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
荣誉表彰
第76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40)
本项目简介
获奖项目名称
基于伞形巨柱支撑明腹桁架转换系统的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
主要竣工单位
上海机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贾宝荣、陈颖、吴红雷、朱伟、吴仪、金玉怀、罗伟玲、冯振源、徐晓亮、刘晓
项目背景
该项目位于上海世博浦东园区中国银联业务运营中心。它由一座中央主塔、两座裙楼以及两条连接主塔和裙楼的连廊组成。主塔建筑总高度150m,共33层。以下6层为巨型柱芯筒结构。核心筒外角布置有四根直径2.8m的巨型钢管混凝土柱。 6至7层为转换层,下部有巨型柱子。通过伞梁和空心桁架将柱结构体系转换为上部密柱结构体系。此外,在避难层的第17层和第28层,在核心筒转角与外侧密柱之间安装拉索,提高转换系统的承重冗余度;每个索桁架包括8个索桁架,每个索桁架由三根直径为120mm、中心距为465mm的高钒索组成。塔楼南北两侧3至5层的大跨度连廊连接主塔和两座裙房建筑。它们是全销连接桁架系统,跨度为110m,总高度为10.2m。
下部巨型柱芯管和上部密集柱芯管的结构体系既满足了底部大空间的建筑功能需求,又实现了上部办公功能的布置。灵活多样的功能转换使其更适合建筑行业的使用。广泛。
创新成果
01
开发了巨柱支撑与密柱框架组合结构的多路径转换系统,实现多层高效荷载转换、多个冗余支座、首层高空间、上层弱屏蔽等功能外墙。
02
开发了“空腹桁架转换+上层密柱框架”结构的精准施工控制技术,分析了空腹桁架转换卸荷前加载层数对上层密柱框架施工成型行为的影响结构钢结构行业协会,并采用群支撑系统协同控制技术,实现了开腹桁架转换和上部密柱框架逐步加载成形的精确受力和形状控制。
03
我们开发了多根索同位置交错张拉工艺和群索计算机同步张拉控制技术,准确达到群索受力均衡的设计性能要求。
04
开发了“正向加载、反向卸载”组合桁架施工技术和“结构预变形、主动预载”控制技术,实现腹杆全销连接桁架在成型过程中的全张紧和精确安装过程。
05
研究制定了“位错分割、对称跳焊、焊道控制”的超厚板密集焊接技术,解决超大、超厚、超密钢结构的焊接问题。
推广应用
该项目成功应用了“基于伞形巨柱支撑明腹桁架转换系统的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显着提高了结构安装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风险,保证了施工质量钢结构行业协会,并在施工过程中综合采用了该方法。开放腹板桁架转换结构体系过程控制安装技术、超高层密索桁架同步张拉技术、腹杆全张拉悬臂桁架安装技术开发、开发超厚板密集焊接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开放腹板桁架转换系统建造超高层建筑的一系列技术难点,突破了国外技术瓶颈。该项目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效果图
结构体系介绍
过渡层钢结构支撑系统
索错位张拉空间预览
走廊结构支撑系统
结尾
2007年3月,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中国钢结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设立“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奖社会证书号) .0163),每年进行审查。 。
对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申报条件的“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进行提名并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目前协会已多次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4年有6个项目获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协会的奖项坚持公益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协会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的要求,完成了《年度社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报告》和社会科学技术奖励第三方评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获得钢结构奖。得到业界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联络人:
刘莉 13918635063 13918635063
邱林波13918635063 1391863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