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来北京钢结构拆除,雄安新区快速成长,实现了从“一块地”到“一张地图”再到“一座城”的华丽蜕变。起步区38平方公里继续“热火朝天”,重点项目一个接一个落地,为这座新城勾勒出崭新的轮廓。
近日,由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的中化总部大厦项目主体结构封顶,这意味着中化总部大厦即将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整体项目预计2025年上半年竣工,建成后将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雄安新区集聚,促进雄安新区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助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载体。
205根灌注桩
使建筑稳如磐石
作为雄安新区第一高楼,它如何彰显自己的特色?
答:项目概念设计灵感来源于雄安新区特色的“金芦苇”造型,寓意生机盎然、快速成长。
作为雄安新区第一高建筑,项目概念设计灵感源自雄安新区特色的“金芦苇”造型,象征生机盎然、蓬勃发展。
地下施工阶段,在主楼筏板下安装205根直径1米、长70米的混凝土桩。这些相当于23层楼高的桩,犹如“稳海神针”般,牢牢地打入土层。桩身成桩后,通过预埋在钢筋笼底部和侧面的注浆管进行高压注浆,浆液通过渗透、劈裂、填筑、压实等作用,与桩身周围土体紧密结合,有利于“黄金芦苇”的茂盛生长,为桩身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施工区域距离白洋淀水系仅800米,区域内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给项目施工带来了基坑排水、结构防浮等难题,严重的冲刷将导致混凝土结构破坏,影响整栋建筑的使用。聚焦重要工序,全程跟踪进度。在“有水期”,采用止水帷幕、钢板桩分组分段施工,“对症下药”,阻断外部进水,确保施工安全;在“无水期”,采用止水帷幕、钢板桩分组分段施工,“对症下药”,阻断外部进水,确保施工安全。水位观测井每天不间断监测水位变化,防止建筑“如船漂”。
16个外框柱
为大厦戴上“金钟罩”
如何确保项目完美完成?
A:项目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及造型团队,确保项目施工设计零错误。
该项目塔楼平面呈正八面体,立面为金色芦苇造型,为保证项目整体造型和结构稳定性,塔楼外框设置16根斜置钢管混凝土巨柱,钢柱截面为异形六边形。与传统装饰外框柱相比,该外框柱采用内部填充混凝土、表面覆盖幕墙装饰材料的钢结构柱,既起到承重作用,又起到装饰作用。
98个截面尺寸,15个钢结构板规格,外框柱截面尺寸从底部的1.4m*1.4m到80cm*80cm不等,同时在钢结构板厚度方面,钢柱板最厚处为80mm,最薄处为25mm,共计2088个截面需要进行高空拼装焊接,这进一步增加了整个外框柱安装精度控制的难度。
该项目从规划阶段就组建了3D建模团队,对每一根外框柱、外框柱钢结构每一节、每一根外框钢梁、每一块连接板都进行了逐一建模,钢柱都量身定制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可以随时追踪每根钢柱的安装过程,大大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双曲异形塔冠
将“牡丹花”嵌入建筑
作为整个项目的点睛之笔,形似“牡丹花”的双曲异形塔冠造型如何呈现?
答:通过分步施工和精准的现场布置与验证,确保塔冠上的“牡丹”绽放绚丽多彩!
走进中化总部大厦智慧体验中心,沙盘中展示的中化大厦整体造型为宝塔北京钢结构拆除,同时在大厦顶部,可见形似“牡丹花”的双曲异形塔冠。整个塔冠交叉口复杂,跨度较大,且多为弧形结构,双曲构件定位时难以找到支撑点,施工难度极大。
为解决塔冠施工工程交叉口处塔冠钢梁分段加工的难题,将塔冠钢梁按牡丹花造型分为“花蕊”钢梁、“花瓣”钢梁、“花瓣”辅钢梁、塔冠钢梁和塔冠中心支撑柱、塔冠顶部支撑柱,对整个塔冠及支撑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寻求圆管法兰支撑位置的最优解决方案。
整个塔冠安装分为冠顶支撑柱圆管支撑安装、“花瓣”钢梁圆管支撑柱安装、冠顶支撑柱安装、花瓣钢梁安装、“花瓣”辅助钢梁安装、圆管支撑拆除共6个步骤,且整个钢梁采用3D建模技术,需要一步步施工、一步步验证,深化钢梁各段角度坐标,确保塔冠上的“牡丹”绽放得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