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雨后的空气充满泥土的味道。在浅墨色的天空映衬下,成片的裸露钢构厂房桁架,显露出遒劲的力量。要不了多久,眼前这片腾挪出来的209.5亩土地,就将进入招拍挂程序。预计到四季度,这里将启动开发建设路南街道一处崭新的城市综合体。
“目前,肖谢老旧工业区内的55户民房已全部完成拆迁,59家企业即将全部签约完成,累计共拆除厂房面积45000平方米,各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并临近尾声。”路南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华林表示,这场持续了1年3个月的“战役”,依然丝毫不能松懈。
活动板房 见证“硬核担当”
肖谢老旧工业区地处我区南大门,位于路南街道的中心地段,是全区最早建设的一批工业区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演,肖谢老旧工业区已经不能适应城市更新的需要。工业区内的优质企业大多已经成长搬迁,剩下的大多为租用厂房的“低小散”企业,环保和安全压力与日俱增。
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就是腾笼换鸟、改造提升。
在征地拆迁的现场,一排集装箱板房特别引人瞩目。每家每户的拆迁协议就在这活动板房里逐个签订。
“这就是我们开展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工作的‘前哨阵地’。”路南街道办事处常务副主任张云辉说,自今年5月起,肖谢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工程启动民房改造计划。两个月来,活动板房里彻夜不眠的灯光,见证了路南铁军的担当。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老旧工业区改造的拆迁任务,路南街道由书记、主任、副书记挂帅,几乎全员出动,昼夜不歇奋战在拆迁现场。
“每天都在接拆迁户的电话,根本不分昼夜。”肖谢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工程企业组三组组长、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罗莉莉说。
“看着基层干部这么‘硬’,我们打心底里‘服’。”拆迁户们说,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干部们这么拼,自己也应该主动配合旧钢构厂房出售,为路南的发展做点什么。
风雨之间 体现“侠骨柔肠”
“好的,请问您在哪里,我们马上到。”聊到如何把一项项工作“啃”下来,这句工作人员的口头禅可见一斑。
“只要能把协议签下来,我们跑几次、等多少回都没关系。”肖谢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工程企业组二组组长、街道安监办主任胡欢说。
企业主往往很忙,经常出差在外,但评估工作又非常细致,每一次细小的调整,工作组成员都要等到企业主回来,把确认书送到他们面前签字,不得也不能马虎。
除了方式方法上的耐心细致,他们更是“一再自加压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宇宙玻璃厂是肖谢老旧工业区内一家技术含量较高的成长型企业。在拆除搬迁的过程中,该企业新装的光伏发电设备却因对不上目前的拆迁政策旧钢构厂房出售,得不到补偿。为此,路南街道主动为企业排忧,通过司法途径为其增加补偿,减少企业在搬迁过程中的损失。
另有一家停止经营多年的企业,企业主已是70多岁的老奶奶。拆迁协议签订后,拆迁款却因无法重新开户而入不了账。工作组成员为其联系银行、工商、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种机构,还找其他企业主打听,尽力帮其解决问题。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跑腿’的角色。”胡欢表示,当看到企业如此支持配合工业区的改造,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说实话,每一家拆迁的企业,多少都会受到实际的利益损失,但是,绝大部分的企业主都能深明大义、着眼未来,为城市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腾出空间。”路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叶敏说。
而对于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路南街道则积极为他们争取置换用地。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落实了新的企业用地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或许我们可以再等等,让落后产能自然新陈代谢,但时代的号角要求我们必须主动作为、更有担当。”罗华林如是说。
转型途中,阵痛不可避免。但这里孕育着新生,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