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主阵地为何是昔日又重又黑的宝山区?

   日期:2024-11-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54    
核心提示:从钢花四射的厂房,摇身一变成为科技感十足的会博中心,这是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热度”和“速度”的最直观表达。宝山建设科创主阵地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区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在各种场合为大家统一思想,理清脉络,讲清逻辑——“南大地区是宝山科创主阵地建设的两大核心承载区之一,在整个宝山的未来发展中,举足轻重。

今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形成基本框架。

但直到去年底上海“十四五”规划发布,有一个问题始终令人困惑: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有引领区和承载区,但主力在哪里?位置?

扬帆新征程,上海终于解开了最后一块拼图。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举动,但答案却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改革排头兵的不是浦东新区,深度参与科技创新的不是杨浦区,G60科创走廊的起点不是松江区,不是徐汇区,是国际人工智能大会的主场……却是过去的“重”“暗”区,难以翻身。宝山区!

成为“主阵地”,不仅意味着厚望,也意味着责任重大,更意味着没有退路。布局300多平方公里土地,需要重新勾画蓝图,在原有“钢城”结构的基础上建设“创新城”。这不再是一场“弯道竞赛”,而是真正的“变道超车”。

不后悔做出的举动。信心从何而来?信心从何而来?

只有站起来才能跑得快

一夜之间气温骤降,滴下的水结成了冰。冬天驾车行驶在保山的街道上,你能感受到如春天涌动般的生机与活力。

在距人民广场15公里的宝山南大片区,已拆迁土地总面积629.80公顷,成为上海外环最大的未开发区域。十年磨一剑,这片曾经最脏最乱的区域终于变成一张“白纸”的那一刻,恰逢宝山科创中心主址开工建设。天时、地利、人和,一座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南大智慧城市正在这里崛起。目前已开工项目52个,总投资近400亿元。上海(宝山)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中心、合成生物产业园建成。第一地块百米双塔结构已封顶。

图注:陈梦泽俯瞰南达地区

向东,便是著名的宝山吴淞工业区。工厂、废气、过往卡车扬起的灰尘……曾几何时,这里是一个在时间深处停滞的破旧过时的城市界面。如今,这片2490万平方米的土地已抖落“尘埃”,即将蜕变成吴淞创新城:产业耦合、环境融合、功能复合、空间叠加、机制开放、多功能、生态之城一体化。现代化、智慧型、创新型城区。

2490万平方米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上海黄浦区的面积只有205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吴淞创新城比整个黄浦区还要大!未来,它不仅是一座创新城,更是上海的城市副中心。这里将拔地而起三座摩天大楼,高度分别为200米、170米和155米。如此超高的建筑群不仅将刷新宝山的天际线,在整个上海外环地区也是前所未有的。

向北看,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罗店工业园区、宝山工业园区和金邑产城融合区,已形成高端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高端医疗服务和生物医药生产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上海宝钢钢结构_宝山钢结构_宝山宝钢钢构乐

2021年,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将推出总计近13.7万平方米的物业和定制工厂。完成汉氏联合、宝鸡药业等项目拿地,引进博沃生物、优卡迪、正大天庆康方等一批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新建国生宝山药谷、天瑞金MAX科技园。载体,助力朝晖药业、景丰药业等医药企业做大做强。

环顾四周,今年刚刚成立的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分类政策,在大学科技园建设上“多点开花”。

其中环商科技园围绕上海大学形成了多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已成立静海无人船、AGV、中以检测等123家企业,24项创新成果、工业软件系统等项目成功转化。突破“卡脖子”难题。新推出的和海孵化加速器3个月内已引进科技企业21家。

图注:陈梦泽俯瞰南达地区

11月24日,宝山与复旦大学共建的宝山复旦科技创新中心揭牌。当天,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赵东源领衔的功能介孔材料等8个重大创新项目启动。研发项目。此外,与悉尼科技大学合作的上海创新研究院、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的大学科技园分院、与同济大学合作的同济创新园、创业孵化中心等与北大科技园合作的夏令营也已落地宝山。

这一切,如同激昂的鼓点,让人们在摆脱传统落后商业形态的束缚,轻轻转身后,充分感受到脚下这片热土的强劲脉动;他们还可以一睹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工作的人们的风采。机遇和争第一的不懈态度。

回首今年1月28日,同样是在寒风中,宝山区全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在中国宝武钢铁博览中心召开,标志着宝山区开启了全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篇章。宝山“北转型”、科技创新战略进入全面建设期。

