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首届理事单位,由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主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承办、《建筑结构学报》杂志社大会、第三届大会暨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总工程师高峰论坛、第二届全国钢结构设计学术研讨会峰会分别于2017年8月18-19日在多地召开。同济君玺大酒店功能厅与同济设计集团在一楼报告厅举行了盛大的会议。
顺序
钢结构和工程结构在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标准、中外标准对接、结构创新发展等方面有很多值得讨论和交流的问题。建筑物抵御地震破坏的能力是体现结构设计技术进步的重大技术问题。我国标准制定如何实现宏观和微观定制、体现先进技术成果,如何让中国标准具有国际视野,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为此,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于2017年8月18-19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会员代表大会。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全国钢结构设计学术研讨会峰会,以结构抗震设计与中外标准融合发展为主题。本次会议汇聚了行业领袖和骨干,使会议精彩纷呈。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嘉宾代表来到东方明珠上海,共商结构设计发展规划,研讨重大技术问题,参与创新发展盛会。
开幕式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总工程师高峰论坛18日下午在上海同济君玺大酒店多功能厅召开。开幕式在国家勘察设计院举行,由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任庆英先生主持,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刘毅先生代表上级协会丁洁民先生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赵献忠代表会议主办方国家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会长、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经理余先生分别致贺词和欢迎辞。
▲ 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刘毅
刘毅副总裁表示,出席会议的都是业内顶尖人士、大腕。钢结构设计分会成立短短三年时间,在其领导下汇聚了行业精英,对行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丁洁民,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丁洁民大师表示,很高兴受委托主办这次会议。有诚意,会议一定会成功,大家都会听到有趣的事情。祝大家身体健康,交到更多的朋友。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赵显忠
赵献忠院长表示,产业界和学术界领袖的到来代表了会议的高水平,他们可以听到技术纲领性文件的内容。同时,他介绍了同济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科设置。
▲ 楼宇,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会长、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经理
开幕式最后,楼宇总经理表示,对于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来说,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标准的制定及其技术进步尤为重要;同时,工程建设标准是工程建设活动必须遵循的重要制度和依据。虽然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但新形势下,现行标准呈现出指标水平低、国际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为了探索抗震设计技术,深化标准改革,协调国内外一体化发展,更好地适应建设项目的发展和抗震形势的要求,抓住抗震设计机遇。 “一带一路”,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探讨抗震设计和标准制定方案,推动结构设计技术进步。从哈尔滨到上海,时光飞逝,征程万里。他希望借这次聚会,认真负责地回顾过去,认真展望未来,共同回顾支行过去的工作,共商未来工作的发展。
一届董事会召开三次会议
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楼宇董事长宣读了新一届名誉理事名单。同时,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立军大师、钢结构设计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孙晓燕女士对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报告。分别设专家委员会和分会秘书处。董事会审议了报告,讨论了分公司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楼宇董事长总结说,分会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分会成立的初衷是搭建一个平台来讨论和研究行业最重要的问题。做得好不好,就看你们这些主角了。希望大家演好自己的角色,唱出最好的歌。精彩的戏剧将使我们今后的工作更加精彩。
▲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钢结构设计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冶京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结构工程师王立军
▲钢结构设计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孙晓燕
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总工程师论坛
▲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总工程师高峰论坛在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的主持下正式开幕。五位专家做了闭门主题演讲。发言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它们非常有用。学术价值。报告后的讨论严肃、热烈、精彩。专家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点话题。特别是,他们就我国抗震设计的现状和标准进行了深入的互动演讲。现场气氛严谨、活跃,大家来来回回,相互较劲,体现了专家们追求卓越、深入探索、对技术问题的认真负责。专注的研究精神。
主讲人:聂建国,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钢结构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聂建国院士的报告题目是《钢结构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报告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钢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它包含大量的信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提出高性能、高性价比、低能耗、低排放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目标,指出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性能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主讲人:卢西林,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长江学者
