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徐家棚地铁站:吞吐三条地铁的地下母舰,新城市交通节点之范本

   日期:2024-08-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91    
核心提示:在这座“母舰”上面,坐落着武汉众多TOD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这就是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徐家棚站区间配套综合开发项目。视频:武汉地铁8号线徐家棚站区间配套综合开发项目航拍漫游(时长:2′8″)△武汉地铁8号线徐家棚站区间配套综合开发项目效果图

编者注

武汉为九省通衢,黄鹤之地值得画卷;

母舰行于许家蓬下,三龙游动十八丈。

云朵蜿蜒向自由,流水与光线交融;

彩衣初绽,水光潋滟、龙腾云霄,新江城。

△ 黄鹤楼

湖北——九省通衢——中国交通枢纽!

武汉~大江大河~湖北交通枢纽!

徐家棚地铁站~统筹3条地铁线路~宜居宜业~城市新型交通节点典范!

在武汉,我从来没有在徐家棚地铁站迷路过,就像我从来没有爬过黄鹤楼一样。

电梯一前一后对称循环,穿梭于地下五层之间。这是武汉最大的地铁站,空间达7.4万平方米的地下母舰每天处理地铁5、7、8号线的大量客流,实在是庞大。从7号线换乘其他两条线路,相当于走过半个中山公园,耗时15分钟。18条连廊延伸到许家棚的18个地面站点,包括陪我们参观项目的幕墙设计,老师们都笑着调侃:英文字母,从A到Z,都快不够了。

这艘“母舰”上,坐落着武汉最受瞩目的TOD项目之一——武汉地铁8号线徐家棚站段配套综合开发项目。“在地铁上建房”既包括住宅,也包括商业、写字楼等。以地铁站为中心,在400-800米范围内打造宜居宜业的世外桃源,吃喝玩乐一站式解决。这决定了该项目设计和建设的难度。

△视频:武汉地铁8号线许家棚站区间配套综合开发项目航拍(时长:2′8″)

2023年夏,《幕墙设计》联合中国幕墙工程网()在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团队的陪同下,探访了这一大型地铁站段配套综合开发项目。

△武汉地铁8号线徐家棚站区段综合开发项目效果图

项目概况

武汉地铁8号线徐家棚站段配套综合开发项目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徐东街南侧、和平大道东侧、武昌长江二桥下段。原设计为创意办公+商业,设计变更为全部为商铺,总建筑面积22027.9㎡,其中地上19340㎡、地下一层面积2687.9㎡;层数部分为地下一层、地上2-4层。幕墙高度26.85米。

建设单位: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幕墙单位: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理念

项目定位为城市新节点、景观新符号、现代大都市可持续发展典范项目,整体构思以“城市山水”为灵感,诗意地表达武汉“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城市内涵与浪漫气质。水月龙腾——科技、时尚、绿色、人文的城市公园,城市交通新节点。

自由的形态、流动的曲线与城市环境紧密相连,立体、有机、动感的雕塑感整体造型,舒展流畅,如行云流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建筑构建的同时,以深邃大气的空间,合理配置电子时尚、休闲商务、应季花草,营造出科技、时尚、绿色、人文的全新空间。建筑整体造型曲折、流畅、流动,充满和谐的韵律感,蓝灰色的金属幕墙与周边环境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

△ 项目总体规划

徐家棚站综合配套呈横向延展,结合功能布局,采用“前松后紧、前小后大、前低后高”的设计策略,实现建筑功能与形态的同步平滑过渡。辅助建筑核心功能为集散、过境,规划设计中尽可能让出建筑首层,进行架空,除必要的交通及结构体量外,沿和平大道主要集散区域4至7.5m,平均6米的架空高度,充分打开首层空间,最大限度提高市民通行效率,提高空间通透度。设计采用“C”、“V”字形落地“巨柱”支撑和平大道侧,深挑空心营造出清晰灵动的入口空间;利用Rhino软件在三维造型方面的优势,对建筑进行雕塑和结构设计,创造出流畅、开放、艺术、有趣的公共空间,激发区域城市活力。

