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场卫星厅钢结构工程全面封顶,计划明年投用

   日期:2024-08-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90    
核心提示:去年7月,随着首吊顺利完成,卫星厅钢结构工程建设正式启动。”据介绍,BIM技术贯穿了深圳机场卫星厅设计、施工和运维各个阶段,实现了建筑信息的全生命周期共享。

深圳机场卫星航站楼 摄影师:孙嘉欣

【民航报】通讯员叶丹、邹金杰报道:近日,随着最后一根桁架钢梁徐徐吊装、精准拼接,深圳机场卫星厅钢结构工程全面封顶,为卫星厅及其配套工程的顺利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卫星航站楼作为深圳机场新一期扩建核心工程之一,是深圳机场高质量打造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基础设施,计划明年投入使用,其启用后将提升机场服务保障供给能力,对提升机场在“双区”建设、民航高质量发展中的硬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卫星厅钢结构投影面积相当于10个足球场

据了解,2018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的深圳机场卫星航站楼,总建筑面积约23.9万平方米,由中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连廊组成,平面投影呈“X”型,地上四层、地下一层,设有42座固定端登机桥。根据规划,深圳机场卫星航站楼将于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并通过捷运系统与现T3航站楼对接,此举将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深圳机场空置土地资源,更好地支撑高质量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卫星厅钢结构由下部钢柱、屋面及登机桥组成,总用钢量约2.3万吨,相当于3号航站楼用钢量的一半。其中,屋面最大跨度达90米,屋面钢结构约1.1万吨,投影面积约7.6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深圳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深圳市和全国民航的重点机场,深圳机场卫星航站楼自开工建设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面对疫情对卫星航站楼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深圳机场携手各参建单位,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市率先复工复产深圳钢结构公司,大力组织人力、物力等资源,日夜抢修工期。去年7月,随着首吊的顺利完成,卫星厅钢结构工程施工正式拉开帷幕。施工高峰期,卫星厅西南、西北等五大区域同步施工,5台大型履带吊、60余台汽车吊、1000余名施工人员参与施工,有力保证了卫星厅钢结构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最终,近日钢结构顺利封顶。

国内首个应用BIM技术的机场

近年来,深圳机场紧紧围绕“智慧”战略和打造“精品工程”的理念,用数字化转型助力机场提升智能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卫星厅钢结构工程建设过程中,深圳机场在国内机场中率先应用BIM技术对项目进行管理,通过可视化建筑模型统筹整体施工计划,确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区域采用不同的施工方式和设备,并实时监控施工进度,为卫星厅项目快速高效建设提供帮助。

“由于卫星厅钢屋盖结构为倒三角交叉钢桁架+三角锥焊接球面网架结构,杆件及高空单元装配点多,安装、卸载时结构变形较大。为此,我们采用了BIM技术,将BIM技术贯穿于深圳机场卫星航站楼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实现了工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借助BIM技术,深圳机场加强了卫星航站楼项目精细化管理,有效增强了工程进度和质量管控,提高了管理效率。”

下一步,深圳机场将会同卫星航站楼项目各参与单位,继续加大投入,合理制定建设方案深圳钢结构公司,全力推进屋面、幕墙、精装修等工程进度,力争2021年卫星航站楼如期建成投入使用,高质量建设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为“双区”建设和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中国民航杂志开始接受订阅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