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首个海外钢结构制造厂在阿尔及利亚正式投产运营

   日期:2024-11-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183    
核心提示:也是中建钢构第六个钢结构制造基地,他勉励制造厂全体员工,要居安思危,永葆工匠精神,坚持品质发展,加强属地合作,将制造厂建成阿尔及利亚最具竞争力的钢结构制造厂,为中建钢构、中阿公司乃至中国建筑增光添彩,开创全新的“钢构未来”!中建钢构阿尔及利亚制造厂

当地时间9月19日上午10点30分,

阿尔及利亚位于地中海

在布伊拉省哈比卡雷工业园,

简单而隆重的投产仪式

与《中建中国建筑》

和“中建中国建筑钢结构”CI标志

在现代化的工厂园区举行。

这是中国建筑在海外的第一座钢结构制造工厂。

也是中国建筑钢结构第六个钢结构制造基地。

设计年生产能力8000吨。

将提供给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地区

钢结构设计、制造、安装整体解决方案。

正式投入运营,

标志着中建钢构竣工

国内五大钢结构制造基地布局后,

海外本土化制造的新征程已经开启!

中国建筑钢结构国际化发展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建钢构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戴立贤,中建钢构阿尔及利亚公司副总经理罗建鹏,孙健,中建钢构阿尔及利亚公司投资部总经理,沉中建钢构海外管理部执行总经理洪宇、中建钢构华东大学区党委书记、总经理方春生出席活动。

戴立宪对中建阿尔及利亚公司对制造工厂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鼓励制造工厂全体员工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工匠精神,坚持质量发展,加强本地合作,将制造工厂打造成阿尔及利亚最具竞争力的钢结构制造工厂,服务于中建钢构、中阿尔及利亚公司乃至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增添光彩,开创新的“钢结构未来”!

罗建鹏表示,中建钢构与中阿尔及利亚公司自2012年起携手合作,完美演绎了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阿尔及利亚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等多个标志性项目。此次双方合作建厂,对于中国建筑完善当地资源设施、扩大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方春生表示,制造工厂要结合当地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教育,注重质量标准,持续开发当地资源,扩大当地劳动力培训,开辟中国建筑钢结构海外制造新格局!

戴立宪鼓励制造团队。厂长司胜飞代表制造团队发言。副厂长张斌带领团队进行了质量宣誓,誓要用优质的产品服务阿富汗乃至整个非洲的高端钢结构市场!

卸料机的点火标志着阿尔及利亚制造工厂正式开始运营。

中建钢结构阿尔及利亚制造工厂位于阿尔及利亚布里亚省哈比卡雷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设计年生产能力8000吨。生产构件主要为轻、中型钢结构。可加工焊接型钢、热轧H型钢、圆管、预埋件等各种构件钢结构制造厂,产品适用于公共建筑、酒店、住宅、工业厂房等领域。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设计-制造-安装”等钢结构。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来看看融入地中海的“中建蓝”的创作过程。

向上滑动即可阅读

“中国建筑蓝”融入地中海

——中国建筑首个海外钢结构制造工厂建设记录

9月19日,一场简单而隆重的投产仪式在地中海沿岸阿尔及利亚布伊拉省哈比卡工业园拉开帷幕。

这是中国建筑在海外首个钢结构制造工厂,设计年产能8000吨。将为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地区提供整体钢结构解决方案。它的正式运营,标志着中建钢构在完成国内五个制造基地的布局后,又开启了海外制造的新征程!

