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创新应用与发展研讨会在徐州开幕

   日期:2024-11-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39    
核心提示:田总向大家诠释了什么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通过绍兴技师学院项目开展精工绿筑钢结构公共建筑技术应用的详细介绍,并且提出了打破原有设计方式,进行集成化、精细化设计,提升施工工艺流程,降低造价等相关的思考。至此,装配式建筑论坛14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创新应用与发展研讨会第一天议程圆满结束。

5月14日,由装配式建筑网()与中国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公司、上海欧本钢结构有限公司、江苏合能人居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山东万星科技有限公司、芜湖科艺住宅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创新应用与发展研讨会中华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徐州新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在徐州苏宁凯悦酒店开业。本次论坛为期2天,包括主题演讲、高质量展览和项目参观。

演讲

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创新联盟秘书长韩建中主持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朱鹏致开幕辞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朱鹏首先致开幕词。徐州市是全国著名的网架结构之乡。拥有多家钢结构设计、生产企业,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徐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一系列促进建筑业现代化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徐州以创建省级建材现代化示范城市为契机,把装配式建筑作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工具。以积极推广施工方式为重要抓手,同时不断完善产业链,细化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积极措施,提高装配式建筑质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2015年以来中山钢结构工程公司,徐州培育了18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14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装配式建筑新开工比例达到36%,从行业到项目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引领。影响。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叶明致辞

叶明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我国装配式建筑已形成蓬勃发展态势。发展动力可以说是大势所趋、时代方向,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从传统粗放式施工方式向新型工业化施工方式的转变。这种变化是新时期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尚处于发展初期,缺乏设计经验积累,没有良好的技术积累,没有产业化基础,人才储备不足,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对传统路径依赖性强。这就导致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能力、构件生产水平、施工效率等方面效率低下。同时也暴露出成本、质量、效率等一些问题。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快速解决。未来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提高认识,明确方向。目前,很多企业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发展装配式建筑,而是盲目跟风,甚至急于求成。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首先,要破除“只组装”的误区,明确发展目的;其次,要以设计为龙头,开发能够充分体现装配式装配式施工高效特点的结构技术体系,一体化、协调施工。 、结构、机电、装饰等专业,从源头上保证了装配式建筑产品全产业链的高度集成和垂直互联。

二是强化创新,提升能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就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重点必须围绕建筑、结构、机电、装饰一体化的综合技术体系。从全产业链来看,我们要用整合思维,系统补充标准、技术、设备、工具、人才。 、软件和其他系统应用程序。其次,要加强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纵向整合、横向整合、空间拓展”实现资源高效整合和配置,真正实现效率提升、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好处。

三是夯实基础,协调发展。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点是努力提高企业的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协同水平,而不是不切实际、僵化的新概念。对于政府来说,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政策导向。对于企业来说,必须顺应趋势,主动求变,找到自己的定位,主动转型升级。必须努力打牢基础,不断增强发展能力。大型龙头企业要抓住机遇,摆脱传统路径,依靠工程总承包模式打造区域性产业建设航母;广大中小企业要顺应社会分工的趋势,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向专业化转型,把工作做专业化、专业化。做精做实,形成一批坚守扎实、敬业、执着的工业精神的专业化、技术型、创新型建筑企业。总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艰巨、全方位的创新过程。这种创新变革是革命性的、基础性的、全局性的,对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主题演讲

5月14日上午议程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胡玉科:《钢结构住宅:好产品就有大市场》

胡主席认为,推广钢结构住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辩证的角度客观分析技术与产品、质量与市场的关系,需要设计、科研、生产、施工企业共同开发和建设。共同推动。钢结构住宅是工业化的建筑产品。除了现行的施工管理体制和机制外,还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一座精工细作的钢结构住宅,需要工业设计思维、专业集成思路、系统协同意识,打通研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产业链协同链,进行土建施工。工程、结构、设备、管道、装修。装修完全是专业系统集成。他认为新时代的建筑原则是实用、经济、绿色、美观。对于钢结构房屋来说,适用意味着最好、适用、安全、可靠;经济意味着具有成本效益且负担得起;绿色意味着节能、环保、可组装、可回收;美体现了房子的品质、性能和文化传承,不搞“千奇百怪”的住宅。一个成熟的钢结构住宅体系必须具备标准化、可复制、规模化、产业推广的条件。

