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工李君:从山东到加拿大,出国务工成就财富人生

   日期:2024-09-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21    
核心提示:为了方便将来去日本,五舅建议我初中毕业先去技校学电焊,说是这门技术在国外比较缺人。也是在那段时间,我发现一块来的中国同胞跳槽的越来越多,他们都是先学会了英语,再转行去做护工或者开卡车,还有的去学了技术含量更高的电工、焊工。

这是第 366 个“自拍”口述故事

如果你有故事请私信我

李俊/口腔

逍遥雨/撰文

祖逸飞/编辑

我叫李俊(@加拿大焊工),80后,山东德州人。读书的时候,高中不是很火爆,成绩又不是很好,所以初中毕业后就去技校学了两年焊接。2002年,我凭借这项技能在国外赚到了第一桶金。在日本打工三年,带回了20多万人民币,从此沉迷于出国打工。

为了妻子和一岁的儿子,2007年我去了加拿大,先是在肉厂当屠夫,后来重操旧业做电焊工,一干就是十几年。加拿大蓝领工人的工资很高,我所在的造船厂给电焊工开出的年薪能达到10万加元,相当于50多万人民币。

算上加班和兼职,我忙的时候一天能挣1000加元,也就是5000多人民币,一年加起来能挣100多万人民币,作为一个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农村孩子,这个收入水平离我自己的条件还差得很远。

我的工作服和防护装备。加拿大冬天气温最低可达零下20到30摄氏度,但车间里并不冷。

“穷”这个字,至少在我之前的两代人,从来没离开过我们家。因为爷爷去世得早,我爸那边没有继承多少祖产,依然重复着上一代艰苦的生活。我妈那边就更可怜了,父母很早就去世了,大舅要兼任父亲和母亲,养育六个弟弟妹妹。父母结婚后,还要靠天吃饭、种地才能温饱。我和弟弟从小学开始,就得借钱买课本和教材,常常是还完上学期的学费,又要为下学期的学费发愁。

或许是遗传了父母的率真性格,我从小性格比较内向,在学习上又总是辜负不了父母的期望,所以成绩一直不太好。我唯一拿手的就是英语,初中英语老师随便在课本上抽出一句话,我都能说出这是在书的哪个位置,那一段话或一句话讲的是什么。可惜我学习太偏了,其他科目经常垫底。我知道自己是没有希望考上高中的。五叔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那一年他给我指明了方向,说以我的成绩,去读个技校学一门技术更切合实际。

五叔学的是日语,毕业后在我们县里当公务员,当时他负责一个日语研修班。日本的爱远县和德州是友好互助城市,每年都会组织一些中国青年去日本研修,这其实是出国打工的一种早期形式,工作三年,期间有免费的日语培训。考虑到这是政府项目,各方面都有保障,五叔就建议我以后也报名。据说我姑姑家的表妹就是他介绍的,在那里当了三年裁缝,回来带了几十万块钱。

右三是我的五叔,左一是我,这是我们老板去日本看望研修生时和他一起拍的合影。

16岁的我,对学业和前途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对我的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我绝对相信四叔,我知道他一定花了不少心思来安排这个安排。为了方便我以后去日本,五叔建议我初中毕业后去技校学焊接,说这门技术在国外很紧缺,我觉得以后就业机会会很多,就答应了。

1998年夏天,五叔把我送到德州技校,帮我一次性交了三年8500元的学费。这笔钱在那个年代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我们家肯定负担不起。为了帮父母省点生活费,我在技校里省吃俭用。一日三餐吃什么,我都得想清楚,如果前一顿吃多了,下一顿就得饿肚子了。

很多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管以前生活有多混乱,只要心里有目标,就会有动力。初中的我学习成绩并不好,所以那时候学技术很执着。刚开始的时候,我每天都要练焊接,眼睛被焊接的灯光灼伤,晚上根本看不到灯光,不然就会泪流满面。那时候国内还没有电焊防溅剂,防护用品也不够好,胸口、胳膊、腿上全是高温焊接火花留下的伤痕。