△视频:武汉地铁8号线许家棚站区间配套综合开发项目航拍(时长:44英寸)

幕墙设计分析

本项目主体结构为钢结构,总幕墙面积约3.6万平方米,可分为立面、吊顶、屋面三部分,建筑外皮由多个空间扭曲曲面、空间轮廓曲线构成,蓝灰色幕墙主色调为建筑整体,采用钛锌板与玻璃,共计7000余块钛锌蜂窝板,约70%外墙及屋面为双曲面,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合。

本工程采用框架幕墙结构,主要分为7个系统:

1)FS01系统——立面钛锌蜂窝板幕墙;

2)FS02-04系统-垂直可视、水平不可见玻璃幕墙;

3)FS05系统-首层垂直可视、水平不可见玻璃幕墙;

4)FS06系统-屋面钛锌板系统&垂直锁缝金属屋面

5)FS09系统-吊顶钛锌蜂窝板幕墙;

6)FS10系统——采光天窗玻璃幕墙;

7)FS13系统-风塔幕墙

△ 整体立面幕墙系统分布图

幕墙设计与施工的重点与难点

本项目幕墙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为幕墙面及网格的重构、幕墙曲线的精度控制、弧形钛锌板的安装。

1、钛锌蜂窝板的设计依据

面对项目幕墙系统不规则的流体造型,我们逆向建造逻辑,逐层分解,分步实现。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曲面效果,我们采用了不同构件逐步安装的思路。

第一级:钢结构由结构专业人员进行初定型,此部分安装精度要求较低,钢龙骨初定型,精度为10cm;

第二级:对幕墙铝轮廓线圆管进行精形找正,精度达到3mm-5mm;

第三层级:面板曲面精度实现建筑曲面效果

2、钛锌蜂窝板体系设计要点

本幕墙方案将立面幕墙分为两个幕墙面:建筑装饰面(钛锌板面材)和建筑功能面(1.5mm厚防水板),我们对两个幕墙面分别进行幕墙设计。

2.1 建筑功能层设计

建筑功能层主要包括幕墙构件:钢龙骨、横向角钢、1.5mm厚防水板、室内侧0.8mm厚波浪铝板、保温岩棉及其它配件。

由于此部分构件处于面层内侧,室内外都看不到,所以对幕墙的精度要求比较低,只需满足幕墙的防水、气密性即可。此部分幕墙构件的设计方案如下:

①首先通过点云扫描,对幕墙构件与结构进行碰撞检测,解决幕墙钢龙骨的安装碰撞、安装连接问题,经过对幕墙面的合理分析,实现幕墙竖向网格为标准直线,从而实现幕墙钢龙骨的直线加工,降低钢龙骨的加工难度。

△ 整个项目激光扫描后得到的点云模型

②1.5mm厚防水板采用左右搭接连接方式,大大增强了防水板安装的便捷性。

③水平、垂直接头处的螺丝均采用焊接技术连接,尽量避免构件刺穿防水面。

④为了增加建筑功能的防水性能,在防水板搭接处外侧粘贴100mm宽的自粘丁基防水胶带,进一步增强防水性能。

△ 防水层幕墙主节点

△ 现场实际完工防水板及铝合金圆管照片

△现场螺柱焊接及丁基防水胶带照片

2.2 建筑装饰层设计

面板的设计与安装是此工程的最大难点。

1)幕墙初步设计如下:

△ 招标图中幕墙主要节点

△ 招标图中幕墙主要节点

经分析,在施工图设计中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①弧形单元板的安装行程问题;②曲面扭转的安装精度控制;③面板之间的约束构造;④龙骨与面层的分离问题;⑤网格的不规则性。

2):施工图设计方案:经过多轮规划钢结构玻璃幕墙施工图,结合材料物理特性,最终确定的主要系统方案如下: ①增加横向铝合金圆管,适应曲面扭转,铝合金圆管成为精密找形的关键控制构件(关键点) ②钛锌板面板在竖向框架内加强,板块与铝管采用螺栓连接,左右曲面面板采用插入式连接,实现有序安装。 ③幕墙轮廓线与幕墙分界线处设置普通铝合金圆管,实现面板间上下约束结构。

