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征程:2020至今数字赋能阶段,湾区交响与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4-12-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84    
核心提示:根据深圳装配式建筑市场现状,利用BIM信息技术,打造一个可落地、实施、共享、互动、迭代的部品库,不断提升建筑标准化、部品部件的产品化和通用化水平,推动标准化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深圳市新型建筑工业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作出积极探索。

潮汐:湾区交响曲

(2020年至今数字赋能阶段)

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区”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迎来新的机遇期。 “深圳建设”的故事将与湾区新浪潮融为一体。

进入“十四五”新的发展阶段,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向往,深圳吹响了“现代建筑业的冲锋”,瞄准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目标,持续推进和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从“建设”阶段迈向“智造”阶段。

新征程,新号角

(一)明确新时代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2023年起,深圳市所有新建建设项目(含基础设施项目)一律采用BIM报批和施工。到2025年,全市所有工程项目的BIM模型导入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实现基础设施系统各要素的数字化运营。这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2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实施意见(试行)》中提出的明确要求。

(二)新建建筑工业化进入合法合规发展新阶段。

2022年3月28日,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市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 《条例》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强化了对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产业化的要求,为深圳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建筑工业化。

(三)规划先行明确现代建筑产业新核心

2022年5月,深圳市住建局、深圳市发改委联合印发《深圳市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概述了深圳市现代建筑业的职责“十四五”期间。系统阐述了使命、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明确了“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建筑产业新核心。

(四)明确目标,加快创建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城市

2022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加快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现代建筑业的特点是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并明确在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企业开展试点,为跨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创新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绿色化、工业化、工业化融合发展。智慧,把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领先示范城市。 。

(五)构建新时代新型建筑工业化新政策体系

2022年10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印发《深圳市推进新建建筑工业化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进一步统筹落实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建筑业。作为新时代的纲领性文件,《行动计划》对深圳下一阶段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提出了任务要求和具体措施。

同时,深圳将辅以项目管理、产业基地、专家管理等“N”个配套文件,全面构建新时代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推动现代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深圳建设”新格局。

(六)落实《智能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2023年,深圳市政府发布《智慧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通过建立技术标准、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管理创新、人才“六大体系”,推动智慧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培训、政策支持。 。

新使命新责任

楼梯的制作钢结构_室内钢结构楼梯设计图_钢结构楼梯构造

(7)深圳入选全国首批智慧建设试点城市名单

2022年11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公布智慧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深圳等24个城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智慧建设试点城市。深圳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从“建筑业”向“智造业”转型。

(八)“深圳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广

2022年11月25日,住建部印发《装配式建筑发展可复制推广经验清单(第一批)》,总结细化了政策引导、技术支撑、产业发展、产能其中,深圳九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得到全国认可和推广,在“经验”方面位居广东省第一、全国第二。 价值”。

新标准、新步骤

(九)首个装配式装修地方标准发布

2021年4月,深圳《住宅建筑室内装配式装饰技术规定》发布,标志着深圳装配式装饰在国家标准空白的背景下实现了重大“新技术突破”。 《规程》明确了规划、设计、生产、施工、质量验收、使用维护各阶段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全生命周期产品理念、全过程质量优先、用户需求优先、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和其他亮点。为下一步政策制定、技术推广和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住宅建筑室内装配式装饰技术规定》正式发布

(十)出版图集4本,迈向零部件标准化

2023年4月,深圳市住建局发布了4个装配式建筑标准化产品系列图集(命名为SJT-03、04、05、06-2023连续编号),这是广东省第一批装配式建筑标准化产品图集省。

该系列标准图集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在充分研究产业链上下游和项目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分析、统计汇总、项目案例分析、大规模测算研究、试点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深入引领产业协同、推动产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从单元标准化到零部件标准化的新时代里程碑。

首批四本地方标准图集正式发布

(十一)BIM零件库推动标准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3年9月,深圳市新型建筑工业化标准件库正式发布。该平台由深圳市建筑工业化协会等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研发、设计、建设、制作,华阳国际提供技术支持。针对深圳装配式建筑市场现状,运用BIM信息技术,打造可实施、可实施、可共享、可交互、可迭代的零部件库室内钢结构楼梯设计图,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产品化、零部件通用化水平,推动标准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深圳新型建筑工业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极探索“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计划”期间。

(十二)模块化建筑系列标准编制

深圳从2015年开始探索模块化建筑,目前这种建造模式已覆盖办公楼、学校等公共建筑。

深圳市对标国际先进做法,进一步加强模块化建造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探索。结合项目实践,牵头制定混凝土模块化、钢结构模块化地方标准,开展模块化建筑标准化产品图册编制。

