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才集团正式揭牌,即将迎来一周岁生日。作为全国首个省级人才集团,该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引起广泛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一年来山东聚鑫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山东人才集团在人才引进、人才服务等方面实施了多项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久前山东聚鑫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山东召开全省工作动员大会,再次对人才引进和创新提出新要求。面对新形势,山东人才集团将如何应对?
◎山东商报、苏报新闻网记者 丁一凡
他既是董事长又是“人才大使”
夏奥福是山东文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但除此之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山东人才集团的“人才大使”。
在担任如此新颖职务的同时,夏奥福还为山东合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对接了广西大学郑汉波教授,也为山东聚鑫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精准对接了同济大学,先后帮助介绍陈涛教授的“新型墙板体系“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项目”和朱鹏教授的“工业化预制H型钢梁结构项目”等。
“任命到位后,人才工作组根据自身吸引人才的优势,进行了分区分级,迅速成立了联络小组和联络专家小组,形成了相互之间的联络机制。”夏奥福告诉记者,人才集团将及时发布全省引智人才需求信息,并对促成的合作项目进行跟进。
山东人才集团已聘请夏奥福等62名“人才大使”,基本实现了山东“十大”产业的全覆盖。他们创新引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人才大使”,扩大“朋友圈”,高效聚集人才。
事实上,这种“人才大使”模式只是山东人才集团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创新方式之一。自去年2月成立以来,山东人才集团刚刚过去一年。不过,他们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大部分创新尝试都已付诸实施。
例如,在直接人才引进方面,山东人才集团开发了“智慧桥”线上人才引进常态化平台,建立海外人才引进渠道56个,举办人才对接(招聘)活动25场,引进青年博士109名,引进青年博士33名。海外留学人才、省外专家53人,其他人才5300余人。联合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引进2个重大项目,推动李群生院士、鞠东英院士项目实施。
服务哨站落地北京
在我省召开的2022年工作动员会上,省委书记李干杰指出,着眼未来,要加大力度聚天下英才、用好之才。不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直接招聘之外,灵活招聘也很重要。
山东省人才集团成立时提出,重点打造省外人才创新创业“山东飞地”,打造山东省海外人才引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服务前哨基地,扩大吸引人才的灵活性。当时,这一想法首次提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现在,这一创新举措已得到实施。
北京超易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EDA系统开发的科技公司。入驻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后,已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落户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可以依托北京、山东的资源优势和一站式服务模式,快速实现投融资、市场拓展等关键要素的高效对接和匹配。”上述公司总经理左强告诉记者,落户中心还可以依托山东人才集团在山东的优势,快速实现产品生产经营,开拓产品市场。
据山东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山东人才集团首个“人才飞地”项目,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合作,机构、央企、国内外知名协会、金融机构等,已与投资机构等百余家单位达成合作,与300余名国家级专家、2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建立直接对话机制并与省内及北京100多家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
此外,在上海,协同创新中心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鲁能国际中心;在深圳,协同创新中心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山东大厦;西安初步选定5000平方米场地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在济南,5.3万平方米的“山东人才大厦”项目启动;在青岛,成立了蓝海人才公司,统筹协调沿海七市推进海洋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海洋人才和海外人才。
集团所有员工定位为“人才服务员”
如果说招聘人才的工作被视为“外功”,那么如何为人才提供服务、转化人才的科技成果则可以被视为“内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年来,我们联合成立了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和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打造‘政产学研金融’人才服务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山东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建立了院士专家常态化服务机制,集团所有成员都定位为“人才服务员”。
同时,还印发了《境外联络服务岗位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和《院士专家联络访问服务暂行办法》。共联系走访高层次人才69人次,收集省内外院士专家信息2415条,推动开展各项活动。超过20次。
上述负责人介绍,山东人才集团已开发56个人才服务产品,搭建高层次人才对接服务信息平台,推出高层次人才对接服务公众号,全面服务人才创新创业在山东。与泰安市共同创办泰山高级经理研究所。学院成立一个多月以来,已培训了900多名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管理人员。
从人才成果转化看,在省委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山东人才集团发布了“十大”产业“揭牌引领”名单,涉及60个榜单项目,配套98项技术解决方案。其中,11个项目已竣工。
“我们还建设了‘财创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立了成果库、项目库、人才库、技术经纪人库,建立了人才评价和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获得省级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机构试点,出台人才政策支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
山东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集团已促成技术成果转化案件32起,累计合同金额超过5000万元。完成52名拔尖人才、泰山人才、产学研项目、科技成果第三方市场化评价。
“黄河流域国际人才科技创新共同体”启动
种种迹象表明,成立仅一年的山东人才集团在人才引进、人才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然而,面对此前全省工作动员会议提出的人才引进创新的最新要求,新的一年山东人才集团将如何做?
“一是突出服务全省重大战略。”山东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围绕全省人才集聚形成格局和海洋强省建设,在济南、青岛建设运营“山东人才大厦”。海洋人才港(青岛)分别设立运营人才创业投资基金和海洋人才发展基金,布局海外及海洋人才招聘业务。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启动“黄河流域国际人才科技创新共同体”项目建设。
人才引进方面,实施“智慧人才云平台”省级重大专项,围绕IPO招聘、灵活就业、大学生就业、教育培训等开展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优秀工程师等人才,重点在招聘渠道、需求信息、智能匹配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对于省外、海外人才,利用好人才招募大使和协同创新中心体系,打造深度链接人才资源、人才引进渠道、市场机构、社会组织等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和优化传统线下人才引进品牌活动。
同时,山东人才集团还将打造人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投资基金集团,争取接管财政股权基金受托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项目储备、投资流程、岗位等制度机制。 ——投资管理、监督考核,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打造人才服务金融产品群,加强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对接,加大人才贷款、人才保险等金融产品开发,构建评价体系,建立项目互推荐机制,成立山东省人才基金联盟。响应北京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的要求,积极培育集团所属企业做好上市等指导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