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鞍山因钢铁而生,粗犷硬朗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今,这座老工业城市在文化艺术领域异军突起,文艺人才辈出,艺术景观频出。例如,“钢铁艺术博物馆”是将钢铁之魂与艺术之美完美融合的城市文化艺术新地标。它在工业外衣下包裹着丰富有趣的灵魂,不断呈现着钢城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符号。
▲ 鞍山“钢铁·艺术博物馆” 受访单位提供
“双马鞍”融合工业传承,重获新生
“钢铁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是1983年建成的鞍钢党校俱乐部礼堂。随着城市更新项目的不断推进,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相结合的独特场景已成为改造和改造的重要路径。鞍山这座老工业城市的发展。在鞍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国有鞍山钢铁集团房地产公司提出转型战略,有效盘活厂外闲置物业资源,变“闲”为“宝”,让沉睡的工业遗产“活起来”。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著名词作家、鞍山师范大学国学中心主任金宝正正在绞尽脑汁,为他的朋友、国家艺术馆馆长崔全顺找地方建美术馆。基金鞍山“当代中国工业题材”绘画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宝地。当他们得知原来的“鞍钢党校俱乐部礼堂”急需改造利用时,经过详细的沟通和分析,发现他们的艺术理念与鞍钢集团的理念高度契合。于是短短半年时间,也就是2022年1月,一座充满20世纪80年代国营“老公房”城市气息、承载着鞍钢文化的工艺艺术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看。
“钢铁·艺术馆”的艺术创意由鞍山设计师梁晨、王世学巧妙呈现。面对这座带有明显工业痕迹的时代标志性建筑,设计师通过匠心赋予了它完美的艺术再现。改造后的美术馆保持了80年代的风格鞍山钢结构,采用传统的红砖和耐候钢作为建筑材料,突出地域元素和金属氧化的质感,将老工业基地的氛围融入其中,创造了新的艺术地标既具有历史性又符合当代艺术审美。
这个利用鞍钢国有资产、由鞍山当地艺术家为鞍山人民打造的艺术度假村鞍山钢结构,成为“双鞍山”一体化战略文化领域发展的典范。
艺术宫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这里是鞍山吗?”第一次走进“钢铁艺术博物馆”的鞍山市民不禁感叹。从美术馆正门进入,一座设计独特的双螺旋楼梯映入眼帘,像一位身着黑裙的舞者扭动着曼妙的身姿,连接着两层展厅。流畅的线性钢结构和粗犷的红砖墙呈现出独特的空间张力,激发鞍山人对工业遗产的归属感和文化自信和荣耀。
作为开馆后的首个展览,工业主题当然不可避免。在金宝的建议下,崔全顺的工业主题绘画展《何一白炼钢变柔》精彩亮相。水彩画和金属质感的工业场景画,传达了崔全顺对鞍山的依恋。深情——这幅画从中国传统重工业的巅峰开始,沿着工业转型的历史进程,浓缩了其逐渐被新兴工业取代的过程。
“美术馆是城市的文化符号之一,繁荣并引领着城市的文化发展和文化潮流。我们希望为艺术家和艺术品打造一个展示和交流的空间,让每个人都可以来这里欣赏和交流艺术,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在金宝看来,建立美术馆的意义在于在展览和博物馆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成长空间的艺术人才搭建展示平台。
美术馆吸引了鞍山当代艺术家古元举办展览《回家》。他的作品以其极其绚丽的色彩和多样的结构形式,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艺术视角。 “世界那么大那么美丽,我的家”国际儿童绘画巡展在鞍山站“钢铁·艺术馆”举办,展出来自8个国家43个城市和地区的150幅作品,展现了各地孩子的心声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解。还有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本科生作品展、纪念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书画展、鞍山美术作品展……不同规模的大中型展览主题、风格、形式激活了鞍山的文化形态,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艺术视角。
贴近大众,让艺术更加生活化
“美术馆要考虑文化引领和公众接受。降低门槛,让鞍山人民感受到艺术的真实性,以公益性为引领,满足城市艺术家的展览需求和民众接地气的审美需求。”人民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金宝向记者讲述了他和崔全顺创办美术馆的初衷。
作为一座功能齐全的美术馆,“钢铁艺术馆”除了展览空间外,还拥有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工作室、咖啡厅、西餐厅等功能空间。此外,美术馆还定期举办绘画、摄影、雕塑、陶瓷等艺术展览,以及音乐欣赏会、诗歌朗诵、书画学术研讨会等向公众开放的艺术活动,弘扬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钢城交流。
咖啡馆通常是美术馆的标准设施。观众可以坐下来聊天、谈论艺术,让艺术场馆充满人文气息,也更加接地气。一位老人早上走累了,坐在美术馆露天咖啡厅的椅子上休息。金宝见状,连忙给老人倒了一杯水,高兴地聊起了鞍山的老故事。 “钢铁艺术博物馆”的建立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鞍山人的生活状态和艺术品味。如今,不少年轻人在这里打卡拍照,沉浸在美与艺术中,追求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