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西塞山区模具钢产业迈向中高端:去产能与集聚发展并重

   日期:2024-10-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81    
核心提示:黄石市西塞山区,我省有名的模具钢重镇,正通过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模具钢是西塞山区的传统支柱产业,占据全国一半市场,产品出口欧盟、东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塞山也由此被誉为“中国挤出模具之都”。在提升传统产品品质的同时,西塞山区建设了黄石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园,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

最近一段时间,黄石明达锻造厂总经理叶章明整天在施工现场忙碌。他的公司与7家模具钢企业重组资源,共同投资1.5亿元入驻西塞山模具材料产业园。新工厂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投入运营。 “以后我带着新产品走向市场,会更有信心。”叶章明说道。

我省模具钢名镇黄石市西塞山区正在通过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决心提升产能

模具钢是西塞山的传统支柱产业,占据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产品远销欧盟、东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塞山又被誉为“中国挤压模具之都”。

先闻钢结构_钢结构新闻_钢结构贴吧

但过去产品大多低端先闻钢结构,数百家小工厂分散在各地,到处冒着黑烟,造成严重污染。

近年来先闻钢结构,一些企业产能增加,但利润却持续下降。以黄石西格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为例。 2015年产值4000万元。去年产值增加到6000万元,但利润却从原来的15%下降到8%。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去年9月,西塞山区关停了116家环保和产品质量不达标企业。

当月,全区工业总产值下降4亿多元。西塞山区区长周军表示:“压力确实很大,但我们硬着头皮,必须倒逼企业走上关停落后的转型升级之路。”

聚焦发展提高质量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西塞山区规划建设模具钢材产业园。企业可以携带资金和技术入驻,享受奖励和补贴,但必须是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能源领域。

5月2日,西塞山模具材料产业园举行项目签约会。 49家小型模具钢企业整合为8家,同时引进12家国内高端模具钢企业。

钢结构贴吧_先闻钢结构_钢结构新闻

当日,方大特钢迎来“转机”。过去,方大特钢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工厂设备陈旧,很多国外客户见了都摇头。如今,方训凯总经理信心十足:“我们已联手六家模具企业,引进高端生产设备。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产品将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原来拥有C级产品的西格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新安装了三台冶炼设备。产品品质提升至A级,替代进口,满足格力、比亚迪等高端客户采购标准。该公司总经理杨勇拿出一款模具钢产品告诉记者:“以前的产品,组织结构稀疏、杂乱;技改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密集、有序。同样产品的利润增加了 30%。”

建设新园区延伸产业链

在提升传统产品品质的同时,西塞山区建设了黄石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园,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

钢结构贴吧_钢结构新闻_先闻钢结构

园区规划面积约1000亩,分三期开发,总投资15亿元。为降低企业成本,西塞山区投资逾2000万元在园区内开通天然气管道。对落户黄石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园的高新技术项目,免征厂房租金三年。 6月,该区出台政策,每年安排1.4亿元奖励补贴企业。

黄石华中模具材料研究所所长任志晨表示,此前,黄石模具钢企业大多以销售原材料为主。虽然用户涉及机电、轻工、家电、机械、军工等多个领域,但生产模具产品的企业却很少。此外,产业链短也导致同质化竞争,互相“讨价还价”、“挖角”。

西塞山区一批企业转向智能模具制造。

黄石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园园区经理陈德峰表示,园区已入驻富鼎科技、汇成科技等近30家智能模具及装备制造企业。

黄石汇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园区内的一家公司。记者看到,200台数控机床整齐排列在公司生产车间内,蔚为壮观。操作箱内,手机壳牢牢“支撑”在工装模具上,机器人正在灵活切割。几分钟后,一款全新的金属手机壳新鲜出炉。 “生产手机外壳的工装模具就是在这里生产的。”该公司总经理邓红平表示,手机工装模具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误差不能超过正负5微米,其寿命必须保证生产100万台以上。手机壳。

目前,园区企业生产的华为、苹果、三星、小米等知名品牌手机外壳模具正在向世界展示“西色制造”的新风采。未来,园区还将引进智能机器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智造”,最终形成智能模具制造全产业链。 (记者陶忠辉通讯员艾永清万景璜)

这篇手稿供扩展阅读。稿件来源:湖北日报。如果您发现政治、事实、技术错误、版权问题或不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