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公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挖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大力宣传那些坚守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的先进典型,在公司内部形成向先进学习、成为先进的良好风气。我们将通过“外服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专题宣传,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转化为忠诚履职,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奋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船舶企业!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李勇的杰出事迹——
□李勇,中共党员,高级焊接技师,现任公司装车部埋弧焊三班组长。深耕船舶行业三十余年,坚守岗位、攻坚克难、乐于奉献,为海洋装备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首席技师”、“船舶工匠”、“上海市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总工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焊枪精雕细琢彰显工匠精神,焊接火花闪耀匠心。李勇深耕焊接技术领域30余年,怀揣打造世界一流海洋装备的梦想,扎根船舶生产一线,练就精湛技艺,注重理论知识积累,把技术提升与创新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先后参与“三峡大坝截流永久钢结构”项目、“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建造、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等重要项目,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屡创佳绩,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敢于担当、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工匠形象。
攻克难关 理论为技术插上翅膀
没有理论支撑的技术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李勇陶醉于焊接知识的浩瀚博大,决心在理论积累上付出更多的努力,他自费报名参加培训,并通过了国内首届焊接技术研讨会,这次学习为他打开了了解国外焊接技术的大门,使理论得到升华。
“还记得外高桥船厂的第一艘船,当时快要出坞了,但一条100毫米长的横焊缝始终没能通过检测,师傅补了两次都没能通过。”李勇主动请缨,竟然一次就通过了。他介绍说,通过“无线电探伤”,也就是工人们俗称的“拍照”,可以准确判断内部焊缝的质量,气孔、夹杂、裂纹、未熔合等问题都能准确判断出来,没有逃过一劫。从此,他被从焊接一线挖出来,开始带徒弟。
我国首座3000米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船舶市场被誉为“南海明珠”。2009年,李勇参与建造过程,带着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问题在于低合金高强钢焊接,低温特种钢,最容易出现裂纹。 “钻井平台要经受南海百年不遇的风暴,焊接质量不能出任何差错,当时对质量的检验极为严格,通常产品的探伤比例为5%,但这个项目却高达100%,光靠‘拍片’探伤是不够的,需要72小时后重新检验,并用UT超声波探伤检查是否有延迟开裂。”为保证焊接质量,李勇带领创新工作室反复分析,根据钢材的特点,从材料化学成分、扩散氢含量、线能量、环境温度等因素,针对装配要求、焊条烘烤、热输入控制、焊接工艺参数、操作技能等提出改进方案,不断攻克难关。最终对1022处关键焊缝拍片,RT检验合格率超过98.5%,为公司节省修复费用120余万元。 2014年,公司建造国内首艘1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时,李勇带领团队近20名主力成员,担负主要焊缝责任。他描述称,该船焊件较厚,焊接工具喷嘴难以渗入焊件,船体关键部位抗扭箱超厚板对接焊,极易产生冷裂纹和接头脆化。面对技术挑战,他越战越勇,发动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分析焊接可能产生缺陷的原因,修改喷嘴,制定焊前、焊中、焊后的操作方法。经过UT、TOFD双探伤检查,合格率达到100%,赢得了挑剔的船东的赞许,也为公司新技术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愿意成为别人的垫脚石,致力于创新与传承
在李勇眼中,“工匠”精神就是做事要有恒心,耐得住寂寞钢结构超声波探伤检测作业指导书,抗得住诱惑,勇于攻克难关。工作需要奉献、需要责任,更重要的是“精准”。 “做行业,技艺要精湛,知识要丰富,思维要创新,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会有更高的品质。”他一直强调,要有奉献精神,把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徒弟。员工的整体技能提高,才能助力企业和国家的发展。
作为中船集团资深专家,李勇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技师大讲堂”活动,已组建了百余人的人才队伍。他编写了多套焊接培训教材,包括埋弧焊、立焊、CO2气体保护焊等,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国家专利7项。为了让焊接工艺培训见效,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一本图文并茂的《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成因》。多年来,他培训焊工1000余人,培养高级技师5名、技师7名、高级工28名,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
“焊接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体力。而人的体力毕竟也是有限度的。”如今,李勇更多的是专注于创新,他目前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焊接机器人”,以减轻焊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焊接质量。在一定的作业范围内,机器人可以自动扫描、自动生成标准、自动跟踪,自动完成焊接……“目前,机器人在室内完成的焊缝非常美观,可到了船舶装卸现场,面对室外的环境、温度变化、网压不稳定、焊接坡口位置等问题,焊接精度无法很好控制,也没有手工焊接工人的灵活应对。”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进行接头装配等技术作业的攻关。
创新永远在路上,李勇的大脑从未停歇,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横裂纹”是最难解决的,它相当于焊接中的“癌症”,因为横裂纹“会跑、会延伸”,可以总结出哪些“治疗”方法?焊接中“气孔”的成因和区别是什么?现场超标的“大间隙焊接”该如何补救……还有太多未解的焊接谜团。
目前,公司正着力推进大型邮轮国产化。大型邮轮不同于一般的商用船舶,技术更为复杂,设计建造要求更高,不仅考验制造设计能力,更需要艺术与制造的完美结合。对于挑战,李勇也充满期待钢结构超声波探伤检测作业指导书,他将继续掌握更先进的技能,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砥砺前行,为中国船舶制造皇冠上夺下最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