会议发布了《宝山区推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建设三年(2021-2023)行动计划》,重点围绕成果转化、科技创新、金融等五个重点领域创新人才、创新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28项,制定了68项具体规划。

令人惊讶的是,就在会议召开前几个月,这个会场还是宝武2500立方米高炉区。从钢花厂房改造成科技博览中心,是科创中心主场地建设“热度”和“速度”最直观的体现。

对于宝山区科技创新主阵地建设,区委书记陈杰有一句话在宝山干部和科技创新企业中广为流传:只有开始蓄势待发你能跑得快吗?这意味着,只有科技创新和建设动力上升,才能实现更快发展。

十个月后,这一说法得到证实。据统计,今年1-11月,宝山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投资增速均居郊区第一;技术合同登记数1070件,增长一倍以上,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近30亿元,增长2倍,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在2021年公布的第五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中,宝山区也位列全市第三。

信心凝聚一颗心

在宝山区同济路669弄T7商务楼顶层,有一家由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创办的“科技创新厅”。

28层落地玻璃窗东望三江交汇处,南临南大智慧城,西接吴淞创新城,北临宝山区及行政中心。可以说360度观赏宝山300平米。千米科技创新蓝图的绝佳区位。

昨天,记者探访了这个“会客室”。一进门,我发现“科技创新馆”五个大字旁边有一个圈起来的“24”。 “我们的接待室24/7开放,希望通过全方位的个性化高品质服务,点燃灯火通明、开夜车的宝山科技创新之光。”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景红告诉记者。

图注:宝山火炬城沣汇28楼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接待室 陈梦泽 摄

据介绍,作为人才、政策、资本、信息等要素协同聚集的平台,不仅能为各类科技创新团队提供一流的客户交流、成果展示、转化服务的环境,技术交易,还对入驻项目颁发证书。 “科技创新卡”。持卡企业可享受接待室提供的200多项个性化科技服务。 “我们还专门开通了36512345”客厅服务热线。这个号码既是一个电话号码,也是一种服务理念,象征着365全年无休的服务和“12345”市民热线。 ”

在“科技创新客厅”工作的大部分是年轻人。 24岁的宋一欣今年1月从抖音辞职,成为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员。“别人跳槽通常年薪会高一些,我却降薪来到这里,我的收入是以前的一半。”宋益欣告诉记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她相信宝山科创的未来。 “我还年轻,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更长远的计划。我相信我的愿景。”

另一个和宋益欣有同样选择的人是28岁的郭天成。郭天成此前曾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从事审计工作4年。 “‘四大’就像一所学校,很多人完成学业后,都会选择离开,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方向。”郭天成相信宝山钢结构,宝山大学科技园未来的发展将成倍增长。他所学的东西将会派上用场。他还减半薪水,成为这里的财务总监。

年轻人的信心植根于长远,但也源于当下。 “科技创新馆”旁边一座在建的建筑,就是宝武钢铁的“先锋楼”。建成后,将落户宝武中央研究院、宝山“科技创新人才港”,以及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与飞达加速器联合建立的生物医药共享实验平台……各科技创新工程、各科技创新园区。 ,科技大厦在宝山不断壮大。这就是年轻人能看到的未来。

事实上,即使与年轻人相比,46岁的朱景红的勇气也毫不逊色。四十多岁时,他离开体制内的舒适区,毅然辞职创业。选择的背后,勇气从何而来?

勇气源于自信,自信源于同心。打造保山科技创新主阵地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在各种场合统一思想、理清脉络、理清逻辑——

上海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既要绽放“科技之花”,又要结出“产业果实”,形成完整拼图,形成良性循环,全方位提升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宝山不想做一个全能的“尖子生”,而是一个勇于担当重任的“特长生”,构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主阵地。从这个角度来看,保山不仅有优势,而且很多都是“独一无二”的。

宝山钢结构_上海宝钢钢结构_宝山宝钢钢构乐

图注:宝山火炬城沣汇28楼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接待室 陈梦泽 摄

首先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上海2035总体规划将宝山纳入上海主城区,与中心城市连片发展,承载未来城市的核心功能。保山兼具中心城和郊区的优势,空间资源相对丰富,要素成本相对较低。

二是产业腹地优势。该区重点改造地块面积数十平方公里。南大、吴淞两个“衣料”地块的开发已启动。还有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不仅可以为中心城市提供优质的科技创新载体,还可以提供大规模的成果转化和先进制造基地。

