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由天津元泰德润钢管制造集团、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钢结构分会、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中冶装配式建筑(北京)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装配式标准化建筑技术论坛在天津静海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旨在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化、标准化建设,推动高性能钢材研发与应用。结合天津静海装配式建筑及大邱庄钢管产业发展实践,以钢管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为主旨,作学术报告,总结十三五相关国家重点项目进展,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及智能化建造,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行业全面发展。论坛得到了天津市静海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参加本次论坛的有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媒体等约260人,其中有来自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钢结构分会、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星光联盟、天津方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宜居中国住宅产业化与绿色发展联盟等11位理事长、秘书长;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土木工程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相关学院、系的19位院长、学科带头人;钢铁研究总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中国航空规划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北京建艺高能建筑设计院、北京市网络空间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河钢集团等19名院长、学科带头人,中建三局、中建八局、中国二十二冶、中国京冶、中冶天工、中国建筑科学院、中铁建桥局、上海建工、浙江精工、天津建工、多维联合集团、烟台飞龙集团、山东联兴铝厦、宝钢、河钢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河北津西集团、建龙集团、宝能集团、北京首钢建设集团、安如泰(北京)工程技术等67名企业院长、技术带头人;静海区委办公室、静海区政府、区发改委、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区合作交流处、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大曲庄镇、唐官屯镇、忠旺镇、合作示范区、子牙经济开发区负责同志51人,天津市静海区相关企业负责人63人,相关媒体人士7人。
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毅、天津市静海区常务副区长曲海福、天津元泰德润钢管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戴朝俊、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张立波为论坛发表了精彩的致辞。论坛由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王跃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鹏飞、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刘学春、北京工业大学组织部长、常务副校长薛肃铎、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会长、北京首钢建设集团钢结构分会总工程师阮新伟、中国钢结构协会原秘书长刘万忠、中国二十二冶建设集团总经理张世良等出席并发表精彩致辞。
星空联盟主席、中国标准2035战略项目组副组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冶金工业规划院首席顾问、方矩形管产业发展合作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世界钢协原主席、中国钢铁协会原会长张晓刚同志为论坛发表《标准化引领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张晓刚理事长在报告中介绍了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近30年对国际标准化趋势的研究和研判,回顾梳理了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进程的进展与挑战,并指出我们这一代中国政府领导人和企业家特别是龙头企业的企业家,必须通过华为在国际标准化斗争中取得的市场成功,认识到标准制定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呼吁大家担负起“中国制造”引领全球技术创新、引领全球管理创新、贡献全球规则制定、承担全球社会责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责任。
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天津大学教授、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钢结构协会住宅钢结构分会副会长、天津市钢结构学会会长、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方矩形管产业发展合作创新联盟荣誉顾问陈志华同志为论坛作了《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研究新进展》主旨演讲。陈志华同志结合近三十年的教学科研和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用多次理论交叉推导验证和详实的数据分析,介绍了矩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在完美解决钢结构住宅梁柱外露难点方面的优越性,并指出该体系在结构安全性、施工便捷性、经济性等方面已在全国大量已建成项目中得到良好验证。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结构教研室主任、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秘书长、方矩形管产业发展合作创新联盟名誉顾问张艳霞教授代表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张爱林同志作了题为《工业化、智能化创新驱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科学发展》的主旨演讲。