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桥梁建设新闻”订阅!
只剩下最后13天了! ! !
一场比赛
高度集成
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技术会议
即将开业!
谁参加?
别着急别着急,就让大乔给大家一一介绍吧。
扬声器
嘉宾(部分)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嘉宾介绍
01
欧金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主题: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估及寿命预测
记者简介:湖南省宁远县人。结构监测、控制和防灾减灾工程专家。 1987年毕业于原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执行理事长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IASCM)的会员,国际智能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学会(ISHMII)的副主席。
建立了结构模糊随机振动基本理论,发展了结构抗风、抗振可靠性分析方法,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分析与设计方法;研制了多种结构消能减振装置和减振控制系统,建立了结构减振控制分析和设计方法;研制了多种监测传感器及其嵌入式传感元件,发展了多层次结构生命安全评估方法,建立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方法;开发了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估,以维护决策理论及其应用软件系统为基础,提出了深海浮式平台锚碇截断混合模型试验方法和深海多柱式浮式平台结构。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著作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编制2个相关规范。
02
徐公义
中铁桥梁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报告主题:武汉在建两座长江大桥的设计特点及工程进展
主讲人简介:1984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历任桥梁工程设计软件主编、项目设计组长、设计室副主任、设计室主任、副总工程师中铁桥梁勘察设计研究院.彼亦为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及注册顾问。工程师、特许工程师 (CEng) 和皇家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是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百万人才人选。 2006年当选国家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十大钢结构排名,2014年荣获首届国家杰出工程师奖,2015年荣获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年度杰出成就奖,2018年荣获约翰·罗布林终身奖荣获美国成就奖。
作为该项目的总设计师,徐公义主持了澳门西湾大桥、柳州红光大桥、东莞双层公路大桥、滨州黄河公铁大桥、沿江铁路鄱阳湖特大桥;作为项目负责人,他设计了汕头湾大桥、西泠长江大桥等20座不同类型的桥梁。主持设计了在建的武汉杨四港长江大桥、正在建设的特大跨度悬索桥、镇江五峰山长江大桥、国内特大跨斜拉桥武汉青山长江大桥。
03
田七贤
中铁桥梁研究院院长
报告主题: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最新进展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主讲人简介: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长期从事桥梁与结构工程的科研、设计和咨询工作,主持了国内外重大桥梁工程关键技术问题20余项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
04
詹建辉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院长
报告主题:底板开裂桥梁加固实例
说话人简介:1964年10月出生,现任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部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员。
先后担任荆州、巴东、鄂东、嘉鱼、湘西等长江大桥勘察设计负责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银、铜奖各1项,湖北省优秀设计一等奖5项。他十分重视技术工作的总结。多年来,翻译撰写论文40余篇,发表在《桥梁建设》等国内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上。还在全国桥梁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出版《预应力混凝土局部斜拉索》。参与了《公路斜拉桥详细设计规范》、《公路悬索桥详细设计规范》等多项桥梁设计规范的编写和审查交通运输部。
05
葛耀军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教授
报告主题:缆索承重桥跨度演变和抗风挑战
演讲人简介: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原副会长、常务委员国际风工程协会理事、亚太区召集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
主持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863项目1项、科技支撑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综合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项目。主编出版专着3部,合编出版专着3部。在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3篇,EI收录论文16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在19个系列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主持完成国内外重大桥梁应用研究项目日本矢田川大桥(梁桥)、卢浦大桥(拱桥) )、东海大桥(斜拉桥)、西堠门大桥(悬索桥)等40余个工程。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省部级一等奖5项和部长级。荣获2018年ICARO奖、2016年林同棪奖、2008年IABSE杰出结构奖等国际奖项。
06
李亚东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教授
报告主题:国内外长寿命桥梁的进展与思考
主讲人简介: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常务理事(2014-2018)、中国钢结构协会桥梁钢结构协会副理事长、桥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性与疲劳。分会主任,《桥梁建设》、《世界桥梁》杂志编委,《桥梁》杂志编委会副主任。
主编教材《桥梁工程概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副主编《桥梁论文集》、《铁路桥梁建设》,合编《桥梁工程疲劳应力》 《焊接钢梁》、《一带一路》海峡东大桥等。担任《中国铁道百科全书(工程与公用工程卷)》桥梁分会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第三版桥梁分录撰稿人。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南京长江二桥、重庆菜园坝大桥、武汉杨四港等20余座大型桥梁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大桥、大瑞铁路怒江大桥。 。
07
任伟新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水利工程学院院长
报告主题:基于响应功率谱传递比的桥梁工况分析及应用
发言者简介:1960年5月出生,汉族,博士。清华大学桥梁工程博士后,博士后。 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1996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桥梁与隧道工程特聘教授。 2004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他在日本、比利时、美国和澳大利亚工作了6年。现任5本国际杂志(SCI)编委;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受邀为本专业30余种国际期刊杂志担任论文审稿人;曾应邀到20多个国家的大学做学术报告和专题30余次。讲座。
长期从事桥梁结构稳定性与振动研究与教学,培养博士后8名,博士生29名,硕士生83名。在桥梁/结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与应用、结构损伤识别、小波有限元方法与模型修正、结构稳定性极限承载力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已纳入铁道部桥梁设计规范,并在一些重大桥梁工程中得到应用。
出版专着3部,主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3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国际一流期刊论文12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14年(第3届)和2015年(第4届)中国土木工程与结构领域高被引学者排行榜。入选今年公布的“全球土木工程高被引学者”名单(中国大陆学者6人)。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 2002年回国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
08
王正兴
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报告主题:高铁高精度结算在线监测技术
主讲人简介:中铁桥梁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桥梁结构科学研究。他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液体质量调谐阻尼器(TLMD)和斜拉杆质量阻尼器(LMD)等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并提出了结构振动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算法,提供了为相关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信息。全面的理论基础。负责研发的一系列专利技术和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数十座桥梁和高层建筑的检测、减振和抗震。
相关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和科技发明奖13项,获得专利授权50余项(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发明专利各1项),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入选武汉市第三届“黄鹤人才计划”中国十大钢结构排名,中铁集团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我们也会逐步推出对参会嘉宾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