中国建筑国际与腾讯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新项目、新基准

楼梯的制作钢结构_钢结构楼梯构造_室内钢结构楼梯设计图

(十三)北大屿山医院建设彰显“一国两制”制度优越性

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项目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的2020年中央援港抗疫“三大工程”之一。 “中央需要、香港需要、深圳能做”的项目。深圳市政府负责实施,香港发展局负责协调,建筑署负责监督管理,医院管理局积极配合。中国建筑国际集团负责建设。该项目是香港最大的负压隔离病房医院、全球首个全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传染病医院、也是全国首个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的永久性医院。按照香港永久性建筑标准建造,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海外工程)。项目采用基于“一国两制”的援建项目新组织模式,保证了中央援建项目的高质量,凸显了“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

香港北大屿山医院感染控制中心项目

(14) 落马洲河套区中环香港援助急救医院51天建成

2022年初,在香港疫情高发、抗疫形势严峻复杂的关键时刻,应特区政府要求,中央决定协助香港建设急救医院。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背景下,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进行建设。 200多家单位参与施工,历时51天,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施工任务。这是深圳乃至大湾区优质建设力量的大集结,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落马洲河套区中环香港援助急救医院项目

(十五)“深圳品牌”深度参与国际竞争

深圳本土优质新型建筑企业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运用新型建筑工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擦亮“深圳建设”品牌。万科集团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近百个主要城市推广装配式建筑,总面积超过2亿平方米;中建科技在江苏、湖北、四川、天津等地投资建立了五个现代化钢结构制造基地。 ,还参与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学校项目建设;中建科技等企业积极参与雄安新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中建海龙、中集集团、友谊集团用模块化建筑向世界输出“中国制造”;华南建材海洋集成卫浴跟随远洋轮船环游世界,触达近50个国家的海外市场。

(十六)跨界融合,智能建设和信息产业加速布局

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是深圳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深圳吸引了一批5G、互联网、AI智能等企业在建筑领域加速跨界布局。华为全屋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大疆航测无人机技术、腾讯云微智建平台、万一AI审图等多项跨界成果入选住建部首届一批智慧建设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服务模式。案件。

华为全屋智能系统

新产业、新融合

(十七)协同发展,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中建海龙、中建科技、特区建工、中建科技等一批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立足行业发展需要,逐步发展成为智能建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其中,中建科技、中建科技是国务院国家科技改革示范企业;中建科技建成国内领先的钢结构智能生产线,探索钢结构智能建造模式;中建科技自主研发了装配式智能建造平台。打通数字化设计、智慧商业、智慧工厂、智慧工地、智慧运维等全产业链。长镇保障性住房项目在建设建筑行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应用建筑机器人等方面,被列入住建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经验清单。

钢结构智能生产线

(十八)产业集聚园区综合建设

近年来,深圳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构建面向未来的产业生态。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能谷在9.28公顷范围内重点布局建筑工业化、绿色智能产业。通过打造“1个总部基地+1个产业园区+N个产业集群”,着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万亿级建筑产业集群。深圳环线园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利用深圳独特的“平台”和“通道”功能,联同香港园区打造世界一流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聚集全球高水平科研实验设施群。端创新要素资源,汇聚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链接世界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钢结构楼梯构造_室内钢结构楼梯设计图_楼梯的制作钢结构

环线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

(十九)走向更加丰富多样的场景应用解决方案

深圳在市政基础设施、轨道交通等领域积极推广装配式技术。桥梁方面,积极推动预制技术在深中通道、羊岗东立交、新城立交等项目中的应用。地铁车站方面,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平溪站、16号线二期阿波罗南站等7个车站成为装配式试点车站。该类型车站占同期所有车站的17.5%。

装配式建筑地铁站

(二十)走向更贴近用户体验的装配式室内装饰

装修作为住宅建设过程与住宅消费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的幸福感密切相关。装配式装修通过标准化设计、构件工厂化生产和现场干法施工的方式,为困扰广大群众的“装修难”问题找到了新的解决办法。

新技术、新路径

(二十一)迈向更高水平的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调发展

基于深圳良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以及信息产业优势和数字化设计、MiC技术、互联网在建筑行业的深入应用,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发展不断深化。

推动“装配式建筑+BIM”成为基本标志。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等12项BIM标准已基本形成系统、整体的BIM标准体系。

创建了一批部、省、市级智慧建设试点项目。长镇保障房项目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首批七个智慧建设试点项目之一。深圳国际酒店项目、深圳中学泥岗校区学生宿舍新建电梯项目等5个项目列入广东省智慧建设项目。建设试点项目(第一批);创建市级智慧建设试点52个。

