片的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计算结果显示,在特殊位置使用钢环二衬复合管片时,在运营工况下,应力集中现象仅仅出现在洞门两侧的较小范围之内,变形量也比较小,只需要在洞门附近进行轻微的加固处理,之后就能够进行机械法联络通道的施工,这样主隧道结构会更加安全。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有一般课题,该课题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工科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路径研究,其项目编号为 2021YB0105
作者简介:张磊,工程师,E-mail:
本文被引用:张磊、李帆、张秉鹤、张文萃、朱瑶宏。针对机械法联络通道主隧道的特殊管片结构安全性进行了数值分析。该成果发表于《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 年第 51 卷第 10 期,页码为 29 - 34 。
高莉、吕连勋、钱明和张衍林在《深大基坑基底隆起变形性状及规律分析》这篇文章中指出,基底隆起如果过大,会对深基坑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为了研究基底的变形特性以及其发展规律,避免因底部隆起而引发深基坑的失稳破坏,以北京的某超深大基坑项目作为例子,通过对深基坑隆起诱发机理进行分析,建立起基坑开挖的数值模型,从而系统地研究由整体开挖引起的土压力差、支挡结构向坑内的变位、地下水渗透以及深层承压水水头变动等因素所导致的基底隆起变形特性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坑底隆起的主要原因是整体开挖;支挡结构变位对坑底隆起的影响范围集中在距侧壁约 1 倍开挖深度的区域;地下水渗透及深层承压水水头变动会引起周边地层整体上浮,不过对基底隆起的影响较小;基底实测变形前期主要是稳定回弹,之后在某时段内出现明显的突变隆起,接着又缓慢上浮直至达到峰值,并且以日变形量亚毫米级进行缓慢上浮和下沉的波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9154)
作者简介:高莉,工程师,E-mail:
通信作者:吕连勋,工程师,E-mail:
本文被引用:高莉、吕连勋、钱明、张衍林的深大基坑基底隆起变形性状及规律分析。该文发表于《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 年第 51 卷第 10 期,页码为 60 - 64 以及 111 。
徐宏、周敉、王亚美、杨倩、许瑞龙在《大跨缆索起重机索塔静力学性能分析》这篇文章中,以某主跨 370m 的钢管混凝土拱桥缆索起重机索塔为实例,运用有限元软件 ANSYS 构建了索塔杆系单元计算模型,将最不利荷载组合纳入考量,对索塔结构的应力以及稳定性展开计算,同时分析了索塔在 3 种不同施工工况下的静力学性能。结果显示,门式钢管桁架索塔的结构是合理的。并且,有限元的计算结果也符合规范的要求。
国家发改委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为(发改办高技〔2013〕3220 号);陕西省有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编号是 2012KCT - 27;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开发计划项目是 2014 - 重大 - 02
作者徐宏是技术中心的主任,其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的电子邮箱是:
本文被引用:徐宏、周敉、王亚美、杨倩、许瑞龙等人的文章。该文章对大跨缆索起重机索塔的静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此文章发表于《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 年第 51 卷第 10 期,页码为 82 - 86 页。
王梦童、陈敏、张军和李振兴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研究热点与趋势》这篇文章里,把 2007 年到 2021 年期间的 1157 篇与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有关的文献当作研究对象,借助 CiteSpace 软件绘制出知识图谱,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作出了预测。研究表明,2017 年到 2019 年期间,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并未形成核心研究团队。研究周期主要历经了 3 个阶段,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以及预制构件的质量管理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等方面。
基金项目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其编号为 2019 - K - 014;还有 2019 年度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编号为 2019ZD18
作者简介:王梦童,硕士研究生,E-mail:
通信作者:陈敏,副教授,E-mail:
引用此文:王梦童、陈敏、张军、李振兴等人进行了关于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的研究。该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被刊载于《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 年第 51 卷第 10 期,页码为 112 - 116 。
崔晓龙、姜斌、高伟、万岳峰、王蓉、梅源在《榆林市体育场清水混凝土预制看台施工技术》这篇文章里,以榆林市体育场清水混凝土预制看台施工项目当作例子,从设计方面、制作方面以及安装方面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他们采用可以调节尺寸的通用构件模板,目的是提升模板的周转率。在看台板制作的时候,考虑到冬季施工的特殊情况,并且提出了合理的安装方案。最终形成了一套清水混凝土预制看台全过程施工技术,并且把这套技术应用到了现场施工中。工程实践显示,此技术可以提升清水混凝土预制看台的施工质量。它能够解决看台存在的诸多难题,比如型号多、数量大以及结构复杂等情况。同时,预制看台的结构整体性在进行清水施工时,其效果达到了设计所要求的标准。
陕西省有创新能力支撑计划,该计划在 2019 年,其项目编号为 2019KJXX-018
作者简介:崔晓龙,工程师,E-mail:
本文被引用:崔晓龙、姜斌、高伟、万岳峰、王蓉、梅源共同创作了榆林市体育场清水混凝土预制看台施工技术这一内容,该技术成果发表于《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 年第 51 卷第 10 期,页码为 126 - 129 以及 138 页。
更多精彩文章详见《施工技术》2022年第10期杂志
精彩很多
篇幅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