电焊焊钢结构常用的焊接方法_钢结构电焊工_电焊钢结构视频

我再也找不到我的技校毕业证的原件了。

技校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两年的时间,画图、看图、气割、气焊、电焊这些技能我都学会了,特别是学了画图,老师很看重。第三年,学校给我安排了实习,我被分配到了德州当地的一家轻钢结构厂,实习期间每月工资90元,虽然钱不多,但如果省吃俭用,也够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了,至少不用再向家里要钱了。

工厂环境脏乱,工作很累。我们干活时只有电焊面罩,连防尘口罩都没有,干了一天脸都是脏兮兮的。每天要焊一箱焊条,工作时间至少十个小时,下班后脑子里还回响着焊接的噪音。干了三个月,工资涨到了200元,弟弟那时要上高中,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留了100元给自己,另一半给弟弟当生活费。每个月拿到工资,我都骑着自行车穿越大半个德州去给学校寄钱。

实习一年后,我正好20岁,五叔通知我可以参加日企的面试了。日企老板对我各方面的能力都很满意,但唯一担心的就是我年龄太小,不能适应国外的生活,就让我等一年再去。我心想,我这么大年纪了,实习期间一个人在国外工作,怎么就不能适应国外呢?后来去了日本,才知道,他们说的真的是经验问题。

第二年,我顺利通过了日资企业的技能测试,家里借钱帮我交了3万元中介费。经过几个月的短期日语培训,2002年8月,我和老乡一起登上了去日本的飞机。初到日本,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技术再好,说不清楚也没用。我每次做的工作都不固定,上班前领导会布置任务,我听他讲话就像听外语一样,他说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导致我在工作中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我是前排左二,有焊工,有油漆工,有车床工,姑娘们都是裁缝,剩下的都是日本老板。

每次干活的时候,日本同事们都焦急得指指点点,把我吓坏了。从他们的表情我只能看出他们真的生气了。想想也理解。他们费尽心机解释、演示了好久,我还是没能理解。那时候,他们自己就能把活儿干完了。我是个内向的人,看到别人焦急的样子,我都不敢说什么,生怕日本同事提交报告,老板生气了,把我打发回去。丢人不说,家里的债,我什么时候才能还清?

越是艰难,越是想家。想家的时候,我就去海边,向着祖国的方向望去。家乡就在海的对面,而我却在日本受苦。有时候,一想到这里,眼泪就会不自觉地流下来。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对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一次,我们下班后骑车经过一个路口,我的老乡被一辆突然出现的车撞了。工厂的日本领导赶到现场,见我老乡伤势不重,就放走了司机。后来我们才知道,肇事司机不仅要赔偿,还要接受法律的惩罚。可惜我们当时语言不通,最让我们气愤的不是没有得到赔偿,而是明显被人鄙视。

我(右一)与日本老板和同事的合影。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私信”告诉“自拍”】

经过这次经历,我更加认真地学习日语。为了练习听力,我花了2万日元买了一个迷你录音机,随身携带反复听。来日后的第八、九个月,我已经可以和当地同事日常交流了。第二年,我通过了二级日语考试,第三年,我拿到了一级证书,这意味着我的日语水平达到了商务留学生标准的最高要求。

在日语培训班上,我还认识了和我一起来工作的中国女友,后来她成了我的妻子。我们这批培训生一共18个人,女生只有5个,工作内容不同,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只有周末才能聚在一起上语言课。当时女友在一家服装厂做裁缝,因为我们是同一批,所以很快就相识相恋。在异国他乡,有一个懂你、关心你的人,生活终于变得甜蜜一点了。

电焊钢结构视频_电焊焊钢结构常用的焊接方法_钢结构电焊工

我周末上日语课。我老婆是左边第三个,我是左边第四个。如果没有她的鼓励,我可能坚持不下来。

从2002年进厂以来,每个月工资有八九万日元,折合人民币六千多,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国内三年的工资。第一次收到这笔钱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但是日本的物价也高,我们出国打工就是为了多挣点钱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想到家里的巨额债务,我根本不敢享受,到现在都不想吃,不想穿。