中国西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一峰:《成套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研究与设计实践》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中建西南研究院2020年启动的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刘总介绍,中建西南研究院开发了适合低层多层、高层钢结构住宅的装饰系统、设备管道、集成厨卫及相应的连接结构措施,形成了钢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全套技术住宅;研发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标准化模块化,适合户型;开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示范应用,助力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推广应用。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红新:《装配式PEC系统在世博文化公园双山项目中的应用》

刘总介绍了世博文化公园双山工程,该工程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PEC结构体系。其应用和实践对PEC系统规范的制定和项目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系统是部分复合钢-混凝土框架组合结构的新工艺。回填层承载平台以上为刚性柱,二层及以上为PEC结构,楼板为钢筋桁架楼板,剪力墙为现浇结构。结构类型复杂,使用PEC构件约3.5万吨。新技术建设方案经过专家论证、现场讲解、建模指导;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填充接缝间隙;结构腔体分为A、B、C三个区域,分块按顺序施工。

上海建工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新:《传承与创新——上海建工宣桥钢结构住宅设计》

李老师从钢结构住宅的技术特点和难点出发,分析了钢结构住宅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上海建筑全产业链的建筑钢结构住宅体系和规划,并对钢结构住宅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住宅技术在建筑、结构、机电安装、装饰等各方面的技术配合。通过研究,形成了上海建工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同时为我们讲解了BIM技术在该项目中的应用。

东南大学教授舒干平:《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新常态、新技术》

舒教授从四个方面阐释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危机与困境、机遇与挑战、突破与创新、转型与发展,穿插了许多工程经验和实际案例。报告内容丰富、直观、生动。

5月14日下午议程

同济大学王伟教授:《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单面螺栓连接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王教授在演讲中提到,钢结构的连接方式有两种:焊接和螺栓。与焊接相比,螺栓连接装配效率更高、质量可靠,是钢结构现场装配技术的发展方向。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钢管柱截面构件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H型钢柱来说,用高强螺栓连接梁与柱比较简单,但对于钢管型材就不那么容易了。传统螺栓的技术问题是需要两侧紧固,难以用于封闭钢构件的连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单面螺栓的应用诞生了。同济大学在创新精神的指导下,研发出满足摩擦型高强螺栓受力要求的分体式单面螺栓。基于分体式单面螺栓的优越性能,一些项目已开始使用该产品。

中国建筑设计院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张首峰:《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

张先生详细阐述了钢结构技术体系包括结构系统、外围防护系统、室内装饰系统、设备及管道系统在低层、多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并总结了并分析了钢结构前期存在的问题。结构体系与房屋类型冲突,梁柱裸露,大量湿作业和二次砌筑,防腐、防火、排水、节能隔音,传统装修难度大,造价和施工难度大工作方向。他认为,大家应该摆脱将装配式建筑等同于预制混凝土结构(PC)和将所有钢结构建筑认定为装配式建筑这两个误区。钢结构住宅应向大开间、大进深、空间灵活的方向发展。钢结构住宅的健康发展需要钢结构、外部防护和内部装饰系统的协调发展。钢结构住宅应充分发挥其在抗震性能和施工工期方面的优势。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钢结构工程研究所结构室主任王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研究与实践新进展》

王总介绍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研发的新型装配式钢结构全生命周期通用建筑系统,旨在解决目前行业的技术痛点。该集成系统涵盖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四大系统,即结构系统、外围防护系统、室内装饰系统和设备管道系统。建筑方案设计考虑利用钢结构的优势,形成较大的室内空间。竖向构件的设置考虑了建筑生命周期中装饰改造的可能性,构建了建筑的自由平面。结构体系由异形柱框架与钢板剪力墙组合而成。梁柱构件与墙体等宽,因此房间内没有突出的梁柱,适应了中国居民的生活习惯。剪力墙构件是易于安装和更换的成品结构产品。