张艳霞教授在演讲中指出,发展钢结构建筑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阐述了工业化装配式钢结构的本质内涵。她提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科学发展需要突破观念保守、体制机制障碍、标准规范约束、既有结构体系,创新螺栓连接快速装配结构体系和围护体系,突破四大瓶颈,以创新驱动发展。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主任、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理事长韩景涛教授为论坛作了《方矩形管冷热复合成形技术》主题演讲。韩景涛教授与与会专家分享了他的冷热复合成形技术(ATA)。通过角线加热+缩颈二次成形工艺,使金属材料在需要大变形的部位进行局部热成形。可降低对原材料塑性指标的强制性要求,满足高强钢等材料发展的工艺要求;可降低对成形设备吨位的要求,解决单纯增加设备重量来提高加工能力的局限性;彻底消除方矩形管产品的残余应力;可根据需要进行局部加厚,特别是在R角处,使成品具有钢材的初始强度和塑性指标。其团队创造的这项世界首创技术非常成熟,其生产的冷热复合成型尖角方矩形钢管在汽车制造、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最后,韩敬涛教授还介绍了适用于钢结构桥梁的新型U型肋产品及相关技术。
杭萧钢构集团副总裁、杭萧钢构集团总工程师、方矩形管产业发展合作创新联盟荣誉顾问方洪强总工程师为论坛发表了题为《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新模式——钢结构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创新与实践》的主旨演讲。方洪强总工程师分享解读了近期各部委关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行业发展的政策,并结合杭萧钢构在全球装配式钢结构行业的丰富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业现代化的要领中国钢结构协会 刘万忠,提出建筑业现代化就是以绿色发展为宗旨,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以住宅工业化建设为重点,以“两化融合”为手段,构建一体化、完整的建筑产业链,全面提高建筑质量、效率、效益,实现建筑业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的转变,像设计汽车一样设计房子,像造汽车一样建造房子,让人们像买汽车一样买房子。同时,还提出智能制造与智能建造之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供给的生成要实时洞察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与会企业在数字化道路上的建议:第一,战略引领必须放在企业核心业务的战略层面去对待;第二,业务是核心,数字化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业务本身;第三,数据是基础,数据是实现数字化最关键的基础;第四,智能是价值,以数据为基础,结合智能技术,才能实现智能化的结果和价值。
北京建意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集团总工程师、中国钢结构协会住宅钢结构分会副秘书长苏磊总工程师为论坛发表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体系及智能化建造实例》的主题演讲。苏磊总工程师以中白中白工业园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项目为例,介绍了建意集团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实现远程协同、数字化标准构件、数字化高效图纸免转换、模型扩展应用和数字化交接实现数字孪生等智能化建造经验。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张守峰总工程师为论坛发表了题为《钢结构住宅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的主旨演讲。张守峰总工程师回顾、梳理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特点以及目前钢结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结构体系、外护体系、内护体系、设备及管线体系等钢结构技术体系在低层、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对结构体系与户型的矛盾、梁柱外露、大量湿作业及二次砌筑、防腐、防火、排水、节能隔音、传统装修难度、造价等方面钢结构前期的难点及工作方向进行了总结分析。
天津元泰德润钢管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方矩形管产业发展合作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钢管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戴朝俊总裁为论坛发表了《方矩形管的产品特性及行业发展》主题演讲。戴朝俊总裁指出,方矩形管属于冷弯型钢,实际是指在常温下通过连续滚弯、高频焊接工艺将钢带加工成截面为方形、矩形的钢管产品。他介绍了目前行业内“先圆后方”、“直接方”、“先圆后方”三种方矩形管成型工艺的流程、异同及各自的优势。他详细阐述了方矩形管产品三十年来从钢材的小品种逐渐发展成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基础设施中的大明星的主要特点,并展示了其在机械制造、钢结构工程、玻璃幕墙工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光伏新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智慧农业种植养殖等具体项目中的应用和结构优势。作为方矩形管产业发展合作创新联盟秘书长,戴朝俊会长还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方矩形管联盟在天津市科技局的备案工作,指出方矩形管联盟是首个国家级公益平台,是方矩形管行业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载体平台。将发挥以标准、智能制造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搭建同行业、跨行业企业家、专家的交流合作,为跨境标杆企业访问学者创造机会,助力推动企业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区域完整产业链生态。目前,联盟已有89家会员,联盟企业总注册资本已达550多亿元。最后,戴朝俊会长分享了天津元泰德润集团的创业历程,集团20年专注于方矩形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2019年集团方矩形管产销量413万吨,销售总额203亿元,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天津市百强企业第11位,方矩形管占全国约22.05%,占全球约10.7%。