每次出门逛街,我都会默默把价格换算成人民币钢结构电焊工,​​贵的舍不得买,就等超市打折的时候买。有些东西不怕囤不住,喜欢超市打折的时候一次性囤一大堆。还会攒半年的钱寄回家,等弟弟交学费之前再一起寄回来,这样可以少收手续费。为了节省路费,在日本的三年,我一次都没回过日本,探亲假也从来没用过。

有些日本同事觉得我们中国工人日子过得不好,就经常给我们送鸡蛋、蔬菜等,甚至还亲自下厨给我们做饭,让我们吃得更好。有几位老太太很善良,凑钱请我们到附近的寺庙、公园、歌厅等地方玩,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缓解我们的思乡之情。后来,一位老太太的房子被洪水冲毁,我们每人都捐了半个月的工资给她,她很感动,在我们回国前送了我们很多礼物,真是人情深厚啊。

回国前和同事们的聚会。我是左起第二个。当时我的两个同事结婚留在了日本,其他的都回国了。

2005年,我的合同到期,我带着三年攒的二十多万人民币回国。这笔钱听起来很多,但回国后第二年就结婚买房,然后孩子出生,钱很快就花光了。我回国的朋友,有的去了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打拼,有的则用在日本挣到的第一桶金投资买房建厂,生活越来越有希望。

我很想出去碰碰运气,但结婚后又舍不得丢下老婆孩子,只好在德州找了一家留学中介,做日语培训和翻译,偶尔接待一下来招工的日本老板。说起来,我是一个从蓝领到白领的技校生,工作也还过得去,应该知足了。其实,这份工作对我一点吸引力都没有,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刚够养家糊口,缺钱的感觉很难受。

我还是想去日本工作的,但因为之前签过合同,规定回国五年后才能再次申请去日本。再着急,我也得边工作边找机会,每天都关注海外代理行业的信息。2007年,机会来了,一家加拿大肉类加工厂来中国招人,我是第一个知道这个信息的,当周围的人还在怀疑和犹豫的时候,我果断报名了。

这一趟的中介费四万多元,我剩下的积蓄刚好够用。经过几轮体能、语言的面试,以及一个月的英语培训,我终于通过了考核,于当年11月出发前往首都机场,准备出国。这次漫长的旅程,是又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出发那天,我抱着一岁的儿子,紧紧地抱在怀里,车子还没发动,眼圈就红了。如果有办法,谁愿意背井离乡,跑那么远去打拼呢?

我是左边第二个,这是我刚到工厂时和哥伦比亚的同事们一起玩耍的照片。

招收我们的肉联厂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的布兰登。这个国家地广人稀,布兰登又偏僻又小。我到的时候,这里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型的、先进的农村。那里已经是冬天了,连续下了好几天雪,室外温度经常降到零下几十度。我们住的地方离工厂不近,只能冒着大雪坐公交车去上班。

进厂后发现这份工作对体力的要求相当高,而且刚开始学徒只能拿到最低时薪10.5加元,当时汇率稍高,相当于七八十元人民币。想多赚钱,要么更努力,要么水平高。对我来说,努力和水平高不高都无所谓,关键是能多赚钱。熟悉了流水线之后,我选择了一个水平比较高的剔骨岗位,每小时能挣15加元。

电焊钢结构视频_电焊焊钢结构常用的焊接方法_钢结构电焊工

这是肉类加工厂的车间,我的工作是把排骨和肉分开。

对去骨工人的要求更高,一只猪的前腿,从捡起到与肉骨头分离,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肉在流水线上被一根一根地传递,一旦完成不了这一过程,后面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只能等到肉被传送到流水线末端进行分拣,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发生的。

我每天工作八小时,每两个小时只能休息十五分钟,除了喝水、上厕所,双手就得一直忙着拿着剔骨刀。晚上下班回家,指关节疼得根本睡不着,早上起床,指关节还是僵硬的,用力伸也伸不开,得伸直揉揉才有一点感觉。

工作期间,生活尽量节俭,一日三餐都靠泡面和打折菜维持。一个人工作,吃喝还能凑合,但想家的心情就没那么容易控制了。幸好那时电脑在国内已经普及,我就买了第一台电脑。想家的时候,和家人、孩子聊聊天,心情就好多了。

