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形式多样,混凝土应用广泛,锚固技术不断发展

   日期:2024-10-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73    
核心提示:锚固技术有两种锚固工艺:一是在混凝土浇筑前设置嵌件,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考虑固定构件的固定位置等;二是在混凝土硬化后钻孔并安装连接器,这个过程不需要考虑太多细节,连接件可根据需要安装在适当的位置,既便于设计、施工,也便于连接件的安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建筑结构的形式越来越多。目前常见的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等,选用的建筑材料种类较多,但混凝土仍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新建建筑还是旧建筑的维护改造,都与锚固技术,这使得锚固技术不断发展。

锚固技术有两种锚固工艺:一种是在浇筑混凝土前设置嵌件,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考虑固定构件的固定位置;另一种是在混凝土硬化后钻孔并安装连接件。这个过程不需要考虑太多。有了很多细节,可以根据需要将连接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这不仅方便了设计和施工,也方便了连接器的安装。

目前,后锚固技术已在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技术手段包括:机械锚栓、化学锚栓和植筋等。如今,后锚固技术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不可忽视的技术,广泛服务于大众,相应的检测技术也应运而生。

行业标准JGJ 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详细描述了这些锚杆的应用要求。以下是根据标准规定对柱锚的分类、检测技术要求以及现场检测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项目提供参考。

后锚的分类

根据标准,锚栓按其工作原理和结构分为机械锚栓、化学锚栓、化学植筋等多种类型的锚栓。

机械地脚螺栓是指地脚螺栓与锚孔之间通过摩擦或锁紧而形成的地脚螺栓。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扩底锚栓和膨胀锚栓两大类。

化学锚栓是由金属螺钉和锚固胶组成的锚栓,锚固胶形成锚固效果。可分为普通化学锚栓和特殊倒锥化学锚栓。

化学植筋,简称植筋,是国内工程施工中最常用的后锚栓连接固定方法之一。利用化学粘合剂将带肋钢筋、长螺钉等固结到混凝土锚孔中的一种后锚固生根构件。通过粘合和锁定键的作用,可以锚固连接的部件。

对于膨胀锚栓和膨胀底座锚栓,混凝土基材的厚度不应小于2hef且≥100mm。

对于化学锚栓,混凝土基材的厚度不应小于hef+2d0且≥100mm。

其中,hef为锚杆有效埋置深度,d0为钻孔直径。

锚杆不应布置在混凝土保护层内,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包括装饰层或抹灰层。承重结构中使用的地脚螺栓公称直径不应小于12mm,锚固深度应≥60mm。

植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受拉钢筋宜取0.3ls、10d、100mm之间的最大值;对于受压钢筋,应取0.6ls、10d、100mm之间的最大值;悬臂构件还应乘以修正系数 1.5。其中,ls为植筋基本锚固深度,d为钢筋直径。

植筋距混凝土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5d,且不宜小于100mm。当植筋与混凝土边缘之间有垂直于植筋方向的横向钢筋时,且横向钢筋的数量不小于Φ8@100或其当量截面积,且有埋植钢筋锚固深度范围内横向钢筋不少于2根。 ,种植肋与边缘的最小距离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50mm。植筋间距不宜小于5d。为了保证植筋效果,规定植筋时不能使用光面圆钢。

锚固承载力现场检测方法

1. 抽样原则

同一品种、规格、强度等级的锚栓应安装在锚固位置基本相同的相似构件上,作为一个检验批次,并从每一检验批次所包含的锚栓中进行抽样。后锚栓应进行现场无损拉拔承载力检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还应当进行破坏性检验:后锚固部件安全等级为一级;悬臂结构和组件;对后锚固设计参数的疑问;对工程锚固质量存疑。

现场破坏性检验应在锚地区以外同等条件的地点进行。每批检验锚栓总数的0.1%,且不少于5只。当锚栓为植入钢筋且数量不超过100枚时,可抽取3枚进行检验。

(1)锚固件质量无损检测

对于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检验批次的锚栓应按JGJ 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附录C中的抽样数量进行检验:

检验批中地脚螺栓总数

≤100

500

1000

2500

≥5000

最小样本量

20%且≥5件

10%

7%

4%

3%

一般结构件按重要结构件抽样数量的50%且不少于5件进行检验;非生命线工程的非结构构件,每批检验应抽取锚栓总数的0.1%,且不少于5件进行检验。

(2)锚固质量无损检测

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每检验批应抽取植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根进行检验;对于一般结构件,每批检验应取植筋总数的1%钢结构锚固,并不少于3根进行检验;非生命线工程的非结构构件,每批检验锚栓总数的0.1%,不少于3个。