老厂房焕然一新

2018年6月,中建钢构与中建阿尔及利亚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中建钢构将提供设备、材料等硬件,并选派专业团队进驻管理;中建钢构阿尔及利亚将提供场地租赁,共享当地经营资质,共同合作施工。

2018年11月,制造工厂团队进驻园区进行现场测试。发现工厂钢柱的实际柱距和垂直度与原设计思路存在偏差。国内团队成员立即根据前方反馈修改方案,审核协商,调整工艺布局。

为保证工期,一线班子全体成员上岗,测量定位,放线切割,打磨整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厂房装修就完工了。

当工厂改造进入构件安装阶段时,遇到了当地设备资源短缺的问题。阿尔及利亚工业生产能力薄弱,大部分工业材料依赖进口,国内连一家钢铁厂都没有。中国很多常见的生产资料都被当地人高价出售。租用一台合适的叉车并不容易。制造团队权衡了从中国部署叉车的成本后,经过艰苦努力,制定了专门的计划。他们决定在4米高的轮胎架上安装电动葫芦,将轮胎架底部与叉车固定,组装成一台简易的“叉车起重机”,安装通过后即可投入使用验收。依靠这种“土”的方法,一周内完成了56根钢柱的安装任务。

经过五个月的紧张改造升级,制造工厂焕然一新,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地中海沿岸。 2019年4月,制造工厂投入试运行。

“动手”教学

阿尔及利亚要求外国公司在当地招聘不少于当地工人数量的三倍,因此工厂里有很多当地员工。为了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管理好当地员工,制造团队“一步一步”为当地培养技能型人才。

起初,由于语言障碍等原因,当地员工对制造工厂颁布的各种规章制度理解不深,执行力度不够。制造工厂团队为每位当地员工分配了一名中国师傅。由于语言沟通障碍,工厂里经常出现“你画我猜”的场景。中国师傅在带领当地员工操作时,往往是言传身教,“边说边指手画脚”。从简单的任务开始,确保当地员工能够独立上手,然后带他们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 “师傅教你一次,你做一次,熟悉了之后就可以一起工作了。”得益于这样的工作机制,大家的整体技能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制造团队还将国内相关管理制度翻译成阿拉伯文,绘制成图册上通俗易懂的口号,在每周的早会上反复解释和落实。

在相处的过程中,当地工人的工作越来越熟练,也越来越认识到与自己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中建管理团队。 。

我们工厂很棒

有一天,一位在职工人主动推荐弟弟来工厂面试。应聘的阿工说,“我希望让我的祖国更加美丽、更加高大,我觉得你们公司有实力,所以我就来了。”

原来,制造团队会对面试成功的当地员工进行入职晋升,并播放法语版企业宣传片,帮助他们快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主动应聘的阿工来到这里,是因为听到哥哥对国内中建能力的称赞。工作不仅仅是谋生,为社会、为国家创造价值的理念在阿公心中萌芽。

海耶特是制造工厂当地员工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工厂建设队刚进驻工业园时招聘的秘书。她精通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解决了工厂建设中的许多问题。热爱学习的海耶特总是穿梭于车间和办公室之间。随着工厂投产,哈耶特的角色转变为工人班长,负责工人的日常管理。每周一次的晨会后,厂长司胜飞总是带着哈耶特去熟悉车间的机械设备,并​​再次讲解制造流程。

如今,在制造工厂的车间里钢结构制造厂,总能看到黄皮肤的中国工人和两三名白皮肤的当地工人,在各个工作站有序地工作。他们的交流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只需一个手势、一个示范、一句SAHUN(阿尔及利亚谚语:谢谢)就可以分配任务。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都在共同建设阿尔及利亚。

每个月的第五个工作日是制造工厂最忙碌的一天,也是员工最快乐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是每月的固定工资日。当地工人领取工资时总是说“Quelle bonne usine”(我们的工厂很棒)。厂长司胜飞总是回答:“Bon service”(你也很棒)。

阿尔及利亚制造工厂试运营以来,中标了第一个制造项目——阿尔及利亚东方商业广场体育馆钢结构制造项目,并顺利完成合同。随着制造工厂的正式投产,中国建筑将继续深入北非的热土,让“中建蓝”展现地中海沿岸最美的色彩。

通过“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以“留”实现本土化制造,

中建钢结构阿尔及利亚制造厂

将继续在非洲大陆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

支持中国建筑的钢骨脊梁!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