2009年,我在加拿大工作两年,公司就帮我们全家办了枫叶卡,我休了第一次探亲假,回来的时候还带着老婆孩子,儿子那时已经三岁了,幸亏那几年有网络视频,我天天看他,见面也不觉得奇怪,不然他肯定记不住爸爸长什么样子。

当我的妻子和孩子刚到加拿大时,我带他们去了动物园。

后来我老婆也进厂了,为了照顾孩子,我们俩就申请了错峰上班,一个上早班,一个上晚班。加拿大政府不允许12岁以下的孩子单独留在家里,要交孩子的时候,要么寄放在邻居家,让邻居照顾一个小时,要么就把孩子送到厂里。直到2012年,老婆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孩子也上了托儿所,我们的生活才轻松了起来。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华人同胞在转行,都是先学英文,然后转行当护工或者货车司机,有的还学了电工、焊工等技术性更强的职业。看到在工厂里当割猪工没前途,我也想过转行。我的英文基础不错,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日常交流没问题,工作之余,每天也参加两三个小时的英文培训,所以语言障碍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只要看好自己想转行的职业,就没问题。

当时我有个同事在做焊工,他说工资比肉厂高,工作环境好很多,而且如果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以后工资还会不断上涨。在这位朋友的介绍下,我应聘了焊工岗位。加拿大一般需要当地认证的焊工证,我没有,不过我中专学过电焊,有几年实际经验。老板让我试试,看我的技术还不错,就直接录用了我。

我和公司老板的合影。我在他的工厂工作了十年。

相比我之前上班的工厂,加拿大对焊工的安全要求很高,焊接头盔、防护眼镜、耳塞、防尘口罩、铁头鞋等设备很齐全,不做好安全措施是不允许进车间的。工厂也买最好的工具,焊条质量好,电机气压稳定,使用的焊接气体纯度高,这样才能焊出漂亮的作品。有了好的工具,我就能轻松工作,老板也很认可,不断给我涨工资。

刚去的时候工资是15加元一小时,跟肉厂的工资一样,后来慢慢涨到18加元、20加元一小时,到第10年,我的时薪涨到了30加元,折合人民币150元左右。凭借多年积累的积蓄,我在布兰登买了房子,和妻子生了二胎。

我在布兰登买了一套房子,后来为了搬到大城市而卖了它,但卖房的钱不够付温哥华的首付。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私信”告诉“自拍”】

2014年,我各方面稳定后,就利用亲属担保的身份把弟弟接出来了。他2006年大学毕业,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在国内早早就结婚了,干着一份不高不低的工作。就像当年我五叔帮我一样,我把弟弟接过来后,还安排他学了焊接。后来他成了我们厂里一名熟练的焊工,工资涨了好几倍,后来还买了车子和房子。拿到枫叶卡后,弟弟就把老婆孩子接过来了,和我一样,生了二胎。

我和哥哥都有第二个女儿,两个孩子都是加拿大公民,但我们成年后仍然是中国公民。

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和弟弟喜欢带孩子出去散步。徒步、航海、钓鱼的时候,我都会带孩子。布兰登的冬天来得早,每年十月就开始下雪,湖面结冰的时候,我们就会拿着钻头挖洞,准备冰钓。冰一般有半米厚,下钩后没多久就能钓到大鱼。虽然有点冷,但收获颇丰的感觉还是很刺激的。

除了钓鱼,我还爱玩枪。在加拿大,只要有持枪证,就可以合法拥有枪支。我好几个朋友都有枪。在这里考枪证不难,在政府网站提交申请后,只要考个考试就行了。一开始看他们玩得手痒痒的钢结构电焊工,我先买了一把500加元左右的小手枪,后来又买了一把二手长枪,想着没事的时候可以去打猎。虽然加拿大治安还可以,但家里有这么大一个玩具,增加一点安全感,感觉也不错。

长枪必须存放在专门的柜台,枪加上柜台加上子弹一共花了600多加元,也就是3000多元人民币。

打拼这么多年,我有车有房有存款,闲暇时还可以出去玩,已经很满足了。但我还是觉得人不能永远呆在舒适区。这几年,我的一些有想法的同事,为了更好的生活,离开了布兰登,搬到了大城市。

