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艺集团机电工程师利用BIM云平台检查建筑机电工程。
“我们的使命是建设智慧世界,让每个人都有宜居的房子,我们的愿景是到2030年,服务1亿家庭、创造1000万个就业岗位、帮助10万家中小企业盈利。”北京建意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表示,“未来,建意集团将通过专业化、多元化、平台化的产品和服务,不断释放信息技术的力量,将平台信息技术的价值转化为客户价值,推动中国建筑业工业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
创新变革:从单一到多元
“将帅先想败后想胜,百战不殆。”张明的经营理念让建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化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建筑业迎来发展的蓝海,凭借多年海外工作经历,张明对装饰领域颇为熟悉,面对当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建筑装饰市场,张明决定离开工业管理领域,转行到建筑装饰行业。
“1992年,40岁的我辞去了厂长职务,只身来到北京,与中建一局合资创办了北京建意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张明告诉记者,一晃30年过去了,但一切都变了,最重要的、最难忘的,是他主动求变、追求创新的经营理念。
“1992年7月16日,北京市丰台区外经贸委批准成立北京建艺建筑装饰有限公司。经过半年多的筹划,北京建艺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装饰设计公司的图纸、模型非常详细,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优势,第一年就赚了500万元,第二年公司利润就高达5000万元。”张明说,建艺在装饰装修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像抛物线到达了成长拐点。
但出乎意料的是,张明认为建艺很快会到达抛物线增长的极限,因此必须做出改变,寻找突破口。张明在调研香港建筑市场时发现,装修行业受制于前端技术,成本无法再降低,效率难以提升,装修行业如果想做到极致,必须走到前端。
1997年,建艺开始第一次飞跃,由装饰装修转型为建筑总承包,并与中国建筑合作成立了中国建筑一局(集团)北京北一分公司。1997年至1998年,建艺先后成立了北京名迪家具有限公司、北京建艺利基幕墙分公司、北京建艺建筑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宏图装饰公司,并荣获1997-1998年度“北京市建委系统优秀建筑装饰企业”荣誉称号。成为一家建筑工程装饰一体化公司,由上游带动下游,变劣势为优势,实现了人才(装饰设计师+施工队伍)和资金储备的双扩张。
2000年前后,建筑业遇到瓶颈期,张明再次寻找突破点。进入新世纪,国家进入大发展时期,房地产成为新兴产业,此时建艺利用原有的资金、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竞争力、敢于挑战困难”成为我们的优势。张明介绍,建艺主打“医学建筑”品牌,已形成北大、北京、协和医院、邯郸医院四大精品项目。通过对建筑业的上游投资,建艺实现了第二次跨领域转型,由单一经营走向多元化经营。
“每次到达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我都感到无比自豪,想到建艺集团为社会打造的上百个大型精品工程,其中几十个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行业大奖。”张明说。经过两次跨界转型,建艺集团实现了“装饰装修+建筑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建筑行业场景的垂直整合,将业务延伸至全行业新市场。
与时俱进:发展先进技术,打造产业平台
2012年前后,我国房地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成为趋势。
“人们总说当你穷的时候才会努力改变,但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等到失败了才考虑改变。”张明在不断的学习和调研中了解到,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将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融为一体的新工具,2002年由Au-todesk公司首次提出,目前已经得到了全球业界的广泛认可。
2012年12月10日,建艺提出发展BIM技术、大数据、互联网;2015年,建艺收购中国建筑信息网,走上数字化、工业化道路。张明说,以建筑施工为主线,延伸生命链,益平
台化聚合供给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用模式改变产业,用供给改变市场,用金融实现快速发展北京钢结构有限公司,这正是建益的发展路径。
2016年,建艺借工业互联网发展之机,打造建筑工业互联网平台(CIIP),成为建筑行业专项垂直团体——工业互联网联盟会员,走在行业前列;2018年,建艺立足中白工业园,收购白俄罗斯国家设计院60%股份,成立数字城市公司,成为中白工业园仅有的两家入园企业,搭建面向欧洲的平台;2019年,在美国成立塔拉斯公司,搭建面向美洲的平台,吸引建筑业企业入驻,成为建筑协会会员,集聚资源;2020年,建筑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名为铯镨平台、铯镨公司。
北京建意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谢强告诉记者,Cesium平台的建筑产品模型体系围绕物理、管理、行业三大赋能能力,物理模型用于线上虚拟建造,管理模型用于线下指导前端施工、现场安装,族模块体系指导工厂加工生产,供给前端小型施工工地,通过模型海量数据支撑建筑全生命周期应用,实现数字孪生。“在平台上做建筑设计就像在桌子上搭建,就像搭乐高积木一样。”谢强说。
在进行信息化、平台化转型的同时,建艺也在研发钢结构建筑产品。2014年,建艺以北京丽泽为样板楼,推行装配式钢结构;同时以成寿寺为试点项目,率先进入钢结构住宅领域。随后,建艺在白俄罗斯、美国等地广泛推出中国钢结构。2018年,建艺实现钢厂第三代钢结构产品落地,实现了建筑行业与钢厂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数字化、模型化、一体化的工作模式。
2020年7月北京钢结构有限公司,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和产业化发展中心牵头的《钢结构住宅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成立并在京召开首次工作会议,苏磊执行总监作为公司代表,参与了钢结构住宅的规范制定和体系建设。
“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诸多优势:回收率高达80%、施工时间减少60%、基础费用减少20%、主体结构费用减少15%、二次结构及精装修费用减少45%、外防护费用减少20%、机电费用减少30%、措施费用减少50%。”张明表示,在建材生产、施工阶段,钢结构建筑的碳排放优势也十分明显。为助力实现碳中和,建艺将继续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
党建引领:打造先进企业文化
“北京建意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于2017年迁至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大街,目前党支部现有在职党员20人,其中正式党员18人,预备党员2人。党建工作给建意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企业文化的升华。”张明说。
程浩曾任建艺集团行政经理,现在分管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协调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工作。“去年,在丰台区组织的三天培训中,同事们学习了党的历史、廉政教育,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我们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在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艰苦发展历程,也了解了革命前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这让我们更有动力为祖国的富强、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程浩说。
培训结束后,主办方组织大家集体参观军事博物馆,这已经不是程浩第一次参观军事博物馆了,以往他总是对国家生产的新式武器着迷,这次参观和以往不同,目的地是抗美援朝战争展览馆。看到长津湖的微观模型和老战略物资,程浩感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为国家现在的成就感到自豪。在旁边的留言区,看到同胞们留下的深情话语,程浩的眼眶里顿时噙满了泪水。
“以前在街道党组织的带领下,我们经常组织党建活动,现在集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活动内容。”程浩说,在党建的带领下,公司涌现出不少优秀党员、优秀员工。
张晓琳是北京建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结构工程师,中共党员。从学校到工作,她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习和工作期间,在专业上务实创新,在施工现场勤奋刻苦。工作以来,张晓琳自学建筑参数化、概念设计,培养科学分析、技术创新和设计能力,并荣获北京建艺集团2016年度创新个人荣誉。
“用党员的标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榜样意识,提升员工战胜困难的能力,是我们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建意集团将继续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把党建与企业文化不断融合。”程浩希望,未来集团党员人数能扩大到100人,成立建意集团党委,把企业党建工作推上新台阶。(北京建意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