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
有哪些不可错过的建筑?
01
广州大剧院 | 扎哈·哈迪德
方案设计为“圆润双砾石”,寓意一对因珠江冲刷而形成的“砾石”,根植于动态的城市空间。广州大剧院的外形犹如两块大小不一的石块,置于缓坡之上。“大石”为1800座的歌剧院及配套用房;“小石”为400座的多功能剧场及西餐厅。外幕墙材料以天然花岗岩为主。“大石”与“小石”在造型、色彩、质感上的对比与呼应,表达出自然粗犷与轻松典雅的建筑空间效果。
© 伊万·班
© 伊万·班
02
广东省博物馆 | 许立燕建筑事务所
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聚宝盆,精心制作,蕴含着多年积累的历史传统、智慧与文化。博物馆的空间组织概念基于传统的象牙球工艺技术,多层次、复杂、细致,博物馆的立面设计与象牙球相似,采用铝、玻璃、花岗岩等材料,营造出现代的立体方形设计,搭配几何色彩和不同图案的窗户,展现出独特而有趣的品质。
© Mcrcel Lam、Almond Chu
© Mcrcel Lam、Almond Chu
03
广州图书馆新馆 | 日建株式会社 & 广州市设计院
广州图书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书籍,想象这座图书馆是由众多书籍组成的,同时考虑到旁边的博物馆是方形设计,作为紧密相连的建筑,我们更倾向于长条形的建筑。新图书馆以“美丽的书籍”为设计理念,依托城市新中轴线而建,东西朝向,南北塔楼,独特的“Z”字型优雅造型,造型凸显层次丰富的建筑质感,寓意书籍的层层堆叠,历史文化的积淀。同时融入骑楼等文化元素,体现岭南建筑艺术特色。
04
镜花园 | 藤本壮介
镜花园由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历时三年(2011年至2014年)的研究、设计和建造过程。生长成为一种回归:回归人类所面对的平凡重复中自然生成的空间形态。基于对当地历史的调查、对当代生活状况的研究以及我们当下的生活经验,“镜花园”着力于构建一个当代艺术实践、日常生活以及以种植为基础的各种生存实践可以交叉流动的“场域”,成为一种实验性的艺术空间形态。
05
深圳当代艺术规划展馆 | 蓝天集团 + 沃森
当代艺术与规划博物馆(MOCAPE)将两个独立但结构统一的机构: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和规划展览馆(PE)合并为一个文化聚会点和建筑展览场地。从内部,游客可以欣赏到建筑的表皮有两层:由天然石材制成的遮阳板,由一层具有微气候控制功能的绝缘玻璃制成的外壳。
©何舒
© 杜乔·马拉甘巴
© 杜乔·马拉甘巴
06
坪山美术馆(新馆) | 直向建筑
3月30日,由直向建筑董工设计的坪山美术馆(新馆)刚刚开馆,这次我们也顺便去看了开幕展《未知的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坪山美术馆新馆建筑面积9900平方米,共六层,内设展厅、艺术仓库、公共教育区、艺术家工作室、会议室、咖啡厅、室外花园等,是深圳最重要的公共文化建筑之一。
本次展览是国内首次由著名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艺术家/城市研究者以装置艺术、影像等形式集体探讨城市本体的哲学问题,同时还有一批新生代青年建筑师、艺术家参与其中,包括张永和、王澍/陆文宇、刘家琨、崔恺等。
07
清华大学海洋中心 | OPEN 建筑事务所
清华大学海洋中心是OPEN建筑为清华大学新成立的海洋系设计的实验及办公建筑,设计从整个校园公共空间的组织入手,作为校园主轴线上最东侧的建筑,海洋中心沿轴线折起盘旋而上广州歌剧院的钢结构,注入当前校园所欠缺的公共功能,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垂直校园”,传统的庭院式校园在这里被重新演绎,90度折起形成垂直庭院体系,立面的混凝土遮阳百叶展现出大海的韵律。
© 伊万·班
© 伊万·班
08
设计互联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 槙麻美彦
这是槙文彦在中国的首件作品,项目占地面积2.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1万余平方米,相当于10个足球场的面积。主体空间面向山、海、城三个视角。这是为深圳定制的建筑。当人们走进视野厅广州歌剧院的钢结构,不仅能看到地理上的视界,更构建了心理上的视界,会让人产生一种“面向未来”的感受。
09
KK100 | TFP 法雷尔斯
京基100大厦原名京基金融大厦,由TFP Farrells设计,高441.8米,共100层,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目前深圳第二高楼。从上到下,最上面的“蛋”楼与周边环境、城市的关系都经过精心考虑,虽然塔楼很高大,但较低楼层和底层的设计与周边街区形成了良好的细密交织。片状垂直外遮阳有助于减少眩光,创造阴影。
© 卡斯滕·沙尔
© 卡斯滕·沙尔
10
深圳文化中心|矶崎新
文化中心由中心图书馆和音乐厅两部分组成。深圳中心图书馆和深圳音乐厅连成一体,形成面向宽阔的中央绿化带的开放空间。室外广场正面的水幕和弧形玻璃幕墙将宾客引向文化中心的“舞台”。公共文化广场上的“金树、银树”分别构成音乐厅和图书馆的入口大厅,寓意“文化森林”。金树和银树合称为“金银树”,高40米,钢结构既是两座设施的入口大厅,也象征着进入市区福田中心区文化城的“大门”。
© 家方建筑摄影工作室