浙江绿色建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精功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田玉志:《钢结构装配式公共建筑产品体系及工程应用》

田老师给大家讲解了什么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他通过绍兴技师学院项目,详细介绍了精密绿色钢结构公共建筑技术的应用。他还提出打破原有的设计方法,进行一体化、精细化设计。与改进施工工艺和降低成本有关的考虑因素。

上海泰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力:《农村自建房创新装配式结构体系》

彭总在演讲中介绍了一种不限于结构体系或材料类型的新型角柱低层装配式结构。该系统是一种采用角柱作为抗侧力构件和钢结构的创新结构体系。其特点是成本低、用户体验好、采用工业化标准化建筑构件。他认为,一套系统无法覆盖所有别墅,不同别墅需要区别对待。只有成本下降了,装配式建筑才能真正取代传统建筑。根据建筑特点,以产品化的思路进行研发,可以实现成本低、工期快。

中国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结构工程师顾雷:《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新趋势及工程实例》

顾总详细介绍了中建科技近年来在钢结构产品业务、智慧工地、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中建科技与香港强强联手孔宁达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开发完成了景观雨棚结构设计及香港国际机场天桥钢结构工程。景观屋顶覆盖了连接酒店塔楼和裙楼服务和娱乐设施的公共空间,以及大型赌场。投影面积约8100平方米,扩建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周边支撑分布在不同楼层、不同高度,总用钢量为1800t。结构是没有任何二次装修的建筑。香港国际机场天桥位于香港国际机场东南部,连接北卫星客运廊和一号客运大楼。由主桥、NSC侧辅桥和T1侧辅桥三部分组成。主桥是一座横跨机场跑道的中心支撑拱桥。由于现场不具备长期施工条件,各施工方齐心协力,创新采用“惠州生产、中山组装、香港组装”的方式中山钢结构工程公司,确保了项目建设进度。

上海欧本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甲壳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实践》

奥本钢构有限公司以装配式建筑核心构件(主要包括现浇柱、现场预制梁、钢次梁、钢桁架楼承板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创新设计了相应的夹层式壳柱、壳梁以及改进的最优肋、最优端梁、最优弦梁等,并采用创新的最优节点方法对钢结构的节点进行设计,最终形成完整的新型夹芯壳柱甲梁一体化预制装配式建筑框架系统。陈总认为,应该考虑影响结构设计的所有变量,充分尝试各种组合,不断创新,结合需求,解决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价值!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卫星:《预制混凝土构件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李先生在报告中明确表示,新西兰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对建筑设计的抗震性能要求非常严格。因此,预制系统的选择往往以优良的抗震性能+高效的现场施工为主;结构系统不限于单一结构类型。钢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是目前主流的结构形式;抗震设计要求高,消能减震技术广泛应用,建筑设计师对支撑的接受度很高。高,支持也给用户带来安全感;预制混凝土竖向构件的连接主要采用灌浆锚杆搭接连接,少数工程采用钢套灌浆连接; PC外墙挂板集成装饰围板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基本采用点连接方式;公共建筑中楼板构件类型有多种选择(组合楼板、叠合楼板、双T板、预应力空心板、免模现浇板等),楼板与竖向构件的连接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坛概况

会场座无虚席,与会者热情高涨

参展风采

论坛期间,十余家装配式建筑领域覆盖全产业链的优秀企业参展,展示了数十项行业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

上海欧本钢结构有限公司

江苏合能人居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泰特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万星科技有限公司

芜湖科艺住宅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泰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钟化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中建第三工程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至此,第十四届装配式建筑论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创新应用与发展研讨会第一天圆满结束。

感激的:

中国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

长三角区域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联盟

江苏省建筑业现代化创新联盟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和房地产业促进中心

江苏建联建筑工业现代化研究院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技术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深圳市建筑工业化协会

同济大学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欧本钢结构有限公司

江苏合能人居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万星科技有限公司

芜湖科艺住宅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

钟化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徐州新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绿建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中建第三工程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龙源明珠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泰特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

强烈支持本论坛!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