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棒球(垒球)体育文化中心。新华社赵强摄
夜幕降临,位于绍兴市柯桥区与越城区交界的杭州亚运会棒球(垒球)体育文化中心在灯光的映衬下,形似一艘被“彩带”环绕的黑帆,色彩绚丽、灵动不凡。亚运会棒球(垒球)体育文化中心是本届亚运会新建的12个场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棒球(垒球)比赛场馆,可容纳观众1万名。场馆外观设计融入了绍兴纺织物、黑帆、书法等元素。
杭州亚运会棒球(垒球)体育文化中心。新华社赵强摄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浙江绍兴棒球(垒球)体育文化中心项目。
杭州亚运会棒球(垒球)馆建设有何独特之处?绍兴如何“绿色打造”亚运会?三个关键词看懂。
关键词一:数字化
“BIM+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图片由精工钢构集团提供
无人机扫描。图片由精工钢结构集团提供
项目设计采用精工钢构自主研发的钢结构预制一体化建筑产品体系浙江钢结构,装配式率达70%,满足国家绿色三星级建筑标准。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的EPC总承包管理模式,通过应用集成15个智能系统的“BIM+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实现精准管理、高效决策,解决了传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协调难、数据混乱、效率低”等问题,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了工程质量,节省了建设成本。
透过体育场顶棚俯瞰。新华社记者赵强摄
杭州亚运会棒球(垒球)场馆上方的巨型雨棚是项目设计施工的难点,也是项目的一大亮点,它被称为“云之翼”,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采用不规则双曲造型,以双向曲桁架作为支撑框架,屋面采用膜结构,下部采用穿孔铝板吊顶,对材料加工和安装施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双曲铝板吊顶,由3800多块大小不一的铝板拼接而成。精工钢构利用无人机航拍、3D扫描数模重建技术,实现顶部膜材料和下部吊顶铝板的精准切割,从而保证了雨棚双曲造型的施工精度,完美呈现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展现了“云之翼”的建筑之美。
棒球主场看台。新华社记者赵强摄
关键词二:绿色环保
精工钢构各专业使用绿色建材比例均高于60%,其中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防水材料等绿色建材使用率达100%。
杭州亚运会棒球(垒球)馆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材试点项目,高度重视绿色建材的使用。 作为三星级绿色建筑,棒球(垒球)馆采用绿色建材比例达70%以上,包括全部通过绿色认证的钢结构构件、预拌混凝土、预拌防渗混凝土、预制管桩、钢筋桁架楼板、加气混凝土砌块、预制ALC(加气混凝土)条墙、高强钢筋、保温材料(XPS(挤塑聚苯板)/EPS(发泡聚苯板))、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土建材料,装饰材料大量采用通过绿色认证的玻璃幕墙、金属幕墙、镀锌钢龙骨、铝合金龙骨、水性漆、铝塑装饰板、瓷砖、PVC(聚氟乙烯)运动地板等,其他机电材料如电缆、LED(发光二极管)灯具、变压器、桥梁、阀门、空气源热泵等均为绿色建材,实现了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材规模化应用创新。
雨棚下的中庭空间。新华社记者赵强摄
杭州亚运会棒球(垒球)馆在绿色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综合应用上也取得突破。例如,棒球(垒球)馆的三个雨棚采用双向桁架钢结构,投影面积为2.1万平方米,在工厂预制,可现场快速拼装。雨棚顶采用功能装饰一体化PTFE(聚四氟乙烯)雨棚膜,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透光率达13%,热反射率达73%,白天入射光变成自然暖光浙江钢结构,可防止室内装饰材料和设备褪色;夜间的高反光性能,可达到优异的采光效果,降低耗电量。薄膜保护基材上涂覆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保护膜坚固耐用,可有效杀灭并分解对细菌或真菌释放的毒素进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还具备除甲醛、消臭、杀菌、自洁防污、空气净化等功能,可以大大减少日后的运行维护成本。
棒球主场。新华社记者赵强摄
关键词三:高效节能
精工钢构项目部充分利用智慧工地系统,为项目现场工程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机、料、法、环境全方位实时监控,变被动“监理”为主动“监控”,从技术层面保障工期。场馆建设过程利用BIM平台,实时跟踪管理预制构件,选择合适的绿色建材,加快施工速度。模块化、标准化的构件,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更保障了施工现场的供货需求,为预制构件在体育建筑的规模化应用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黑科技的加入,项目组克服了工期、物流、用工荒等难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自动驾驶小巴在运行。新华社发 绍兴公交集团供图
通过BIM建模,构建面向未来社区管理的CIM(城市信息模型)模型,为亚运会棒垒球比赛提供一流的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与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无人驾驶小巴,搭载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觉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通过算法提前感知人、车等道路要素,合理规划车道速度,实现动态避障、自动超车、自动泊车等功能,保证车辆在晴天、雨天、雾天等各类天气、路况下都能安全行驶,亚运会期间将作为场馆内专用交通工具,为参赛选手、观众、媒体记者等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沉浸式的智能体验,为打造全方位智能亚运应用场景,实现安全、智能、便捷、高效的亚运会奠定基础。
制片人:翁静
策划:马江
撰稿:陈冬、杨梅、王柳成、姚盼盼
校对:张玲