三是毗邻大学的优势。区内有上海大学,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学科国内领先,拥有智能制造、高温超导等重点实验室。周边有复旦、同济等著名学府,以及全市近一半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四是地方央企优势。宝山拥有像宝武这样的龙头央企,资金、土地优势明显,科研技术实力雄厚。创新合作模式,协同推进关键技术产业化。例如,宝武拥有汽车用钢、硅钢、轨道关键零部件等国家级创新中心。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产品和技术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

此外,还有交通枢纽优势。宝山是上海的北大门,毗邻江海。随着北海岸高铁、沪通铁路的建设,宝山连接长三角的枢纽地位将得到加强。全区现有和在建轨道交通线路5条,规划5条。 15号线、18号线以及中工路、长江路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将进一步连接宝山与浦东张江、前滩、杨浦五角场。 、闵行紫竹等创新高地。

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来看,保山确实有很多比较优势。为此,区委书记陈杰始终呼吁宝山广大干部群众:要有“不是我”的信心,“除了我还有谁能行”的信心,以及“我会成功”的责任。

只有破茧才能化蝶

一片紫菜滩自东向西贯穿宝山,连接吴淞和南大。

随着河水变得更加清澈,河两岸的老工厂、老堆场都变成了迷人的高科技园区。这条宝山人眼中的母亲河,已成为一条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之河”。

中枣浜与南北高架交汇处形成“四个象限”,被称为一号湾。最著名的“二象限”是智慧湾和焦云智慧湾。这是一对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的“姐妹”。前者已是4000余名白领“安居乐业”的科技艺术园区,入驻各类文科创新企业430多家,孵化器3个。小微企业200多家;后者也欢迎一批批机构和企业入驻。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智慧湾,这里已经是网红热门打卡地。黄昏时分,由各种容器改造而成的“创客部落”的窗户里射进温暖的光线。公园内,雕塑、大树、小草、鲜花,以及星罗棋布的艺术工作室、网红餐厅、咖啡馆,给原本的铁艺“丛林”增添了温馨与闲适。这种街区式、开放式的园区在艺术风格上充满了烟火气,打破了人们对工业园区的刻板印象。

很难想象,五年前,这里还被称为“三毛之地”——房屋是“简陋的大棚”,地面是“荒地”,环境“毛骨悚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垃圾场、搅拌站、破旧的收集卡……智慧湾如何“无中生有”创造奇迹?科方集团董事长陈健每次谈起此事都颇为感慨。

宝山宝钢钢构乐_上海宝钢钢结构_宝山钢结构

图注:智慧湾无人配送车行驶 陈梦泽 摄

“我最初选择这里是因为成本低、交通便利,但最初的困难确实超乎想象。”陈健说,尤其是这里的市政、商业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一切都必须自己做,起步非常困难。难的。

公园开放了,一切才刚刚开始。在很多人眼里宝山钢结构,保山是郊区,地处偏僻,人气不够。如果吸引不到人,也很难吸引到企业。 “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聚集人气,当时3D打印非常流行,我们就试图吸引国内最大的3D打印公司入驻,这也是第一家落户智慧湾的高科技公司。 ”

陈健告诉记者,这家公司的入驻,不仅是招商引资的突破,也为智慧湾的知名度增添了一笔。园区以此为契机,建立了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此后,3D打印创客空间、3D打印技术应用中心等3D前沿技术和时尚在这里逐渐形成市场,吸引了一大批集科技、时尚、艺术为一体的企业落户于此。

从聚集人气到聚集产业。在陈健看来,宝山区科创中心主阵地的建设,无论优势还是困难,都与他当初的经历非常相似——土地成本低、发展腹地大、环境好。仍有待提高,声誉亟待提高,但他相信,只要坚持度过最初的挫折和困难,“科技创新宝山”这个品牌就一定能够打响。

宝山区委书记陈杰手里始终保存着一张他用手机拍的日出照片,记录了他到宝山上任后的第一个新年: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吴淞口灯塔静静矗立。朝霞中,大大小小的船只穿梭,海鸥展翅翩翩,预示着宝山更加美好的未来。

美好的明天必须通过艰苦奋斗来实现。对于如今的宝山来说,变道超车、最后到达的人并不容易。陈杰自己也坦言,面对很多难啃的“骨头”,他“非常着急”,有时真的睡不着。

这其实是很多宝山科创干部的共同感受。宝山南大区域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上海南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南大是宝山主科区建设的两大核心区之一”对宝山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张鹏告诉记者,他2002年到保山打工,当时保山的经济规模可以跻身全市前三,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落后了。 “虽然有客观原因,但说实话,我们老百姓心里都屏住了呼吸。”