11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 KPF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位于深圳市中心福田区,由KPF建筑事务所设计,建筑犹如一条钢索在天地间伸展,在建筑顶部,建筑立面开始收窄,建筑外壳上叠加八根“巨柱”的流线型设计有助于降低35个百分点的最小风荷载,从而提高结构强度、巩固抗风效果,使建筑外形成为该项目最具创新性的特征——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外壳,共使用1700吨316L不锈钢建造而成。
12
大芬美术馆 | 城市实践
大芬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是深圳著名的油画产业村。设计策略是将美术馆、画廊、商业、可出租工作室等不同功能混合为一体,多条步道穿插其中,整个建筑将周边不同区域的人聚集在一起,提供最大化的交流机会。美术馆在垂直方向上夹在商业与各类公共功能之间,并允许不同的使用方式,使得展览、交易、绘画、生活等多种活动可以同时在建筑的不同位置发生,通过不断的渗透与交叠诱发多种使用方式,将新的使用方式编织成新的城市聚落形态。
十三
深圳证券交易所 | OMA
建筑师的设计是一座带有架空基座的塔楼。基座仿佛被推动证券交易所的同样的投机兴奋感所托起,爬上塔楼,成为架空的裙楼。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塔楼为三层悬臂结构,距地面36米,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设有空中花园。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外墙则不同,它是实心外框,覆盖压花玻璃,这种玻璃在中国首次用作外墙。压花玻璃展现出建筑的细节和复杂性,随着光线的变化,玻璃呈现出神秘的结晶效果。
© Philippe Ruault
14
华润深圳湾体育中心 | 日本佐藤综合规划 & BIAD
“春茧”被誉为南方的“鸟巢”,主要是因为屋面采用单层折边空间网架结构,这在国内尚属首例,这种结构是世界上最新颖的结构形式,其加工安装难度可与国内同类建筑相媲美。另外,由于屋面单层斜交网壳全部为弯扭构件,由于其弯扭不规则,构件现场吊装成为钢结构施工的最大难点。“春茧”钢屋面南北跨度248米,东西跨度213米,最高标高52米,由233个弯扭箱型片状单元组成,全部为空心钢件,最大的一个重52吨,最轻的也只有8吨。
15
南山婚姻登记中心 | 城市实践
人们在建筑内的特殊体验是本项目设计的重点,建筑内部连续的螺旋回环将整个片段序列温柔地串联起来:抵达、在亲朋好友的注视下穿过水池走向婚礼殿堂、拍照、等候、搬运、爬楼梯、远眺、发证、坡道、穿过水池、与等待的亲朋好友会面。包裹整个建筑的表皮由两层材料构成,外层表皮的铝金属饰面采用精致的格子透明处理,室内空间若隐若现,内层则是透明玻璃幕墙构成的真实的围护结构。整个建筑内部空间与外表面统一的白色调,衬托出结婚登记的神圣氛围。
©城市实践
©城市实践
16
深圳华侨城创意展览中心 | 朱锫
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场地靠近海湾的位置和功能需求,一个超现实的空间用于设计展览,室内设计依靠连续的白色表面,没有凸起也没有厚度,无边无际的空间仿佛永无止境,让人联想到詹姆斯·特瑞尔的装置艺术,产生的效果犹如置身云端,建筑成为极简纯粹的背景,只有一些随机散落的小三角窗跳跃其上,如同鸟儿展翅翱翔。
© Existence Architecture - 建筑摄影
©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
17
华侨城深圳欢乐海岸 | 游客信息中心
© 张千兮
© 张千兮
18
华美术馆 | 城市实践
原为一栋老厂房,改造策略完整保留了原建筑立面的窗墙系统,增加的立面采用包裹的手法,将原有单一的六边形转化为由实到虚、由小到大的复杂有机组合,营造出多层次渐变的立体视觉效果,使得当车辆由西向东快速驶过时,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通过立面结构的减扩,层层递减,犹如轻轻揭开的面纱,最终展露出原建筑立面的戏剧性变化。
©城市实践
©城市实践
19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 城市实践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位于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创意产业园区,引进了设计、摄影、动漫创作、教育培训、艺术等多种类型的创意产业,以及概念餐厅、休闲廊、零售、咖啡等一些创意及相关产业,是深圳著名的文艺聚集地。
©城市实践
20
深圳华侨城华人俱乐部 | Richard Meier & Partners
建筑设计无论从形状还是体积上都极具特色,具有超越时代的建筑特质。白色金属面板和自然光的运用,是事务所的标志性设计原则,使建筑更加耀眼。实面与虚空相互支撑。光线从天窗和垂直遮阳板射入,在墙面上投射出阴影。光与影的交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罗兰·哈尔贝
一起观看、拍照、交谈和集思广益
我们是一群建筑狂人,只为建筑疯狂!
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