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中建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宏做客“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访谈程序。他与招钢网高级副总裁郎永春总裁探讨了从摩天大楼到百姓家园的建筑技术,并与网友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在线互动。
本次采访是“对话新型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采访的第四期。本系列访谈由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局、宣传局指导,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报告》主办,由国资委信息中心主办。由国资委协办,国资委新闻中心自2014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举办对话新国企网络访谈系列活动。
中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王宏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巨大变化的背后,是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世界城市高层研究所CTBUH网站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近期在建和竣工排名前50位的400米以上高层建筑中钢结构抗九级地震,中国有25座。这25栋建筑中,有21栋是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建的。
王宏指出,高层建筑建设的难度是综合性的。首先,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技术,包括材料技术、设备技术、安装技术,甚至现代化管理。过去30年,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是在高度上,现在从200米、300米,到600米以上。六百多米就是一两百层楼的高度。世界上能建造这样建筑的国家并不多。
其次,机场、火车站、歌剧院、体育场等文化体育中心也是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这些建筑的跨度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30年前,24米的跨度被称为大跨度。今天,如果你随意建造一座建筑,它的跨度可能有70到80米。有些跨度,如机场,可以达到 100 米以上。如此清晰跨度的好处是空间更大,更方便。
王宏表示,过去30年,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特别是在这些建设领域,在各个方面的技术都走在世界前列。
钢结构具有绿色、阳光、民生三大优势。
王宏说,中国的25座高层建筑基本都是钢结构。钢结构具有三大优势。第一,绿色。钢结构可以回收利用。钢结构建筑拆除后,90%的材料可以回收利用。钢结构低碳环保。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减少现场作业产生的粉尘和垃圾。
第二,初升的太阳。在世界发达国家,钢结构约占钢材总产量的30%。我国目前钢材产量已达8亿吨,钢结构用钢量仅占5%至6%。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钢结构产业化离不开产业的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从现在到未来20年,应该是钢结构快速发展的时期。
三是民生。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可承受9级地震。因此,未来公共建筑、学校、医院将越来越多地采用钢结构。此外,奥运会、世博会、大运会等重要活动场馆基本都是钢结构。它与我国国民经济主体建设和老百姓生活密不可分。
未来我国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将快速发展
王宏指出,未来30年,整个城市建设将发生质的变化:一是市场变化。从大城市向城市化转变;第二,产品的变化。产品重点从摩天大楼转向大众建筑;三是标准的变化。从注重速度到注重质量和实用性;第四,未来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将快速发展。
王宏说,从材料上来说,过去的建筑大多是混凝土建筑,从施工方式上来说,大多是现浇建筑。未来将向组装化方向发展。中国建筑的未来将向两个方向发展钢结构抗九级地震,一是混凝土预制构件系列,二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王宏进一步解释说,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第一种类型是GS-Building类型。它仍然使用柱、梁、板,但它是在工厂里生产的,然后像零件一样在现场组装起来。它有很多变化。首先,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整个流程应该说是在工厂生产,现场组装。这对于蓝领工人的职业化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把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上岗前,可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培训,培养成蓝领工人。
其次,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更加可控。因为每一个部件,如果有不良品,它是不能出厂的,可以在工厂修理,而这些不良品不会在现场生产。
第二种是ME-House类型,是模块化的。它就像一个盒子。它被组装成一座房子。今后,无论是结构、水、电、装修,都将在工厂里一一做成盒子,然后在现场。对于组装来说,更环保、更快捷、更安全。
“我相信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人们肯定会住上2.0版的房子。它一定是装配式的,更安全,结构一定是钢结构的。这种活动板房。一定是更实用的。定制设计根据满足大家的需求,无论是材料还是制作工艺都会更加绿色环保,这个2.0版本的房子不会太远,一定会很快推出。”王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