对于张鹏来说,“北转型”是一次挑战,也是他期待多年的一次机遇。宝山能否脱胎换骨,就看这一次了。 “现在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我们身上,每次开会汇报,往往都会指定我第一个发言,这种压力是你无法体会的,除非你亲身经历过。”

压力大,动力也大。张鹏告诉记者,今年,他明显感觉到同事们的精神面貌不一样了。 “我们这里90%以上的人都很年轻,很有上进心。每天下班后,很多人都忙到九点、十点才走。第二天早上,我七点就来上班: 30,以为很早,结果……当我走进去时,发现很多人已经在工作了。”

幸福的未来是可能的

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上海宝钢钢结构_宝山宝钢钢构乐_宝山钢结构

著名脱口秀演员何光智曾在脱口秀发布会上抱怨保山:“我们家住在另一个郊区,在保山那边,尤其是保山。”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何光智最终选择搬离宝山。 ,搬到市中心。

何光智虽然不是科技人才,但他的选择其实代表了很多人的共同看法。如何吸引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来到保山、留在保山、在这里安居乐业?这既需要硬环境,也需要软实力。正因为如此,宝山不仅要建设科创之城,还要建设开放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

以备受瞩目的吴淞创新城为例。规划中,吴淞创新城生态绿地占比不低于25%,首个落地项目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这一切,都为老工业基地注入了生态文化元素,对于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精神品格、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具有巨大作用。

吴淞创新城还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回归宜人尺度的小街区,构建层次丰富、立体结构的慢行交通体系,实现公共交通与个人出行的有机协调;同时,通过增加路网密度,完善交通综合功能,丰富吴淞创新城的“毛细血管”,增加小街区道路的可达性和步行性,促进绿色交通、低碳环保。

图片说明:智慧湾3D打印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正在操作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陈梦泽 摄

区委书记陈杰介绍,交通规划看似是道路与道路、建筑之间的连接,但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融合与沟通。 “当人们交往时,如果不需要等待很多红绿灯,不需要穿过很多马路,能够很容易地看到对方,那么他们的交流意愿就会大大提高。”

未来的吴淞创新城,占地560公顷的中央钢铁园区也格外引人注目。宝山在加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注重工业遗存的保护和改造,保留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前面提到的上大美术学院也对原有的生产空间进行了盘活利用,改造为文化创意基地,为市民和学生留下了更多的生活休闲空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宝山区地处长江下游,每年都可能受到台风和雨季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吴淞创新城还是南大智慧城,都贯穿海绵城市的理念,既不浪费资源又兼顾景观,使城市既有“面”又有“里”,成为典范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现代化宜居美丽城市。

针对各主体的人才资源,宝山区还出台了不同类型的激励政策,基本建立了多功能、梯度的人才政策体系,持续打磨人才“樱花卡”特色服务品牌。目前,“樱花卡”涵盖人才生活服务、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市场化服务项目多达156个。

除了居住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更重要的软实力指标。在上海北生物医药园区建设中,罗店镇是重要承载区。镇党委书记王伟杰告诉记者,为引进汇永药业、博沃生物等优质项目,形成更加丰富的产业生态和创新链,该镇找准企业痛点,创新性地推出了“业主主动改造+园区专业招商+“个性化厂房”模式,由专业建筑公司对旧厂房进行改造,然后通过政府部门架桥转租给药企,不仅省去了建厂的繁琐流程建设独立工厂,也满足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宝鸡药业董事长刘彦军的手机壁纸上有一个门牌号:“罗新东路555号”。刘彦军告诉记者,他的公司落户罗甸已经两年了,已经完成了从科技公司到实业公司的转型。现在正在等待工厂建成投产。 “这个门牌号是工厂的地址,是专门对口服务的金牌服务员帮我搞定的,工厂还没建好,门牌号已经处理好了。”

在刘彦军看来,落户这里最吸引人的不是奖励和折扣,而是“政策始终清晰,官员务实专业”。 “其实我来罗甸的时候,并没有给我承诺任何好处,但我觉得和地方政府打交道最重要的是政策是可预测的,一切都写得很清楚,每个人都受到平等对待。我不认为”我不喜欢一切都不确定的事情,尤其是干部职位变动可能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让我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尤其让刘彦军感动的是政府部门在公司成立、建厂过程中提供的全周期服务。 “任何需要,任何问题,任何认可的问题,都会有金牌服务员对此负责。这些年轻人的效率和专业能力是一流的!”

Xinmin晚报首席记者Pan Gaofeng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