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继平
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转型升级,走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道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绿色发展和建筑工业化的典型代表。绿色、可循环的理念体现在建筑设计、施工、施工、拆除和异地重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因此,应鼓励并优先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学。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建筑行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其施工速度快、能耗低、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它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设计、生产、施工严重脱节,施工过程不连续,项目管理“碎片化”严重,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安全。效率和效果。该建筑采用装配式建造,具有工业产品的属性。与传统建筑相比,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必须采用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将装配式建筑视为由多种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用系统理念和集成思维引领行业将装配式建筑作为系统工程产品推向市场。需要将装配式建筑信息流、管理流和工作流结合起来,将装配式建筑系统分解为对象系统、技术系统、工艺系统、管理系统、支撑系统和组织系统六个子系统。将功能需求规划、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质量监督等理念引入到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和施工中,将装配式建筑中大量的具体工作整合到一个技术上合理、成本上合理的协同作业体系中。有效的,并具有可控的工期,以获得工程三个基本要素(进度、综合造价和工程质量)的最佳组合。
此前,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发展积极推广钢结构住宅和农用建筑。房屋建设。近年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随着国家顶层设计和产业政策的大力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已成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体系。
钢结构建筑具有轻质高强的优点以及干法施工的特点。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技术,实现绿色施工,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物的工作性能和使用质量,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容量是最适合工业装配的结构体系。
钢结构是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设计、施工、施工、拆除和异地重建的全过程。单从工程造价来看,钢结构的造价高于混凝土结构的造价。但如果将缩短的建设工期、较短的贷款期限、建筑拆除处置成本以及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产生的收入考虑在内,那么钢结构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总体成本将为与混凝土建筑大致相同,甚至更低。将钢结构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实现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的新型建筑发展模式,推动我国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符合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我国建筑业文明建设。长期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建筑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包括绿色围护板材、门窗、新型装饰材料、集成厨卫产品以及水、热、电、电等有机组成部分。与钢结构相匹配的气体。一体化是建筑自动控制、雨水收集、太阳能、地热源、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
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优势初步显现,市场提升空间巨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现状似乎大不相同:一方面,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公共建筑中应用广泛,接受度较高。在超高层办公楼、大跨度空间结构、工业厂房、机场航站楼等领域钢结构建筑成本,装配式钢结构已得到广泛应用,其结构形式非钢结构莫属。另一方面,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拥有巨大市场的住宅领域发展相对缓慢钢结构建筑成本,其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但从综合社会效益和提高住宅品质、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熟练劳动力依赖、处理建筑垃圾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分析,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国家和地区优先事项。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