△FS01体系钛锌板水平主节点

△FS01体系钛锌板横型三节点

△FS01体系钛锌板垂直主节点

△FS01体系钛锌板轮廓线处主节点

3):施工方案中具体设计措施:

本方案通过以下措施保证弧形幕墙的安装:①分级控制幕墙的安装偏差。铝合金圆管内侧的转接系统必须满足钢龙骨较大的安装偏差,外侧的转接系统必须满足钛锌板面板加工引起的加工检查。这样才能使曲面闭合。②在钢龙骨内侧的转接器增加铰链式连接结构,满足铝合金曲面扭转要求。此选型角度可达±5°,实际模具可旋转±10°;③外侧铝合金转接器采用圆弧面处理,满足曲面的安装要求。

△钛锌蜂窝板节点细节

3、钛锌蜂窝板轮廓线改进方案(叶片方案)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部专门召开会议,解决现场点位数据过多、测量引线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在分析轮廓线处的铝合金圆管是本项目设计施工重点点后,我们研发了全新的刀片方案,对轮廓线进行精准定位。项目部也对施工工艺进行了相应调整,最终针对关键工序形成了逆向施工方案。

改进一:非关键工序的安装信息由空间坐标信息调整为空间相对尺寸;

改进位置2:钢龙骨安装在铝龙骨的延长线上;

改善位置3:以10块为单位,设置调整板吸收误差

△FS01体系钛锌板轮廓线处主节点(叶片解决方案)

钛板环梁在曲面轮廓边界线定位方法(逆向思维叶片解决方案)主要用来一次性解决双曲钛板轮廓边缘的精确定位、其他功能层龙骨的相对尺寸填充以及中间钛板环梁的定位,从而简化坐标数据。

4、一楼牵牛花位置钛锌蜂窝板改进方案(经纬度控制设计方案)

本次改进设计是在立面用钛锌板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垂直控制点的精度要求,从而实现双向精度控制:横向铝合金圆管控制纬度方向;精加工钢件纵向圆管控制纬度方向;上下孔控制经度方向,将原来的T型件改为8mm厚的全长钢板。

△ 窄条钛锌板立面

△ TOP视图中经纬度控制线的定位

△ 设计改进(应用于一楼牵牛花)

一楼牵牛花幕墙是吊顶延伸至地面的部分,其功能层设计、构造应与立面钛锌板相同。但它与立面的区别在于,此幕墙所采用的网格线可投影到地面。这为后续的测量、放样提供了便利条件。选取横向铝合金圆管及部分纵向网格线(间距约6000mm),此部分龙骨为最先施工的控制构件,其余竖向钢龙骨制成填充构件,以便后续施工。

本设计方案将原有的T型件改为全长8mm的钢件,此钢件需要通过激光切割进行精密加工,外侧为弯弧(符合蒙皮竖向曲率),钢件内侧为折线(钢龙骨为折弯而非弧形),精密加工的圆孔可满足横向圆管的安装精度要求。最终此构件可在现场进行机械加工和组装。

该方案仅需提供龙骨两端经纬度方向的坐标信息,大大减少了测量放样的工作量。

△ 组合龙骨加工示意图

结论

武汉地铁8号线徐家棚站段配套综合开发项目造型复杂不规则,曲线复杂程度高,设计难度大钢结构玻璃幕墙施工图,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团队运用BIM技术,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进行了多次探索和试验,成功解决了结构碰撞、面板贴合、切割、排料等诸多难题,同时对弧形钛锌蜂窝板进行了大量的工艺优化,大大降低了面板加工安装难度,项目顺利实施,达到了预期的建筑效果。

目前,武汉地铁八号线徐家棚站区段综合开发工程已全面完工,这无疑为武汉城市的快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地标。

△ 项目竣工照片

文字|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徐德银、毕旭驰、彭亮、王静、王业全

项目组 | 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华中公司 朱小军项目组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