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北京地铁六号线西延线将开通运营。 6号线将成为北京东西向的大动脉,西至石景山,东至通州。如果换乘S1线,可以从门头沟一路乘坐地铁到北京副中心。
北京日报记者率先探秘了6号线西延工程的5个车站。这5个车站内外“风景”独特,美得可以拍婚纱照。
6号线西延自现6号线西终点站海淀五路居站起,继续向西延伸10.556公里至金安桥站。沿途有田村、刘公庄、西黄村、杨庄、苹果园、金安桥等6个站,年底除苹果园站暂时开通外,其余5个站将正式通车。
负责六号线西延站设计的AA国际城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景涛表示,地铁六号线西延站结构主要为地下开挖,因此结构内部空间设计应充分利用特点,提高吊顶高度。整合设备管线,摒弃“刷漆”装饰手法。
田村站
从东到西,西延线的第一站——塔门站,墙体采用红砖纹理的新型装饰混凝土板,地面采用浅灰色花岗岩,中间呈拱形,天花板和立柱为颜色相同,空间浑然一体。打开并伸展身体以减少抑郁。
田村车站大厅实景
田村站楼梯间实景
在田村站,连接两个航站楼大厅的通道中部呈拱形,天花板与墙面融为一体,白色和蓝色交替,使空间更加开阔和舒展。
田村连接水道实景
田村站内部装饰
田村站艺术装饰实景
廖公庄站、西黄村站、杨庄站
为标准二柱三跨地下开挖站。
墙壁的形状像拱形月门。
将艺术融入其中,
与天花板的拱形相呼应。
廖公庄站
廖公庄车站大厅实景
廖公庄车站大厅墙壁采用拱形造型和马赛克镶嵌装饰,别具一格。
廖公庄站楼梯间实景
廖公庄站还设有“网红频道”。从A口进站后,首先要经过一条通道,与廖公庄站的“夏日海”效果相匹配。通道两侧的墙壁上布满了海星,让乘客有一种在大海中漫步的感觉。
廖公庄站艺术通道实景
西黄村站
西黄村车站大厅实景
西黄村车站站厅内有一件作品,同样是拱门形状,由马赛克制成。
蔚蓝的天空,金色的银杏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远处的白马悠闲地享受着秋日的暖阳。壁画描绘了北京最动人的秋天色彩。
西黄村车站大厅实景
杨庄站
杨庄车站大厅实景
车站部分装饰着白色的柱子。与以往的铝板不同,这次使用的无机瓷铝板更加环保、耐磨。
杨景涛说,车站的墙壁全部是红砖纹理的拱形月门形状。这是一种新型装饰混凝土板,性价比适中,效果较好。
杨庄站艺术墙实景
苹果园站
因施工困难等原因,苹果园站开通时间推迟。未来建成后东达钢结构施工方案,将与1号线、S1线互换。
车站以“苹果树下”为主题,方形通道贯穿其中,从天花板到墙壁,通过光环境的设计,营造出树荫下悠闲自然的空间体验。
苹果园车站大厅效果图
金安桥站
金安桥站可与已开通的S1线和未来的11号线换乘。南侧与新建的商业办公区融为一体,西侧是首钢产业创意园。
车站空间装饰采用虚实结合的处理方式,部分裸露的天花板以及工业与现代相结合的铝板,体现了历史与未来的碰撞。
金安桥车站大厅实景
晋安桥艺术墙实景
5个车站实现了站城一体化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6号线西延线6个车站中,有5个实现站城一体化设计。是北京站综合率最高的线路。通过慢行交通、机动车、公交、地铁等交通系统的高效连接,整合乘车、换乘、停车、休息、居住、通讯、娱乐等城市生活功能。
不过,这些综合设计的车站周边建筑都是新建建筑,大部分尚未竣工。我们先来看看一批效果图——
金安桥站一体化
苹果园站整合
杨庄站一体化
西黄村站一体化
在6号线盐田西村站,设计师也刻意尝试通过对现有旧建筑的改造来实现“一体化设计”。按照原规划,田村站B出口将建在景粮广场旁边,大量出入口、风井、冷却塔等附属建筑物加起来长度将超过50米。既不美观也不方便。
地铁站出入口距离毗邻的景良广场不远。它们可以连为一体吗?
从2015年底开始,这两座建筑的“一体化”计划开始酝酿。经过多轮协商,最终决定将商场前原有的地面广场改为下沉式广场东达钢结构施工方案,出入口直接引入下沉式广场。下沉广场也可以部分商业开发。未来,地铁乘客前往京粮广场时,将不再需要爬楼梯出站再进入商场,而是可以直接步行到地下沉式广场。
田村车站及既有建筑综合整修
出入口设计注重无缝衔接
6号线西延入口地面配套设计更加注重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还设置绿色停车场、景观广场、出入口风雨廊道。
从田村站D出口出来后,面对的不再是直面车站广场,而是一条“风雨长廊”。这条长廊长20余米,宽6米,“无缝”连接出入口,周围绿树环绕。遇雨雪天气,旅客可在此避雨。
田村站外的“风雨走廊”
廖公庄站出入口位于桥区。从A出口出来,要绕道走下一个两米高的平台。杨景涛说,利用这里“特殊的地形”,将出入口前的平台改为台阶,周边改造成“城市广场”。不仅风景独特,想要转乘公交车或出租车的乘客也节省了大量的步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