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钢结构厂打响“党员工程”实践活动第一枪
近期,中国船柴深入开展“争先锋、提效率、保任务、增效益”“党员工程”实践活动,锚定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瓶颈和重点难点并围绕公司精益生产和技术攻关、降本增效等工作,做好工程项目的选型、审批和下达工作,进一步充分发挥公司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用“红色引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向党的二十大致敬。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所属中船柴油青岛钢结构厂启动“建设模块化柔性快速装配生产单元提升生产效率”党员工程项目青岛钢结构工程,在党员旗帜下引领生产“提速” 。在党支部书记朱建平的带领下,党员高兰云、贾帅、李忠明,以及团员陈浩、下料班组长蒋宗坤等自愿参加了该项目工装的组焊生产,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工装的制作极大地缓解了生产压力,为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按下了加速键。
按照柴油机机架传统的单件装配方法,首先要对每个单件的导轨板、腹板、翼板、底板进行滚压,并对工件的沟槽进行打磨和清理;然后用起重机吊起工件。根据定位工装进行组装;最后通过点焊固定,然后用吊车将单件吊走。由于每个单片机都需要重复这个步骤,非常耗时耗力。党员工程项目《构建模块化柔性快速装配生产单元青岛钢结构工程,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计生产模块化集成装配工装,结合柴油机单件结构的特点,解决了传统装配方式带来的吊装问题。发动机框架。存在运输频率高、生产效率低、占用车间空间大等问题。例如,6S60机架有7个单件和50多个零件。改进后,50多个零件可分为5个模块,并可利用工装快速清洁和组装5个模块,生产效率预计提高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