报告题目:中、美、日抗震规范结构体系的比较与思考
长江学者、同济大学教授陆西林先生做了题为《中美日抗震规范结构体系比较与思考》的演讲。报告主要总结了美国、中国、日本标准的发展历程。同时,它还比较了中国、美国和日本规范中采用的响应。谱上的异同表明,对于常用的结构体系,我国抗震规范规定了各结构体系的最大适用高度,超过规定高度的建筑将被视为超限审查;美国和日本的抗震规范对此没有强制性规定,只是对结构和性能等提出了要求。
记者:黄世民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抵抗》主编黄世民先生就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做了报告,包括场地地震峰值加速度的调整、要求楼层最小抗震剪力系数,以及中国、日本建筑抗震设计要求。比比等人。进行了发言,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演讲嘉宾:方晓丹,国家工程勘察设计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
报告标题:利用设防烈度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承载力的建议
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方晓丹的演讲题目是关于采用设防烈度地震参数计算结构承载力的建议。他运用我国《抗震规定》中结构设计的地震力表达式,并通过专题报告,对基于小地震参数的结构抗震计算的缺点、采用小地震设计的重要概念和讨论、以及表达式进行了专题报告。地震基底剪力。提出我国抗震规范对结构抗震有“三级两阶段”。 “小地震参数计算结构承载力”设计方法对利用设防烈度地震参数计算结构承载力的局限性及建议;国家勘察设计大师、中冶京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结构工程师《钢规》主编王立军先生演讲题目为《钢的直接分析方法》新版钢结构法规。他从钢结构整体稳定性和钢结构直接分析方法两个方面讲解了新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重点修订技术内容。 ,并与国外规范相应内容进行比较,提出可以用直接分析法解决钢结构稳定性计算问题的公式。
第二届全国钢结构设计学术研讨会高峰会
▲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
第二届全国钢结构设计学术研讨会峰会19日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一楼大报告厅举行,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等致辞会议上,16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发言。主旨演讲有:
主讲人:聂建国,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标题:结构创新与实践
主讲人:丁洁民,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粘性阻尼技术的工程应用及案例实践
主讲人:王立军,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钢结构设计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冶京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结构工程师
报告标题:新版钢规中的钢结构抗震设计
主讲人:卢西林,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长江学者
报告题目:中、美、日抗震规范结构体系的比较与思考
记者:黄世民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报告标题:建筑抗震相关问题探讨
演讲嘉宾:马仁乐,同济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高层建筑的最新发展与展望
记者:周建龙 华建集团华东设计院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上海世茂深坑酒店结构设计与研究
主讲人:清华大学史炯九教授
报告标题:高强耐火耐候钢结构研究及应用进展
演讲嘉宾:张其林,同济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潭溪山索拱支撑步行景观桥全流程设计技术
演讲嘉宾:陈依依,同济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钢管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演讲嘉宾:李爱群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副校长
报告标题:北京景观塔结构振动控制
演讲嘉宾:陈志华 天津大学教授、院长
报告标题: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及模块化建筑体系
记者:冯德民 富士达株式会社 首席研究所所长(藤田)
报告标题:日本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隔震技术的有机结合
演讲嘉宾:王世同 教授、广东省钢结构协会会长
报告题目:装配式钢结构及钢结构轻量化设计
记者:欧阳远文 上海同正铝结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标题:新型大跨铝合金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应用介绍
记者:精工钢构集团绿色建筑集成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徐立峰
报告标题:精功绿色建筑集成建筑产品技术体系应用与实践
专家们的报告深入而精彩,引起阵阵掌声和会心的笑声。内容涵盖了当前结构设计的主要关注点,包括理论研究和典型工程实践。不仅能够推动结构设计的创新发展建筑钢结构设计,还能够务实地指导具体的设计工作,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看
两届会议的成功召开,得益于报告专家的精彩奉献和参会代表的远道而来,也得益于主办方从2017年3月开始的筹划、准备、运作和实施,到实施18日和19日。会议期间,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领导、秘书处和会务团队都贡献了卓越的智慧和心血。会议得到了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没有大家的集体努力和真诚奉献,就没有这次会议的成功。在此建筑钢结构设计,我向所有参加演讲的专家、所有参与工作的同志以及支持会议的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引领结构设计技术的进步与变革,拓展行业抗震设计视野,提高同行认识设计技术规律的能力,同时引领协同发展之路符合国内外标准。 “受益之道在于与时俱进”。可以说,世界因为建筑而更加美丽,生活因为建筑而更加丰富多彩。让建筑更加多样化、更加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推动设计技术创新发展,共同推动技术标准互联互通!
特别鸣谢本次会议:上海同正铝结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晨泰科技有限公司三位赞助商,以及《建筑结构》杂志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钢结构》杂志社等媒体特别支持。感谢各单位为本次会议做出的贡献,感谢各单位的大力支持!
《建筑结构》售出全球首款“座椅”包
点击“这里”查看建筑结构微信往期文章,或通过关键词搜索您喜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