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生态城中建钢构武汉公司生产车间:李云飞的工作日常

   日期:2024-11-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99    
核心提示:圆管焊接,一蹲就是一整天、一趴就是数小时,对李云飞这位有18年焊接经验的老焊工而言早已习惯。从当年1月寒冬,到8月盛夏,李云飞和她的工友们硬是啃下这块硬骨头,一次总装焊接合格率达到98.5%以上。

近日,位于中法生态城的中建钢构武汉公司生产车间内,各种设备的轰鸣声、焊接声、切割声交织在​​一起。

一个娇小的身影蹲在水平的钢管上深圳钢结构焊工,控制着半自动焊接设备。我看到她的灰色工作服上绑着一根安全绳,蓝色头盔上挂着一条白色条纹毛巾,缠在她的脖子上。黑色的面具遮住了她的脸颊。只有她的眼睛暴露在外。

李云飞蹲在圆钢管上干活。记者 张恒 摄

在男人聚集的制造车间里,李云飞是穿得最紧的,也是干活最辛苦的。她的帽子、衣服、裤子和手套都沾满了黑色的灰尘。 “她刚刚钻进圆管并用手焊接它,把自己弄脏了。”

2月12日,大年初三,李云飞从鄂州老家回到武汉。工厂订单很多,她从大年初四开始上班就没有休息过一天。 “这些天,她实行白班,工作时间是早上7点30分到下午5点30分。”

圆管焊接需要蹲一整天,躺几个小时。李云飞是一位有18年焊接经验的焊工,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2022年,她和14名工人用8个月的时间解决了一项世界性难题:将厚度为200毫米、屈服强度为690兆帕的高强钢完美焊接。

“异型钢构件空腔最窄处只有30厘米高,我身高1.65米深圳钢结构焊工,只能放进去半个身子。”李云飞清楚地记得,板材的焊缝必须保持在100摄氏度以上。人在腔体内焊接,枪在腔体外烤,就像铁板烧一样。大颗大颗的汗珠不断流下,滴在滚烫的钢板上,瞬间冒泡蒸发。

李云飞在圆形钢管内工作。记者 张恒 摄

焊接人员每20分钟更换一次,15名队友轮班工作。从一月的寒冬到八月的盛夏,李云飞和同事们奋力攻克这一难关,首次装配焊接合格率达到98.5%以上。

从光谷转盘雕塑“银河”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项目到巴基斯坦布托国际机场,李云飞的钢结构焊接工程支撑了中国及世界各国的众多地标建筑。 ——共建“一带一路”。

谈及新年愿望,李云飞说:“一是安全生产、平安无事,为共建‘一带一路’打造精品工程。二是希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女儿初二,一定会快乐成长的。”

(长江日报记者张恒通讯员王颖李博灿)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