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实体检测: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日期:2024-09-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44    
核心提示:一.何为结构实体检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规定: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

1.什么是结构实体检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规定,结构实体检查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

监理单位应组织施工单位进行结构实体检测,并见证实施过程。施工单位应制定结构实体检测专项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查同意后实施。除结构位置、尺寸偏差外,结果实体检测项目均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下面重点介绍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2. 结构实体检测要点

1、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规定,梁、板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分别检验验收,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全部合格率达到90%及以上时,方可判定为合格;

2.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全部合格率在90%以下但不低于80%时,可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仍可判为合格;

3、每次抽检检测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的1.5倍。

结构实体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

组件类型

允许偏差(mm)

+10,-7

盘子

+8,-5

对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不合格的情况,首先要判断是否属于可以复验的情况。复验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钢筋保护层厚度全部检测合格率≥80%;(2)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其次,将初验和复验结果汇总,计算两次抽样结果之和。合格率在90%以上即为合格。

4、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试验构件的选取应分布均匀,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4.1 非悬臂梁板构件应按构件总数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抽样检验。

4.2 对于悬臂梁,应按构件总数的5%、且不少于10个构件抽样检验;悬臂梁数量不足10个时,应全部进行检验。

4.3 对于悬臂板,应按构件总数的10%、且不少于20块构件抽样检验;当悬臂板数量不足20块时,应全部进行检验。

(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1.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应掌握以下信息:

1.1项目名称、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或见证)单位、施工单位;

1.2 结构、构件的名称、尺寸、数量、混凝土强度等级;

1.3水泥安定性、外加剂、外加剂种类、粗骨料种类、最大粒径、混凝土配合比、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等;

1.4施工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成型工艺、混凝土环境条件及浇筑日期等;

1.5必要的设计图纸及施工记录;

1.6 测试的原因

2、各零部件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2.1每个构件的测量区域数量一般不宜少于10个,当被检验构件的检验表面在一个方向的尺寸不大于4.5m,而另一个方向的尺寸不大于0.3m时,或批量检验时被检验构件数量大于30个而又不需要提供单个构件的估算强度时,每个构件的测量区域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2.2相邻两测区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2m。对于非节点部位的检测,测区距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2.3 测量区域应选择在回弹仪能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注面,如不能满足此要求,也可选择回弹仪能处于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注面或底面;

2.4 测量区应布置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钢结构实体检测,如无法布置在对称可测面上,也可布置在同一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测量区应布置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和薄弱部位,并应避开预埋件;

2.5测量区域面积不应大于0.04㎡;

2.6 检测区表面应为原混凝土浆面,且应清洁、平整,无松散层、浮浆、油脂、涂层、蜂窝或粗糙面;

2.7 受子弹撞击时产生振动的薄壁、小型部件应予以固定;

3、测量区域应清晰标注编号,并在记录纸上画出测量区域布置示意图及外观质量说明。

4、测定回弹值时,回弹仪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测试面,并应缓慢施加压力钢结构实体检测,读数准确,复位迅速。

钢结构实体检测_钢结构实体检测方案_钢结构实体检测内容包括哪些

5、每个测区应读取16个回弹值,每个测点的回弹值读数应精确到1。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测区内,相邻两测点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0mm;测点与外露钢筋、预埋件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孔隙或裸露的石料上,同一测点只打一次。

6、回弹值测量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量区域内测量碳化深度值。测量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量区域数量的30%,取平均值作为构件每个测量区域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的范围大于2.0mm时,应在每个测量区域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

7、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7.1 利用工具在试验区表面打一个直径约15mm的孔,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7.2 应清除孔内的粉末、杂物,不可用水擦洗;

7.3 在孔内壁边缘滴上1%~2%酚酞酒精溶液,在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分界明显时,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界面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三次,每次读数精确至0.25mm。

7.4 试验结果以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精确至0.5mm。

8、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时,测区应选择在混凝土浇筑一侧。

9.实体检测有问题怎么办?

序列号

钢结构实体检测方案_钢结构实体检测内容包括哪些_钢结构实体检测

问题描述

解决方案

经监督抽检,主要受力构件或节点(包括梁柱、梁墙等节点)回弹估算值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

对于取芯验证,应将取芯位置选择在回弹强度值最低的测区,并以芯样抗压强度值作为构件混凝土强度的估算值;当无法在强度换算值最低的测区钻取芯样时,应按照(DB/T13-71-2015)第7.2.6条计算构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量,并对构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进行相应修正,计算出构件混凝土强度的估算值。如果取芯芯样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应按照第2条规定处理。

核心样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

主梁、柱(墙)强度经芯样检测低于标准值的,应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单位工程已形成的全部主梁、柱(墙)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评定;梁柱(墙)节点经芯样检测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应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出两个等级以上的梁柱(墙)节点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经评定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根据评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

主要承重构件(节点)混凝土强度经评定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检验批各主要承重构件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鉴定;经鉴定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根据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

(本文由建筑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吴玲撰写,已获得授权,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