推动了一批科技计划项目。截至目前,基于BIM的智慧建造管理系统等21个典型案例已被列入广东省住建厅发布的智慧建造新产品创新服务范例名单。

(二十二)全面推进装配式装修试点工作

2021年、2022年,深圳市建筑工业化协会通过行业征集评选,共确定行业第一批、第二批装配式装修试点项目共24个,签订试点协议,深入研究装配式装修试点技术。建设方法创新、模式探索、人才培养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半山港花园成为2022年全市装配式建筑质量月观察活动地点之一。

2023年,广东省住建厅公布了广东省第一批23个装配式装修试点项目。其中,深圳装配式装修项目成功入选13个,占比56.5%。

大疆天空城

(二十三)确认第一批11个模块化建筑试点项目

模块化建筑代表了建筑行业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深圳市建筑工业化协会在全市范围内征集、调研、筛选模块化建筑项目,最终确定了11个试点项目,并进行了系统性、针对性的创新探索,以细化形成因地制宜的模块化建筑技术体系和体系。管理模式。

钢结构楼梯构造_室内钢结构楼梯设计图_楼梯的制作钢结构

(24)全国首座装配式智能建筑摩天工厂——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是集新能源汽车研发、轻量化生产、科技体验展示为一体,城市功能与产业元素相结合的开放式新型产业园区。项目占地面积7.08万平方米,可提供产业用房32.08万平方米。是国内首个应用预应力空心板长达100米的项目,实现了前三层2.5吨/平方米的荷载目标。

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二十五)一批装配式地铁车站试点项目开工建设

2021年起,为提高地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速度、改善现场施工环境,首批7个装配式地铁站项目将开工建设。这是华南地区首批装配式结构车站。其中,深圳3号线四期平溪站是全国首批内部支撑体系下的全装配式结构车站之一,全长222m。整体由729块“积木”现场按顺序拼接而成,填补了国内城市在内部支撑体系下的空白。轨道交通预制装配应用存在空白。

(二十六)装配式桥梁施工技术逐步推广

燕岗东互通立交项目是深圳首个装配式桥梁建设项目。其中87个桥墩为试点预制桥墩,选取一座桥宽9.3m的匝道桥作为试点节段预制箱梁,全长700m。黄木岗大桥采用模块化拆除技术,采用“绳锯切割+吊车+运输车”的方式,仅用214小时就完成拆除。

(27)深圳首座“腾诺学校”42天建成交付

深圳体校龙岗过渡校区项目由四栋三层建筑组成,实现了全装配式绿色建筑的目标。通过钢结构的设计创新和工艺优化,3天交付设计图纸,12天预制构件发货,15天主体结构封顶,整体建筑结构装配率达到100%,整座建筑干运转率为90%,大大降低了施工能耗和现场噪音、粉尘等污染,环保高效打造高品质“腾脑学校”。

(28)全国开工最大的模块化建筑快速竣工

2022年室内钢结构楼梯设计图,深圳会展北国际酒店、八光生态国际酒店将快速竣工。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6.25万平方米,是全国一次性开工最大的模块化建筑。项目部坚决落实“质量一流、本质安全、工期保证、平时工时结合”的管理要求,成功探索“IPMT+监理+EPC”管理模式。从开工到竣工仅用了124天。其中,巴光生态国际酒店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仅用44天就建成了两座7层三星级酒店。与同规模的传统工期相比,工期缩短约65%~75%,为新时代模块化建筑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重要基础。

八光生态国际酒店

(二十九)打造全国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及智能建造示范标杆

华章新筑于2022年开工,总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五栋99.7m高的建筑,由6028个混凝土模块单元组成。一年内竣工交付,创造全国首座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全国最快高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全国首个BIM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三个“国家第一”该项目在技术和管理上均具有创新性,是深圳新型建筑工业化新阶段创新引领的标杆项目,多次成功组织省市级观摩活动并受到好评。作为拥有“世界一流建设水平”。

华章新楼

结论

深圳建设

湾区集群

无尽的生命

钢结构楼梯构造_室内钢结构楼梯设计图_楼梯的制作钢结构

从试点到示范,从建设到智能制造,从经济特区到湾区,

时代巨轮滚滚向前,特区精神生生不息。

20年,

不变的是,行业不忘初心,不忘初心。

伟大的变革,就是以更高的质量为城市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做出贡献。

20年,

不要沉迷于白日梦,不要活在空虚的声音中,

在时代发展的滚滚浪潮中,我们

乘风破浪,在“深圳故事”和“中国制造”的梦想中扬帆起航。

20年,

一群人,一座城,

深圳新建、

潮流永不止息,荣耀永不止息,生命永不止息!

(内容由深圳市建筑工业化协会提供)

原文可见《架构》2023年第10期第62~69页

编辑:张璐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