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进行了第二次一注考试。2021 年第一次考试时自己进行复习。那时看了很多盗版视频。然而这些视频都很啰唆。很多都没看完。于是就直接做了两遍近十年的真题。当时停留在对真题比较熟悉的阶段钢结构怎么接私活,但并未真正理解。老实说,这一年付出了许多。新年前就已经开始遵循规范,着手制作张老师的书。除夕是在做题中度过的。到了清明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一次规范的内容,开始做二级真题。到了七月,做完了一次真题,接着又开始做错题和第二次真题。到了十月,已经没有题可以做了,于是购买了市面上的模拟题,却发现这些模拟题很偏,做不了几道,这让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到考试时,因基础不扎实,又缺乏模拟题临场训练,所以紧张,发挥不佳,下午做桥梁时直接崩溃了,最终成绩是 22 加 21,陪跑了一年。总结此次经验:其一,未做好套题的限时训练,知识点也未完全掌握;其二,下午体力严重不足,在体力分配上存在很大问题。
2022 年家里迎来了二胎。与此同时,老人家又遭遇了一些事情。因为完全没有进行复习,所以最后报考了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不过,凭借着 2021 年复习时留下的记忆,通过了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
2023 年认为自己复习这条路的效率可能比较低,继续刷真题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了,于是就想着参加一个培训班,以开拓自己的知识点,让对规范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周围找了一圈后,发现几个前同事都报名了吴工的羿学堂,试听之后,觉得课程非常简练,很符合自己的口味,所以就决定报名羿学堂。
三月份开始跟随吴工的课程。在前期追赶课程的过程中,内心十分焦虑。那时工作较为忙碌,晚上还需要加班,既要追赶课程,一度产生了直接辞职的想法,想着一边接私活,一边进行复习。现在回想起来,庆幸自己没有那样做,否则压力会更大。
后来对复习时间进行了调整,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回到单位开始复习,并且不再开车上班,而是改乘地铁。在地铁上能够有半个小时的时间看视频,这样上下班就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了。中午吃完饭之后还有一个小时的复习时间,中午大概睡二十分钟左右,接着晚上如果需要加班就加班,如果不需要加班就进行复习。通过这样的安排,一天至少能够保证两到四个小时的复习时间。
同事还笑称我为时间管理大师。我调整了时间计划之后,才不那么焦虑了。现在回想起来,早几年我总是以没时间复习为借口,或者非要预留出完整的时间段才能复习。如果能早点按照这个时间计划去复习,把零碎的时间利用好,或许早就考过了。
吴工的课程很符合我的喜好,没有废话,我比较中意。一直追到六月份,才追上了吴工的课程进度。追上之后就轻松了许多,只需跟着课程走就行。看完一节视频后,就做一节课后的作业,课后作业我都是用一个个本子来做,并且都保留着。对于做错的题,我会把题号记下来,写在那个本子的第一页。
开始做套题前的一两个星期,把第一次的错题拿出来做。结果用了将近一个月才做完所有错题。很多题错了之后依然会错,不过错题数量减少了。接着把仍然做错的题圈起来,记录在另一个本子上。之后到临考前,又把这些题做了一遍二次错题。但临考前,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挑选看上去比较陌生的二次错题来做。
