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穿过罗崇伟客运站附近的立交桥。
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报道了广州新建立交桥以及立交桥加装电梯的情况。许多读者对这些民生工程点赞。与此同时,不少市民反映广州气候炎热多雨。如果能在立交桥上安装雨篷,行人在夏季或雨天过马路时就可以免受日晒雨淋,也有了一个遮挡日晒雨淋的地方。
记者走访了解到,广州市近年来还推动立交桥安装雨篷这一民生工程。城市主要道路上的许多立交桥都配备了雨篷。未来,广州还将建设和优化城市立交桥。以“好雨”为中心,重点优化立交桥、隧道排水系统,同时防晒防雨,引导完善现有过街设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贾政 卢梦倩
天桥安装雨篷后行人不怕日晒雨淋
五羊村地铁站外,“口”字形的五羊新城立交桥上人来人往。这座立交桥横跨广州大道和花城大道。是五羊新城居民和珠江新城白领每天出行的必经之路。是广州最繁忙的立交桥之一。家住五羊新城的郑先生每天都通过这座立交桥去珠江新城的办公室上班。 “广州大道与花城大道交叉口没有人行道,过马路时一般走立交桥广州钢结构雨棚,在明月二大道过街隧道下。”郑先生告诉记者,“但这个路口很宽,一侧过马路可能比较困难,需要几分钟时间,立交桥上没有遮挡物,夏天过桥很热。”这段时间下了很多雨,衣服经常被淋湿。”
记者了解到,广州大部分立交桥在建设之初并没有雨篷。现阶段安装雨篷的立交桥主要集中在一些人流量密集的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
位于中山大道的BRT师大站人行天桥是广州最早配备雨篷的过街设施之一。该立交桥不仅设有上下自动扶梯,还在中山大道立交桥和BRT站台上安装了遮阳篷。一踏上立交桥,就到了树荫下。尤其是下雨天,可以自由穿越。双向10车道的中山大道。在BRT车站,为了进一步给乘客降温,配备了多台风扇广州钢结构雨棚,喷洒冷却水雾。据暨南大学老师介绍,BRT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人行天桥原本没有雨篷,2013年左右才开始建设。如今,中山大道上的整个BRT公交站立交桥基本都配备了雨篷,而且很多其中配有电梯,方便多了。
“突然下雨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到立交桥的雨棚下避雨。”家住罗冲围客运站附近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罗冲围客运站附近有一座带雨棚的立交桥,为很多没有雨棚的人提供了庇护。撑着雨伞的行人提供了“庇护所”。除了为行人过马路提供便利外,有市民表示,带雨篷的立交桥增添了“人情味”。
罗冲围客运站位于增槎路。同时,这条路还汇集了经金沙洲大桥进出市区的车辆。另一方面,西昌立交的“繁忙”也会给该路段造成较高的压力。 “这个立交桥解决了行人过马路的问题。有时忘记带伞,如果突然下雨,下车后我可以跑几步到立交桥,而不会被雨淋湿。”李先生。 。 “我希望更多的立交桥能够配备雨篷,以便雨天遮风挡雨,平时遮挡阳光。”一些市民表达了他们的担忧。
在广州最繁华的珠江新城地区,大部分立交桥和街道走廊都设有遮阳篷,为行人过马路增添了不少便利。冼村路开化国际中心东侧人行天桥、连接高德置地广场与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花城大道桥均安装雨篷。烈日下,短短5分钟,天空中就站满了数十人。穿着正装的白领通过这些撑着“雨伞”的立交桥穿梭于不同的大楼之间,避免了“暴露”的痛苦。
暖心微改造
立交桥
广州所有立交桥都可以安装遮阳篷吗?
交通运输局回应记者表示,经调查,我市已建成的人行天桥大部分在最初设计和施工时并未考虑安装配套雨篷。为满足市民舒适出行的需求,近年来,广州市在新建立交桥工程前期研究阶段同步研究雨篷建设。鉴于目前城市大部分人行天桥都已设置花盆、管道等设施,这给立交桥带来了问题。额外的荷载,如果一些立交桥安装了防晒、防雨设备,可能会危及原桥的结构安全。
下一步,市交通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人行天桥安装遮阳防雨设备的可行性,继续推进符合安装雨棚要求的立交桥改造,开展人行天桥安装立交桥雨棚因地制宜。
据了解,有关方面编制了《广州市步行桥和步行隧道布局规划调整优化完善方案》,重点围绕医院、学校、养老院、人口密集区等热点区域进行研究,在重点区域加装电梯。条件适宜的(檐篷)过境设施将优先考虑,三年内逐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