最后,他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7月31日发布的《钢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中“柱用常用方矩形管”和“支撑用常用方矩形管”等内容进行了解读,指出《指南》将有利于全面推进方矩形管构件标准化,全面打通钢结构住宅设计、构件生产、工程施工环节,建立构件标准化体系,实现构件产品标准化,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满足钢结构住宅发展对构件标准化的迫切需求。将加强方矩形管生产企业与设计单位、施工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同工作,从源头上推动这些标准化构件在设计、生产、施工环节的应用,以标准化、社会化生产取代定制化、小规模加工的方式,将极大地促进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冶金建筑研究总院总工程师、装配式钢结构“十三五”规划项目组组长侯照新大师为论坛作了《装配式钢结构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的主旨演讲。作为“泉州欣佳酒店3.7垮塌事故”国家应急团队组长,侯照新大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事故分析、责任认定的流程。在没有任何建筑设计图纸、所有现有资料均为虚假的情况下,通过对事故现场大量基础构件的布置、计算机模拟场景还原、理论推导和数据计算,认定事故主要直接原因是业主违规钢筋焊接操作。通过模拟国内三地同时进行相同材料、相同工艺的钢筋焊接作业,发现作业后2小时焊接温度恢复常温,而这一时刻也是构件达到极限的时刻中国钢结构协会 刘万忠,与事故发生时间完全吻合。泉州欣佳酒店由原有4层建筑设计为违建加建的7层建筑,改造后竖向承载力已接近所用材料性能的竖向极限,在违建钢筋焊接过程中,主承重柱被截断、损坏,进一步降低了竖向承载极限,最终导致悲剧发生。侯照信师傅最后强调,事故建筑设计、施工均不合理,尤其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非专业人员未经核实就对原有结构进行多次随意更改,是钢结构滥用的典型案例。事故调查最终的责任认定也表明,正常的钢结构体系是完全可靠的,推广时无需质疑。需要强调这一点,并证明钢结构建筑的正确性。
10月17日,天津市静海区区委书记林雪峰,区委副书记、区长金会江,常务副区长曲海福,区政协副主席、区政府办公室、区工商联、天津元泰德润钢管制造集团有限公司领导与参加论坛的张晓峰董事长以及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杭萧钢构等十余位专家、企业家代表见面座谈。林雪峰代表静海区委、区政府对第二届中国装配式标准化钢结构建筑技术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座谈中,大家表示,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是培育新产能、新动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静海依托自身钢铁产业优势,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示范引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智能制造、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道路。希望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静海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发展,聚焦标准化、产业应用、关键核心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发展模式、结构体系、资源配置、产业成长等方面为静海提供有力支撑。张晓刚表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是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的重要载体,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切入点。静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以前瞻的战略眼光看待产业发展。与会代表围绕行业产业化现状、标准化研究、创新思路与对策、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展开座谈,大家交流经验、启发灵感,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
10月18日,与会专家观摩了全进口日本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被动房住宅建筑,参观了天津元泰德润钢管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新投产的双面埋弧焊大直缝智能化生产线车间。先进一流的装备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让来自全国各地装配式钢结构领域的专家学者们赞叹不已。他们纷纷对静海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进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领域表示由衷的赞叹,一致认为静海装配式钢结构产业发展前景比较广阔。18日中午,王跃东董事长主持召开十三五项目进展汇报交流会,与会院校、企业汇报后,项目组长侯照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建议,并对项目结题作出了工作指示。
会上,静海区媒体对论坛进行了全程报道,并对与会专家、企业家进行了采访。天津元泰德润集团总裁戴朝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科技论坛在静海成功举办,恰逢住建部批准天津静海现代建筑产业园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静海有信心、有能力借助大邱庄巩固的国家钢管产业基地丰富的产业链配套优势,打造“全国知名、北方一流”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天津元泰德润集团致力于为钢管用户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立志让结构钢管在中国经济发展建设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让各位合作伙伴做生意更简单。集团生产基地立足京津冀、服务全球,重视并深度参与企业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也通过学习与交流,为天津元泰德润集团未来的设备研发、工艺改进开辟了新的视野,对方管产品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领域,特别是未来超高层住宅领域的市场机会充满信心。
第二届中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论坛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