后来每个课程结束后都有了云考场,我基本都会参加。有时我没打开 APP,而是在周六规定时间内在线下进行。这样对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很有帮助。印象中只有两次二级的试卷我没有参加。有时我会忘记在单位打印试卷,就直接拿着 pad 来做。吴工的阅读器很实用,在地铁上看也很方便。
开始做套题时,起初没有方向,便先做真题。做了 13 号、14 号和 16 号的真题,成绩都在 70 分左右。觉得自己似乎对真题答案太熟悉了,坑点都记住了。于是询问吴工,吴工说真题能拿 65 分以上就可以做模拟题。接着开始做模拟题,结果是 46 分,没有及格。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这套卷的难度应该说不是很难,但在做题策略上死磕了很多题。第一次做模拟套题没有掌握要领,有很多拍大腿的题目。在体力分配上也做得不好。
总结了此次经验后,我回去做真题了。我做了 21 题、22 题以及 618 补考,分别取得了 67 分、60 分、48 分的成绩。之后,我跟着课程节奏刷了吴工的十套模拟题,都是在周六的云考场时间去刷。每次做完这些模拟题,我都感觉头昏脑胀,第二天也缓不过来。特别是在国庆的五天时间里做了三套模拟题,我直接有点想吐。现在回想起来,这十套模拟题就是我今年进步的最大功臣,它关键在于锻炼了我的心态、体力和临场发挥能力,让我学会了选题,形成了自己的做题习惯,其次才是补充了知识点。
吴工从不进行押题。重要的在于选题技巧以及体力的分配。如果不亲自去尝试,是无法体会到这种做题的感觉的。模拟的答疑直播都是在事后去看回放,他很少观看直播,因为回放能够倍速播放,从而节省时间。除了第一套和第九套的成绩不及格之外,其他的都及格了。在临考试的前两天,他特意请了假,在家里做了最简单的第四套试卷,以此来练练手感,最终拿到了 60 分,从而信心满满地走上了考场。
考试前一晚,早早便入住了酒店。因为担心晚上容易早睡而睡不着,所以周六中午就没再睡午觉。下午在酒店核对了第四套的答案,接着用阅读器扫描了第十一套和十二套的答案,然而发现自己看不进去,看了一半就有了睡意,大概在十点多十一点的时候就睡了。
心情处于紧张状态,心一直在剧烈跳动。我强行压制自己的心情去睡觉。因为以往模拟题的经验让我明白,如果前一晚睡眠不好,考试中会出现很多因睡不好而导致的错误,比如拍大腿的题目会很多,还会丢三落四。在精神方面,我应该是做到最好的了。第二天六点半自然醒了,或许是因为紧张而醒。酒店距离考场仅有五分钟的步行路程。在酒店里,吃了自己带来的面包,还喝了一瓶牛奶。大约七点十五分的时候出门了。心情十分紧张,途中碰到熟人,聊了几句,心情得到了缓解。
早上提前五分钟发放了答题卡和试卷。刚涂好答题卡和写上姓名,时间就已经到了八点。拿到题目后,第一时间按照自己的做题习惯把全卷翻了一遍,还翻了翻图。心里觉得混凝土可能会比钢结构容易一些,但以往的习惯都是先做砌木,所以就先做木的题。一看木的题,就知道计算量不小,但又舍不得丢掉这一分,算了六七分钟,最后还是没有算出答案,只能硬着头皮选了一个,这算是一个很糟糕的开局。砌体的题做起来都很困难,做了三个都没选到答案,接着跳过了刚度分配的题,这时我就意识到早上自己可能会遇到麻烦,这种情况以前从未出现过。
最后两道比较简单,我把它们做出来了。我一共做了 7 道题,这两道是我唯二做对的砌木。接着开始做混凝土方面的题目。我没有按照顺序依次做,而是有选择性地做题。首先做简单的题目,基本上从后往前做都能够得出答案。遇到叠合构件的题目,因为之前做过模拟题,并且自己的笔记记得比较全面,所以也顺利地做出来了。对于加固的题目,不知道是自己按计算器出现了问题还是其他原因,算出来加碳纤维和不加碳纤维的承载力竟然是一样的,于是就放下了。有关于泊松比的题目,一看完全没有思路,看到提示后,直接按照 xql^2 的公式进行求解,但结果也是错误的。
