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咱们大庆建设人,不管身处何地,也不管身在何岗,都始终坚守着“令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工作信条。接到任务后,从不畏惧困难,从不讲条件,从不惧怕挑战。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砥砺前行,用“匠心”守护“初心”,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凭借着一点一滴的力量汇聚起成城之志。
工作没有大小之分,劳苦也不能算作功高。每一个爱岗敬业、担当奉献的闪光点,都理应被关注。例如除锈和防腐作业,从表面看它简单平凡,但实际并非如此。其中的滋味,让我们走进建材公司金属预处理厂除锈防腐车间,一起去感受吧。
炎炎夏日,三伏天还未到来,气温就已经上升到 30 多度了。室外的气温是这样,受限空间里进行的除锈防腐作业就更不必说了,那种感觉,真的是很“酸爽”。
老刘,出来歇会儿吧。到阴凉的那边去喝点水,那水是早上用冰块拔过的。油漆味儿扑鼻的容器旁,车间主任薄其军朝着罐内喊道。
一个身影出现了!只见其穿着防护服,头戴呼吸器,还手拿漆膜测厚仪。它匍匐着退到了人孔处,接着从罐内慢慢地钻了出来。
刘明辉摘掉面罩并甩了甩。成股的汗水顺着他的脸不断往下淌。他接过薄其军递来的水。然后干哑着说道:“快了,这遍漆的厚度已经达标了。再刷一遍的话,应该就能够合格了。”
嗯,干完这个活儿之后转个场地。方晓那边有个事情很急,是要除锈。今天又得忙到天黑了。
“行,一会儿我给你嫂子打个电话说一声。”
说到这,老刘啊。我最近频繁打喷嚏。是不是因为总拽着你加班,所以嫂子对你有怨言呢?薄其军笑着说道。
别这样了,都已经加了这么多年啦,你嫂子一直很支持呢。在我看来,从新疆那 6 台容器开始,你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肯定是你媳妇在念叨你呢,找个时间回去一趟吧。
说完后,刘明辉将瓶盖拧开了。那一声“打板”般的声响传来,薄其军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上的沙子,陷入了回忆之中。
时针拨回到今年4月。
公司中标了“博孜天然气处理厂建设工程”。这一中标是在阔别两年之后的事情,并且是在塔里木油田市场的首次突破。此工程还是一个有着高标准、高要求的重点工程。
甲方业主为工程项目安排了驻场监造机构,同时还安排了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相关检测。只有检测合格后,这些物品才可出厂并运往新疆。
而实际预留期不足 5 天。
在前期准备工作里,金属预处理厂拟定了专项施工方案。同时,该厂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每一道工序进行反复的斟酌和推敲。并且,编制出了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金属预处理厂除锈防腐车间作为交付前的最后一环,深深感受到自身责任重大。
车间有 9 人,平日里负责对石油石化设备厂生产的设备进行喷砂除锈作业和油漆涂刷防腐作业,也负责对油气工程橇装设备厂生产的设备进行这些作业,还负责对钢结构储罐制造厂生产的设备进行这些作业,这些设备包括容器和橇装等。
人员少且施工地点多,每天都要不停地在三个厂区的工作点往返。不是在进行除锈和刷漆的工作,就是在前往除锈和刷漆工作地点的路上。为了确保交工进度,从来没有过节假日,起早贪黑的情况更是极为常见。
这 6 台容器算在内,当时的除锈防腐车间总共承揽了 80 多项除锈防腐业务。面对这样繁重的工作任务,压力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厂里组织车间进行检查维护,一是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二是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三是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查维护。还增加了转胎设备,同时采取了保温加热措施。并且提出要安排专人对作业环境进行 24 小时监控,以保证刷漆作业时环境温度和湿度能达到设计要求。另外,油漆进厂时钢结构除锈刷漆方案,必须进行送检,只有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才可以进行涂刷。
万事俱备,只待罐来。
4 月 28 日上午,石油石化设备厂把第一台原料气分离器完成了焊接组装的工作。接着,接力棒就交到了除锈防腐车间的手里。