我跟老婆商量了一下,觉得Brandon比较稳定,但是小地方资源毕竟有限,孩子也快上高中了,如果想有更好的未来,还是要去大城市,比如多伦多、温哥华都是加拿大的一线城市,医疗、教育、气候条件都不错,特别是人多,机会也多。

2021年6月,疫情导致加拿大很多公司不景气,我们公司也受到影响。有一段时间铁板一块缺货,不得不放两周假。我想趁着这个假期先探路。下定决心后,我让老板帮我办了辞职证明,申请了失业保险,这样至少没有后顾之忧。我一个人开车2000多公里来到温哥华,想要出头。

去温哥华前,我发现了女儿偷偷留给我的信和钱,感动得哭了。

温哥华华人多,生活方便,我有几个朋友在这里,我刚安排好住宿,他们就开始给我介绍工作,给我提供了好几种工作可以选择,从装修到园艺,我都尝试了。一方面不想辜负朋友们的热情,也能赚点生活费,另一方面也想边工作边观察,说不定以后有机会自己创业呢。

温哥华的工作机会还是很多的,只要你有技术,有经验,找份好工作不难。我继续做焊工,在钢结构厂、小私厂工作过,一年后,我在一家船厂找到了现在的工作,焊接船舶。这家船厂是加拿大比较大的国营企业,福利很好。刚进公司的时候,工资是40加元每小时,相当于200元人民币每小时,加班是按工资的两倍算的,这个待遇在整个焊接行业都算是很高的了。

这是我上班的船厂,福利很好,年薪10万加元。

工资高,这里的要求也很高,随时组织培训考核,培训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这点我很佩服,老板不断给员工提供学习先进知识和技术的机会,工人既能挣钱,又能提高自己,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加拿大的工人很有意思,虽然公司这么好,员工们还是准时下班,哪怕只剩一分钟完成剩下的工作,他们还是会毫无愧疚感地离开。结果像我这样休息不了的人,加班时间就充足了,有时周末也要加班,一天能挣700多加币。下班后再做几个小时私活,一天的收入换算成人民币能有5000多块钱。

做焊工有时候需要爬上爬下,船厂的规章制度其实也是对我们工人的一种保护,如果在外面兼职,就更要注意了。记得曾经有一个私企老板让我去焊一个大货车油箱漏气的地方,焊之前说里面没油,我担心,就去看一下,结果油箱里流出了满满三桶油,老板吓了一跳,不知道直接开始焊的话会有多危险。所以不管外国人的工作作风怎么样,我还是习惯一丝不苟一点,多想多看总是对的。

工作稳定后,我回到布兰登,卖掉房子,带着妻儿搬到温哥华。我们中国人有房子更安心,温哥华房价不低。为了早点买房,除了在船厂全职工作,我还抽空打工。因为会看书会画图,所以能接不少私活。去年我在厂里的收入是12万加币,算上私活,应该有百万以上。这是我来加拿大以来收入最多的一年。我觉得搬到大城市去是正确的一步。

接了个私人工作,装修一家华人老板开的烧烤店,挤了2023年元旦三天假期,把它做完了。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私信”告诉“自拍”】

我儿子现在读高中,一有空就带他去帮我干活。其实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比我好很多。我主要想让他体会一下成年人的辛苦。当然,我也不会让他白干,我每小时给他10加元,他干得挺开心的。

我永远不会在我的未来职业选择中,无论您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我都会纠缠于蓝领或白色行业。更好的愿景和出路。

我儿子可以做基本的工作,例如在栅栏上拧紧,切割和钻孔。

一段时间以前,我的弟弟还从我的介绍和赞助中辞职,他在我们的造船厂的采访和工作顺利,我的弟弟再次成为焊工学徒。两周后,当我向他介绍兼职工作时,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有时候,当我们一个人感到情绪化时,回想一下我在技术学校时,我无法做饭或喝酒,如果不是我的亲戚的帮助,我不知道我会得到足够的食物和饮料。

我的兄弟,堂兄,一些朋友在后院有一个烧烤。

我真的没有任何长期目标,我很幸运,我遇到了很多机会,而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开始与我这一代人进行变化,以便我们的Li家族越来越多。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