最后去做力学的前面两道题。当时头脑有些发懵,连条件都看不准,看错了还以为是求 AC 杆,结果就全错了。考试期间的视野比平时要小很多,大概是因为紧张的缘故吧。最后一共做了 13 道题,答对了 10 道。
最后是钢结构,时间还剩下一个半小时左右。今年我在钢结构复习上花费了很多时间。钢结构是从后往前进行作答的,先尝试做了三道比较简单的题,其中一道是关于柱 1 柱 2 柱 3 宽厚比限值大小的题,一道是高强螺栓的题,因为在机动课上做过,还有一道是水平位移限值的题,这些题都做得比较顺利。
后面的题宛如恶梦。我算了几道都没得到答案,勉强选了个接近的。所有参数都得一个个去求,自己都不清楚在哪一步算错了,汗水湿透了后背,心里直骂娘。听到考场时不时传出几声叹气声,就明白早上确实不简单。说它难吧,也不是特别难,每一道题自己都知道该从哪里找思路,但知道求出结果肯定要花费很长时间。最后硬着头皮做了 12 道,大概能对 5 到 7 道。预估最后上午的成绩处于 17 到 20 这个区间内。最后上午的成绩是 26,这应该是机读出来的分数了。
心里想着完了,今年又白跑一趟,一年的青春又白费了。中午匆匆赶回酒店吃饭,然后跟朋友吐槽了一番,接着就回酒店休息。可怎么也睡不着,闭上眼睛时精神依旧,处于亢奋的状态。不停地给自己打气,觉得下午一定能轻松应对。躺在床上闭目养神,最后到下午 1 点就忍不住起身了,实在是睡不着了,喝了一杯黑咖啡后就出门了。不过下午确实没有出现困的情况,也没有体力不支的状况,这算是前一晚休息够所导致的。
下午提前十分钟发放了答题卡,五分钟后发放了试卷。不过试卷不准我们查看,我只是略微翻了一下图片,看上去并没有不常见的考点。从桥梁开始做起,第一道题是考抗剪截面的,这道题比较简单,算是一个好的开始。拱绞线的题之前考过,以往只考长度,而这次考的是求推力钢结构怎么接私活,我把这道题也做出来了。求基本组合的题我也做了,但是算不出答案,原来是漏算了人群荷载。最后一道题我也顺利做出来了。其余两道题我找不到了,就先跳过了。最后我做了 4 道题,答对了 3 道,用了半小时,这算是我预想中的开局。
后面头脑十分清醒,丝毫没有 21 年体力不支的状况。因为地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先着手做高层了。高层的题较为常规,属于正常的考点范围。有一道抗震不利地段的题毫无头绪,我跳过了;还有一道高钢题,我认为计算量较大,也跳过了,总共没做两道题。还剩下一小时 50 分来做地基,心里想着,这次或许有希望啊,不能轻易放弃啊。
地基的题乍一看并不难,然而实际上坑点较多。稍不留意就容易出错,并且有些题的计算量也不小。像负摩阻那道题,最终还是艰难地做出来了。在还剩 30 分钟的时候,还有四道地基题没做,于是先涂了答题卡,接着挑选了沉降那道、第一道以及被鲁工押中那道零应力区的题进行作答,而抗震加固那道题还没做。现在来看,抗震加固那道题其实是最简单的,但是在最后半个钟,确实被“抗震加固”这四个字给吓到了,心里也十分紧张,导致正确率很低。最后完成了 34 道题,没有时间去捡题了,这算是自己在策略上出现了失误,计划总是赶不上实际的变化。预估的分数大概在 28 到 30 分之间,最后实际成绩拿到了 30 分,预估的分数还是比较准确的。
考后第三天,我还是没忍住对了羿学堂的答案。估分在 48 分左右,感觉有理论通过的可能。我找吴工聊天,吴工觉得我还有机会。一切等成绩出来后,再考虑续费的事。
忐忑了两个多月,出成绩时,一眼望去,下午卷成绩是 3 字头,这就稳了。26 加上 30,内心特别欣喜,饱含热泪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人。真的是很不容易啊!从最初的极度焦虑,到之后的应对自如,感谢自己选择了羿学堂,感谢家庭的付出,也感谢羿学堂老师们的付出!
by:许工~Co,26+30,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