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管理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
两项标准主编刘东伟从“四个基础、五个方向、六个原则”的角度对标准进行了深入解读。
1. 四大基础
首先强调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系统组合的特点。
二是解决四大体系之间的协调问题。
三是解决好各系统内部的协调问题。
第四,凸显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可持续性。
装配式建筑注重标准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由总则、术语、基础法规、建筑设计及集成设计、建筑构件生产与运输、施工安装、验收、使用与维护等内容组成。
2. 五个方向
整栋建筑
提倡全装修。室内体系应与结构体系、外保护体系、设备管线系统一体化设计和施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集成构件,提倡装配式装修。
充实的生活
降低建筑维修养护成本,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满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使用和维护要求。装配式建筑提倡主体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
全面合作
充分发挥建筑专业的主导作用,解决了以往一些装配式建筑规范强调结构专业单一、专业间衔接性差、重结构不重施工、轻机电设计的问题。
各方面
装配式建筑按照模数协调、统一接口等进行模块化、标准化设计,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部件的系列化、多样化。
整个过程
在项目前期对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可施工性进行评估,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目标和技术实施方案。重点在装配式建筑中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各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 六项原则
全面完善生产建设体系
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推动建造方式创新。
创新一体化建筑设计
以国际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系统集成为基础,统筹结构体系、外防护体系、设备管线体系、内装修体系,推行一体化设计,推广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设计方法,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
优化零部件生产
引导建筑行业部品、构件生产全面发展,推进部品、构件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保证产品质量。
提升装配式施工水平
引导应用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提高部件、部品装配式建筑连接质量。
推动建筑全面改造
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调建设。
提高整体建设水平
确保工程和建筑全寿命周期质量和安全,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高性能构件,实行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和运维一体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