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
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赞助:
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装配式标准化建筑研究所
中国装配式建筑网
协办单位:
湖北省钢结构协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工业化分会
中国建筑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综合建设委员会
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
支持单位: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设备材料采购分会
中建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比姆泰克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航嘉(湖北)建筑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艾克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辽宁盛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洲翔焊接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组织者:
中国建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鼎诚(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一智彩科技有限公司
特邀媒体:
《住宅产业》杂志、《建筑技术》杂志
合作媒体:
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搜狐新闻、新浪、网易新闻、腾讯、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百度新闻、中国建设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建筑招标网、建筑业现代化网、经济参考报、日报财经、建筑学报、建筑时空、建材网、建筑工程教育网、土木工程网、建筑技术、中国建筑报、建筑经济、智能建筑、筑才网等。
公众号自媒体:
中国装配式建筑网、筑龙学会、绿色施工网、建筑工程鲁班联盟、钢结构设计、中国BIM网、钢结构在线等。
会议时间:2024年9月20日-21日(含19日(周四)报到、20日(周五)全天会议、21日(周六)项目参观)
集合地点:武汉蓝天龙运大酒店(武汉市江岸区公民路65号、111号)
01 论坛背景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持续推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这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示以及《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提高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培育新生产力,建立健全智能建筑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技术赋能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低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的代表,具有自然组装、工业化、绿色化等优点,而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更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发展。近年来,推进钢结构建设、发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地政府推出一批钢结构“好房子”案例和示范工程,积极引领行业发展。未来,行业将围绕“好房子”的发展理念,用钢结构建造更多的“好房子”,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品质,建造人们喜欢的钢结构房屋,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并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届论坛以“提质量、添力量、赋能更新、升级、协调发展”为主题,围绕政策引导、技术交流、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实施、系统优化集成等,通过专题报告和互动交流。 、项目观摩、优化方案、行业对接等进行呈现。符合建筑发展趋势的行业高端盛会。
02会议议程
03 出席嘉宾(陆续更新)
李婷
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首席专家
报告标题: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轮廓
李挺,中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高级职业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杰出工程师”,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1988年,李挺从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毕业,投身建筑行业近30年。一路拼搏,成就辉煌:1999年,任研究所所长工程师; 2000年任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2003年任研究所总工程师; 2006年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8年荣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2009年任中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湖北省科技创新带头人; 2010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3年,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优秀工程师…………同时,李挺担任中国标准化协会轻钢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预应力结构分会理事、中国高层建筑学会会员建筑结构湖北省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加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建筑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
胡玉可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常务副会长
报告标题:装配式钢结构智能建造技术发展与思考
轮廓
胡玉科现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常务副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钢结构分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现任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专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装配式建筑.
十年来,专注于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行业领军人物和专家,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起草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并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业现代化纲要》和《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起草根据协会的安排,参与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等多项国家标准的编制,并负责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行业标准的编制。为《建筑用不锈钢焊管》和《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
森林树枝
原厦门市建设局副局长/巡视员/总工程师,原厦门市交通局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
报告标题: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相关问题探讨
轮廓
林芝芝,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厦门市建设局巡视员、副局长、总工程师,负责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管理工作。 2019年9月起担任厦门市交通局巡视员、总工程师,负责厦门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兼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特大型高层建筑抗震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建筑结构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分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成员。
组织编制《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及质量检验标准》、《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企业标准并备案发布。组织开展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厦门海沧生物医药园)、叠合板结构体系和钢框架+钢支撑+钢板剪力墙体系等试点工程建设。 2014年9月16日,厦门市获得住建部授牌,成为全国第七个“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 2015年以来,牵头制定激励政策,重点推动更多装配式建筑项目在厦门落地,出台《关于加快厦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福建省首座30层住宅楼“厦门龙湖春江”等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工程和厦门一大批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项目顺利竣工,以及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桥梁和钢结构工程建设厦门大力推广结构桥梁
蔡玉春
国家钢结构大师、钢结构住宅中心基地主任、首席科学家
报告标题:新型分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
轮廓
蔡玉春,北京军刀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总设计师,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装配式标准化钢结构建筑研究所所长, SBS——PCID装配式钢结构集成施工技术体系和(易建EGA工法体系)技术领军者、钢结构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装配式钢结构集成施工技术体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钢铁结构协会会员、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钢结构奖人才、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部)专家、福建省引进人才“百人计划”、武汉市“黄河人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建委工人工程质量专家、方矩形荣誉顾问管材产业发展合作创新联盟,武汉钢结构住宅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钢结构住宅中试基地主任、首席科学家,《钢结构》杂志编委。