2、加载方式的选择

测试锚杆抗拔承载力的加载方法可以是连续加载,也可以是分级加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进行无损检测时,施加的载荷应符合下列规定:

连续加载时,应在2~3分钟内匀速加载至设定的试验载荷,并保持载荷2分钟。分级加载时,应将设定的试验载荷分为10级,每级加载1分钟,直至达到设定的试验载荷,保持2分钟。负载测试值应为总和中较小的值。

地脚螺栓抗拉承载力的设计值应由设计单位提供,检测单位和其他单位无权自行确定。

(2)进行破坏性检验时,施加的载荷应符合下列规定:

连续加载时,锚栓应在2~3分钟内匀速加载直至锚固失效,植筋应在2~7分钟内匀速加载直至锚固失效。分级加载时,前8级,每级荷载增量为 ,每级荷载保持时间为1min~1.5min;从第9级起,每级荷载增量为 ,每级荷载保持时间为30s,直至锚固失效。

3. 试验结果评价

无损检验的评定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1) 试件保持荷载期间,锚栓无滑移,基础混凝土无裂纹或其他局部损坏迹象,加荷装置荷载示值在2min内不下降或跌落不超过试验载荷的5%。 ,应评定为合格;

2)当检验批所抽取的样品全部合格时,判定该检验批为合格检验批;

3)当一个检验批中不合格样品不超过5%时,应另外抽取3个样品进行破坏性检验。全部检验结果均合格的,该检验批仍可评定为合格检验批;

4)当检验批中样品不合格数超过5%时,判定该检验批不合格,不得重复检验。

地脚螺栓拉拔损坏常见的情况有以下三种:

1)锚栓断裂主要是锚杆钢材存在缺陷造成的;

2)地脚螺栓与混凝土一起被拔出,混凝土出现圆锥形破坏,这主要是混凝土本身的缺陷造成的;

3)地脚螺栓直接从混凝土结构上掉落并被拔出,混凝土没有明显损坏。这主要是由于螺栓安装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破坏性试验的评定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1) 锚栓破坏性检验时混凝土发生破坏时,被测锚杆实测平均极限拉力不应小于锚杆承载力试验系数允许值与极限拉力标准值的乘积。试验锚栓的拉拔力是否有混凝土损坏,并应进行检查。实测锚杆极限拉力最小值不小于受检锚杆混凝土破坏极限拉力标准值,应评定为合格;

2) 锚栓破坏性检验时钢材出现损伤时,测得的受检锚杆最小极限拉力符合标准中公式C.5.3的规定,应评定为合格;

3) 当植筋破坏性试验结果符合标准中公式C.5.4-1和C.5.4.2的要求时,应评定为合格。

4)当检验结果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判定该批检验后的锚固连接不合格,并根据检验结果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特殊措施。

锚固承载力现场检测注意事项

(1)所使用的拉丝机等检测仪器的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要求。由于施工现场条件复杂,使用时必须注意保护仪器设备,防止仪器损坏。测试前必须检查仪器的状况,测试后必须清洁仪器。特别是千斤顶与油管的接口处必须清洗干净,防止污垢残留,影响仪器的性能。

(2)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检查时,锚栓所在位置的基础必须清洁、平整钢结构锚固,不得有抹灰层或装饰层。由于其结构疏松或粘结强度低,不得作为地脚螺栓的锚固区域。基层应为原混凝土浆面。

(3)对于胶粘锚栓,应在锚栓胶达到产品说明书规定的固化时间当天进行检验。因故需要推迟抽样检验日期的,除经监管单位同意外,推迟时间不得超过3天。

(4)因现场条件无法进行现场破坏性检验的,可在工程施工的同时进行。采用现场浇筑的同等条件的混凝土块作为安装锚栓的基材,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破坏性检查,并事先取得设计、监理单位的书面同意。并现场见证审判过程。

结论

随着结构加固工程的增多和建筑装饰的普及,后锚固连接技术以其施工简单、使用灵活等优点,成为不可缺少的新技术。它不仅广泛应用于现有项目,而且还广泛应用于新建项目。这时就需要采用相应的锚后检测技术来区分优劣,这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