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光伏矩阵助力减碳蓝海,国网青海电力推动能源绿色转型

   日期:2024-12-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87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加快打造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大送端电网,积极服务“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十三五”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加强骨干网架建设,不断提升电网承载能力,省际互济能力突破千万千瓦。

夏季的高原,风景如画。位于青海省海南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西部乌图美仁乡,一望无际的光伏矩阵,汇聚着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依托强大、庞大的电网,“沙海”正在成为碳减排的“蓝海”。青海电网正走向“新”,全力服务新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

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国网青海电力围绕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大力支持全省新能源有序并网,以实际行动积极融入绿色能源转型发展大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庆余特高压庆南换流站(刘玉斌 摄)

钢网架结构形式_钢网架结构图_海西网架钢结构

建设坚强电网,服务新能源并网

六月,高原上、茫茫大海、戈壁滩上,绿色能量涌动。 6月15日,国网青海电力研究院组织技术人员顺利完成青海格尔木鲁能50MW/100MWh电网式储能电站人工短路扰动试验。这也是青海首次针对电网型储能机组。进行人工短路试验。并网式储能电站成功并网投入运行,进一步提高了青海新能源接入比例。青海电网储能类型进一步丰富,电网调峰能力进一步增强。距离并网式储能电站不远处,750kV昆仑山变电站扩建工程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该扩建项目建成后,将更好满足青海海西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的并网需求。

今年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加快建设适合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大型输电电网,积极服务“沙沟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截至2024年5月,青海省发电总装机容量5664.1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3912.39万千瓦,1-5月累计发电量216.19亿千瓦时,占比分别为69.07%和49.36%,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随着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并网比例提高,青海电网建设步伐加快,一批重点工程超常规推进。 5月7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750kV红旗输变电工程提前四个月建成投运; 2023年底,在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750kV昆仑山输变电工程提前8个月建成投运。这两个项目都是青海“沙格黄”基地的配套项目。也是青海建设省级新型电力示范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项目。 2024年,青海预计新增新能源装机近1500万千瓦。电网工程与新能源项目建设时序匹配、同步投产、按期并网,进一步提升了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输送能力和可靠性。

海西网架钢结构_钢网架结构图_钢网架结构形式

“十三五”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加强骨干电网建设,不断提高电网承载能力,省际互助容量已突破千万千瓦。青海省东部“太阳”字形骨干网架和西部“8”字形骨干网架已全面形成。海西地区新能源输电容量增长25%,海南新能源发电容量增长8.7%。国网青海省电力围绕“十四五”电力规划,加快外送通道规划建设。第二、第三条特高压绿色电力通道正在加速布局。 “沙戈荒”中的一批重点配套项目正在“走向绿色”。 ”,青海电网骨干电网不断向“广域耦合、灵活立体”的目标演进。

工作人员利用新一代发电调度系统,实现全省新能源高效配置。 (马青 摄)

加强全网部署,促进新能源消纳

钢网架结构图_海西网架钢结构_钢网架结构形式

6月19日,国网青海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王小伟和同事们利用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撑系统,调整省内常规电站出力,启动青海省内辅助服务。联系省际、跨地区电力交易海西网架钢结构,调度省内新建电站。高效的能源配置保证了全省新能源的最大消耗。

针对新能源接入站多、分布广、断面复杂的实际情况,国网青海电力推出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撑系统,创新研究多时空尺度新能源精准电量预测和重大天气过程预警技术,新能源电力精准预测和重大天气过程预警技术,新能源预测精度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用电量分析精度提高20%以上。全景监控模式下,电网调度更加智能,电网送受电能力不断提升,不稳定的新能源变得“听话”。

根据青海省“夏旺冬干、日盈夜亏”的电力结构特点,国网青海电力统筹电网调峰资源,推进全球最大的21个分布式调汽集群建设柴达木、青南变流​​器投产,电站大型凝汽器已释放新能源发电容量490万千瓦,青海电网东西主送通道新增能源输送容量350万千瓦。通过省际电力余缺机制和“绿色电力”循环互助模式,保障省际、跨区域电力供应,促进新能源消费。区域电网安全供电能力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期间输电通道利用率达到99.5%。年均新增新能源发电量超过11亿千瓦时。

同时,国网青海省电力围绕新能源并网消纳比例高等领域,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究。迄今为止,共获得省部级奖励47项,获得专利1800余项。 ,连续六年荣获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中,围绕多能互补提升新能源消纳重大需求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多能互补优化配置与调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已立项。在青海、新疆电网全面应用,实现风、光、光热一体化。总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的多电源互补协调调度控制,青海、新疆两省(区)近三年累计消纳新能源电力309亿千瓦时。

钢网架结构图_海西网架钢结构_钢网架结构形式

国网海西供电公司调度员主动前来服务新能源发电企业,助力高效发电。 (马青 摄)

发挥平台优势,助力能源利用绿色转型

绿色是青海发展的底色。西宁南川工业园区有一条“光伏一条街”,这里聚集了10多家新能源龙头企业,形成了光伏产业集群。今年1-4月,园区企业生产和消费电量46.65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93.32%。

近年来,青海省着力转化优势资源,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加快布局千亿产业集群基地。 2023年海西网架钢结构,西宁南川工业园区围绕光伏锂电池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围绕新生产力发展,2024年,南川工业园区将立足园区产业优势,全面推进“零碳园区”建设。

钢网架结构图_钢网架结构形式_海西网架钢结构

“零碳园区”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迫切需要智能电网和“绿色电力”相关技术应用的支撑。国网青海电力依托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发挥电网基础能源配置平台作用。通过打造零碳园区双碳智能监测平台,制定企业碳排放监测、碳资产管理、多维度分析等9项举措,统筹利用园区光伏制造、锂电池能源两大产业集群结合园区电网和电能结构优势,进一步提高绿电在企业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深入挖掘绿电价值,促进减碳减排,为零碳建设提供支撑。碳产业园服务。实现园区企业能源、碳数据全面接入,构建电力碳模型,支持企业能源使用智能管控,赋能节能降耗。

大力推进绿色用电,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绿色是青海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青海积极开展绿色电力和绿色证书交易。从2021年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至2023年底,青海省绿色电力交易量37.69亿千瓦时,交易绿证1298.4万张。

“随着绿色电力交易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和用户企业参与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全省工业企业绿色电力使用率将进一步提高。”青海省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海清介绍。 2024年,青海省计划消纳可再生能源760亿千瓦时。截至4月份,已用电量251亿千瓦时,占年度目标的33%。 (马青)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