长期致力于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研究、设计和应用。参与国家“863”科研项目、国家“十三五”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及部门地方重大研发计划项目数十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等奖项。
陈振明
中建钢结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报告标题:装配式钢结构深度设计与施工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实践
轮廓
陈振明,中国建筑钢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英国特许结构工程师,深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对钢结构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兼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钢结构协会会长、广东省钢结构协会会长中国钢结构协会焊接连接分会、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教育部建筑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委员土木工程专业委员会、博士生行业导师深圳大学水利专业等
近年来,陈振明主要开展复杂钢结构建筑和城市建筑拆除改造技术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研发项目20余项。主编《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等44项标准,授权专利80余项,出版著作9部,荣获第十七届广东省鼎英科学技术奖及省部级以上10余项科学技术奖。屡获殊荣,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侯方
湖北省钢结构协会党支部书记
报告标题:重塑钢结构行业生态:工业数字化驱动钢结构新生产力
王哲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钢结构研究所所长
报告标题:装配式钢结构智能建造技术演进路线的思考
轮廓
王哲,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钢结构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现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专家委员、常务理事、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专家委员、全国建筑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北京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
带领标准院技术团队开发并实施了标准院CBS钢结构住宅系统。完成了不同气候带钢结构住宅工程超过50万平方米,解决了钢结构建筑中各系统的技术集成问题。研究开发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多种新型钢结构住宅系统。主编或参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范》、《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规范》等多项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张明军
浙江宝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报告题目:精细化钢结构建筑体系在宝冶大河低层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与实践
轮廓
张明军199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gb50755-2024钢结构施工规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直致力于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曾就职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近年来在浙江宝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担任院长,主持公司整体运营。
主持项目设计获得多项荣誉: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一期)荣获钱江杯三等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二期、宝业集团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百年低碳住宅科技示范区、宝业集团东城时代广场、安徽信息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新吴校区)一期等4个项目荣获钱江杯二等奖。近年来积极参与建筑工业化项目设计30余个,总建筑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领域取得了领先水平。参与编写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组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范(DB33/T 1120-2016)》,并在《浙江建筑》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李涛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
报告题目: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节点设计研究
轮廓
李涛,2016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工程系副主任。兼任武汉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钢结构协会稳定性与疲劳分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轻钢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标准化协会会员gb50755-2024钢结构施工规范,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检验鉴定加固改造分会会员,湖北省钢结构协会会员。结构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海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1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子项目1项,主持企业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论文,并授权发明专利2项。
高重阳
浙江金隅航嘉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开发副总监
报告标题:绿色建材支撑绿色建筑发展
轮廓
高重阳主要负责在项目设计、施工阶段与设计院、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沟通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性能特点、规格尺寸以及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等,从源头上解决周边墙体防护问题。以及使用加气板时容易出现问题的内隔墙,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和不合理损失。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负责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深入工作,并根据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为内外墙安装提供合理建议,并按规范要求引用加气混凝土板。深化了引气板的规格和特点,深化了不同部位使用的引气板的尺寸规定。根据详细图纸整理规格和数量,并按要求安排生产基地生产。同时,将根据项目特点,编制板材应用专项施工方案,依据国家图集及相关设计依据,将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于本项目。施工节点绘制在板上,以满足安全和法规的相关要求。
王强强
贝姆泰克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报告标题:数字化信息技术如何赋能装配式钢结构制造企业
04项目参观
武汉蔡甸燕山街工业园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项目
武汉蔡甸梅山街道工业园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项目二期(简称“梅山五期工程”)位于武汉市蔡甸经济开发区梅山街道。由武汉蔡甸经济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国建筑科学工程总公司以EPC总承包模式承建,监理单位为宇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总建筑面积约43.58万平方米,是蔡甸区在建最大的民生项目。项目建设包括23栋住宅,共计2761套房屋。配套设施包括幼儿园、商店、文化活动站、社区服务楼、养老服务楼等,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武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当地居民“住房难”问题,增强城市生活品质。功能和城镇化水平。
该项目6#、9#楼为两栋钢结构装配式双单元住宅,每单元4户,总用钢量6000吨,地下1层,地上27层,建筑高度79.6m。主体采用PS(钢架-支撑)结构体系,部分部位采用PC件(飘窗、楼梯、空调面板)。装配率达到73%(国标A级)。节点连接方便,技术体系成熟,已达到组装水平。具有绿色、高效、高品质建筑风格的优点,也优化了附属小型二次结构的成本。
为提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效率和安全性,该项目借鉴超高层重型施工设备集成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打造适合高层建筑的一体化轻量化施工平台。开发崛起钢结构住宅。该平台集成了支柱支撑系统、钢平台及防护系统、垂直运输系统等多种技术模块,既能为主体结构施工提供立面安全防护,又能作为各工序穿插施工的操作平台。 。
05会议费用及注册事宜
1、集合地点:湖北·武汉蓝天龙宾馆
2、酒店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65号、111号
3、会议费用:2200元/人(含资料费、餐费、游览费、税金等),交通住宿费用自理
4、优惠政策:3人及以上团体可享受每人2000元优惠价格。
5、住宿说明:
(一)报到时间:2024年9月19日-21日(19日会议报到)
(2)报到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65号、111号(可自行预订房间,或联系会务组预订。付款及发票请至酒店自行办理)
6.报名返回:
各报名参会单位将免费获赠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丛书一本。如果需要多套书籍,可以单独咨询购买,分别是:《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ISBN:978-7-5074-3661-7)。
注:由于酒店房间紧缺,先到先得!
06报名方式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独立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