这台容器的尺寸为φ2000×9660×86,其重量达到 40 多吨。罐内进行喷砂除锈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现场作业指挥蒋明指挥大家安装通风设施以及安全保障措施,作业人员穿戴好防护服、呼吸器、防护面罩和防爆头灯后,便立刻投身到紧张的工作中。
黑暗中,在砂粒和灰尘的喷射中,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至达到合格标准。仅这一道工序,为了保证质量和数量,就耗费了 10 个小时。喷砂除锈之后钢结构除锈刷漆方案,需要检查除锈的效果以及锚纹的深度,并及时进行记录。只有当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可以申请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
为了抢工期,他们决定在喷砂检测合格后,连夜进行刷漆作业。
按照工艺与图纸的要求,在刷漆期间,不同的部位需涂刷不同的油漆。结合技术方面的要求,每完成一遍涂刷后,都要等待漆膜完全干透,然后及时测量漆膜的厚度。只有在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遍的涂刷。
通过实际的测量记录来进行计算,罐内需要涂刷 6 到 7 遍,这样才能够达到厚度的要求;罐外则需要涂刷 5 到 6 遍。
油漆和沙子混杂在汗水当中,它们附着在脸上,也附着在工服上,就这样成为了 9 个人与众不同的“迷彩妆”。
5 月 2 日清晨 6 点,第二台原料气分离器抵达喷砂现场。除锈工作从清晨 6 点一直持续到半夜 11 点半才结束。在除锈过程中,仅喷砂用的石英砂就消耗了十一罐,约 3 吨。
“五一”期间气候情况较为多变,呈现阴冷潮湿的特点。为了能够克服这种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提高喷砂和刷漆的效率,厂里作出了决定,将两台原料气分离器在夜间连夜转移至新厂区,以便在新厂区进行集中的刷漆作业。
根据工艺要求,除锈后的 4 小时内必须涂刷防腐底漆。他们抵达新厂区后,立刻开始进行刷漆作业,一直持续到凌晨四点半,最终完成了第二台原料气分离器容器内壁和外壁的第一遍刷漆作业。
之后,需专人每 4 小时监控一次油漆固化时间,还要详细记录。一旦达到设计要求,就涂刷下一层。每到这个时候,车间技术员王晓东总是主动进行值守,这样作业人员就能多休息一会儿。因为天亮之后,还有更多的除锈防腐工作等着他们去处理。
原料气分离器相对而言较为容易。在博孜项目的 6 台容器中,有 2 台是低温分离器。每一台低温分离器都由一个大容器和一个小容器组成。而最难处理的就是这 2 个φ1000×11665×36 的小容器。
容器直径小,所以罐体人孔的直径也相对较小。作业人员钻入罐体人孔就很困难。作业人员进去后,无论是进行喷砂除锈还是刷漆防腐,都需要趴着,并且一点一点地完成,这可谓是难上加难。
这很难那也很难,然而没有活儿才是最为艰难的。他们对这一点有着深刻的认知。正因如此,不论接到何种任务,他们 9 个人都紧密团结在一起,鼓足全部的劲头,既不会给项目拖后腿,也不会让“庆材”丢面子。
在这期间,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召开现场会。厂领导也非常重视,多次召开动员会。同时组织了生产、安全、技术、质量、物资、监督等部门,全力为博孜项目保驾护航。
薄其军身为车间主任,承担着重要责任。从第一台容器进场开始,到工程完工结束,他始终坚守在岗位之上,一直带领着大家专心致志地埋头苦干。
车间的噪音非常大,所以他只能一直大声地呼喊着进行指挥。仅仅过了没两天,他的嗓子就变得沙哑了。大家都劝说他做事悠着点,然而他却说道:“没关系的,要是说不出话来,我就用手跟你们比划。”
在他的带动下,大家彼此扶持。大家抱团攻坚。不用他人催促,也不用他人提醒,到了规定时间就抢着去干活。谁都不会闲下来。在压力达到最低值之后,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弹。
5月8日,第一台原料气分离器经过质检合格后顺利出厂
5月10日,第二台原料分离器出厂
5月21日,第一台一级闪蒸分离器出厂
5月22日,第二台一级闪蒸分离器出厂
5月25日,第一台低温分离器出厂
5月27日,第二台低温分离器出厂
至此,博孜项目6台容器全部交付。
目送着装载着最后一台容器的车辆慢慢驶出了厂区,薄其军把 9 瓶冰水的瓶盖拧开,说道:“来呀,大家一起喝一口,然后回去继续干活!”
随着9个水瓶碰在一起的清脆声,时针再度转回到文章开头。
薄其军瞥了一眼身旁的战友,又看了看车间里的容器,露出苦笑并摇摇头,说道:“算了,她能够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